浅谈吴湖帆的收藏与绘画艺术湖帆远影特稿

2019-08-03 09:01:44赵炳文
紫禁城 2019年7期
关键词:吴湖帆赵孟頫董其昌

赵炳文

故宫博物院书画部副研究馆员

吴湖帆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早年与溥儒合称「南吴北溥」,后与吴子深、吴待秋、冯超然齐名,在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除此之外,吴湖帆还是中国近现代最富盛名的书画收藏家与古书画鉴定大师,素有「一只眼」的美誉,他的收藏、赏鉴与创作相互补益,融会贯通,取得了多方面的艺术成就。

吴湖帆的收藏

吴湖帆(一八九四年~一九六八年)富于收藏,曾藏有金石书画一千四百余件。吴湖帆的藏品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他祖父吴大澂旧藏。吴大澂曾先后出任广东巡抚和湖南巡抚,平生留心古器物的收集与赏鉴,是晚清著名的金石学家。吴大澂极其疼爱吴湖帆,他生前最为珍爱的百余方古印以及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虞恭公碑》,均转由吴湖帆收藏。祖父所藏周代邢钟和克鼎,则更为吴湖帆所珍视,并各取二宝一字,名其室为「邢克山房」。吴湖帆收藏的第二个来源是其夫人潘静淑的家藏。潘静淑家世显赫,曾祖潘世恩为清道光时宰相,伯父潘祖荫为清光绪时军机大臣、工部尚书,其攀古楼所藏文物富甲东南。潘静淑过门时,嫁资中有宋拓欧阳询《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三帖,此三帖加上吴大澂旧藏的《虞恭公碑》,欧阳询四帖四美并具,吴湖帆因此将家中厅堂命名为「四欧堂」,并将四个子女分别取名为孟欧、述欧、思欧、惠欧,以应符「四欧」名帖。潘静淑三十岁时,岁逢辛酉,与宋刻《梅花喜神谱》刊刻干支相合,其舅潘仲午即以所藏《梅花喜神谱》赠予潘静淑。于是吴湖帆又额其寓所为「梅景书屋」。三是吴湖帆本人购藏之珍品。他曾购得隋《董美人墓志铭》,珍爱之至,特辟屋珍藏并取名「宝董室」。他平时将此碑帖随身携带,有时睡觉也挟册入眠,并曰「与美人同梦」,以碑为妻,可见爱碑之痴。他还千方百计搜罗清代的状元写扇,凡遇所爱,或出重金高价购买,或以极珍贵的藏品交换,前后历二十年之久,获七十余柄。状元书扇也成为其书画收藏的特色之一。

吴湖帆梅景书屋的收藏,品类颇丰,但以书画最为闻名遐迩,藏品有千件左右,其中名迹如北宋米芾行书《多景楼诗》、宋宁宗(赵扩)《樱桃黄鹤图》、宋梁楷《睡猿图》、宋王诜《巫峡清秋图》、宋高宗(赵构)《千字文》、宋人《汉宫春晓图》、刘松年《商山四皓图》、宋拓《梁萧敷敬太妃墓志》、宋刻《淮海长短句》、元倪云林《秋浦渔村图》、元吴镇《渔父图》、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剩山图》、元王蒙《松窗读书图》等,堪称国宝荟萃。吴湖帆生前曾经编制收藏目录,亲笔抄写,除了《吴湖帆文稿》中刊印的《吴氏书画记》外,尚有《梅景书屋书画小记》和《梅景书屋书画目录》。其中《梅景书屋书画小记》成书于一九三三年,共有三册,著录规范,内容丰富,叙述了梅景书屋收藏的缘起。从梅景书屋的藏品目录可以看到,吴湖帆收藏的重点是「清初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吴历、恽寿平),并上溯宋元,这和他绘画创作的取法对象两相契合。

吴湖帆的绘画

吴湖帆的艺术创作,包括绘画、书法、诗词、篆刻多方面,这些艺术活动与其收藏、鉴赏相结合,铸就了一代大家深厚而全面的艺术功底与素养,而尤其以绘画最为知名。

吴湖帆学画没有正式拜过老师。他在《丑簃画业》中提道:「余自少即耽喜书画,无所师承,茫无端倪。家虽少有藏庋,顾亦不知美恶。十余岁时,漫自涂鸦而已。」正是这种不以某一家某一派为师的背景,使得吴湖帆并不被某一种思想所束缚,加上其自身的悟性和勤奋,以及丰厚的家学,使其渐入艺术佳境。继草桥中学毕业之后,吴湖帆便开始探究传统绘画。二十五岁即确定以绘画作为终身事业,一生未曾停止对书画艺术的孜孜探索。他从「四王」开始,上溯董其昌、「明四家」,直至宋、元诸家,得传统绘画之精髓。三十年代中期他变革画风,尤其在用色、笔法等方面最为突出,终于登堂入室,自成一家。(顾音海、佘彦焱《吴湖帆的艺术世界》,文汇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第七六页)

吴湖帆学画由「四王」入手,是一种不自觉的选择,乃是当时风气所致。当时初学画者,大多走的是这一路。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在当时雄踞画坛「正统」地位,他们与另有所长的吴历、恽寿平并称「清初六家」,影响极大。以王翚为代表的「虞山派」和以王原祁为代表的「娄东派」相互依托,一度被认为是崇尚复古的画派,引领清代近三百年的画风,其作品多以仿古为主。吴湖帆以其自身的条件与抱负,在以古为师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变革创新之路。他为「四王」纯正、缜丽的画风深深吸引,沉浸其间,遍临家藏「四王」真迹,反复揣摩,不断修改、增损,每幅多达数十遍。临毕,必与原画并悬,两相对照,细心体会,再三琢磨各家风格,仔细分辨,体会与原稿的异同。久而久之,他对「四王」风格的把握由形似到神似,后来又有取舍,以学王翚、王原祁为主,同时对他们的画论细加研习。王翚在「以元人笔墨,运以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的论述中主张综合继承古代名家,各取所长,吴湖帆受此影响也将目光调整到其他「南宗」画家身上。先是吴历、恽寿平,继而「明四家」— 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在经过反复研习、融汇之后,董其昌又成为吴湖帆关注的重点。

跟吴湖帆生活的吴地一样,董其昌生活在江南水乡松江,以秀雅为乡土本色。元末明初以来,松江聚集过不少隐逸之人,一时人才济济,诗酒流连,这对董其昌早年有所熏陶。董氏本人又好释道老庄的返璞归真思想,所以在艺术情趣上偏爱恬淡清秀。董其昌的画,貌似平淡,实则在秀雅间蕴含着纯熟的技巧和丰富的内在品质。董其昌学画由「元四家」入手,在北方接触了唐、五代、北宋诸大家作品后,犹如「望见古人门庭」而豁然开朗,乃由这些作品与古人周旋(他称之为「与诸家血战」)。最终的结果是将王维的细皴、杨昇的没骨、王洽的泼墨、惠崇的淡雅、米氏(米芾、米友仁)的云山,一一采撷过来,通过上溯源头,继而变古开今,别开生面。董其昌的绘画,通过笔墨更多体现出个人的禀赋、修养、精神,而一般人学董,限于种种条件,仅拾其牙慧而已。然而,董其昌的画学思想及其艺术见解,却令三百年后的吴湖帆感到非常投合。

元代诸家中,吴湖帆最推崇赵孟頫、黄公望。赵孟頫山水画取法董源、李成,又能作人物、花鸟、墨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画格调,他说:「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赵孟頫的求古,是针对南宋画坛追随「南宋四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其中以马、夏影响最大)亦步亦趋,落得「马一角」、「夏半边」残山剩水的时弊。他所说的「古意」是上溯到五代、北宋的董源、李成之精髓。董巨派(董源、巨然)的披麻皴表现自由,符合文人禀性,亦适于描绘江南山水;李郭派(李成、郭熙)文秀清旷,在审美趣味上实际具备了文人画的内涵。赵孟頫遥追董巨、李郭,融汇二者风范,以书法介入绘画,以飞白法画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开创元人新画风。评者谓其画「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在吴湖帆借古开今的探索过程中,赵孟頫的作品、思想对他兼容南北宗、上窥文人画风格特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画法取董、巨,旁及荆浩、关仝、李成,亦受赵孟頫影响,他将诗、书、画融为一体,将山水画中的文学趣味与笔墨韵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有人认为堪与书法中王羲之的《兰亭序》比肩。吴湖帆对黄公望的研习极为专注,《富春山居图》残卷是其于一九三六年入藏的重要秘籍之一,吴湖帆曾对之多次临摹,直至晚年(一九五三年)还据影印本将此图再临写一遍,并与弟子一起踏查常熟虞山黄公望墓,并予以修缮。

一九三四年,吴湖帆受聘担任故宫博物院文物审查委员,挑选出国展览的书画展品,此次北京之行,开启了他艺术人生的另一扇门。在鉴定出一批伪作的同时,吴湖帆更饱览了以前难窥全貌的五代、宋、元真迹,观摩了大量秘藏深宫的前人绝品,这对于他系统探究传统绘画发展脉络、冰释多年来思考不解的种种风格、技法,是一次极大的帮助。自北京返沪后,吴湖帆在创作上更加注意融合「南」、「北」二宗的长处。他说:「年来所见宋元真迹,如李成、关仝、范宽、郭熙、江参、朱锐、赵伯驹及元之赵孟頫、朱德润、唐棣、盛懋、徐贲等,皆一鼻孔出气。」又说:「宋元以来论青绿法,莫不称云赵大年华贵,千里工丽,松雪儒雅,各具绝韵。」又题《密树连云图》诗曰:「巉岩陡壑溯荆关,董巨渊源浑一般。休指太行尊北岳,重经灵谷变中山。」大年、千里甚至范宽与董源、巨然、赵孟頫等「南」、「北」二宗之间的画家,只有或「华贵」,或「工丽」,或「儒雅」而「各具绝韵」的风格差异,并无高下之分,本不应厚此薄彼。(顾音海、佘彦焱《吴湖帆的艺术世界》,文汇出版社,二〇〇四年,第八八页)

色彩的运用是吴湖帆绘画的一大特色,最先表现出的是色彩的多样性。由于传统山水画已经形成了以黑白两色为主的色调,对色彩的选择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定,以花青、赭石、藤黄为主,胭脂、石绿为辅,不使用其他颜色,这非常鲜明地表现在明清山水画大家的画作中。但是,吴湖帆突破传统山水画的设色限制,受到「南宗」传统文人画色彩观念的影响,并借鉴「海派」及「北宗」的设色理念,在颜料上选择朱砂、石青、石绿等,并在作品中表现出层层渲染的色彩,达到石色、水色与墨色的交融,色彩艳丽明快,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与张力,从而动摇了山水画的传统设色观念,改变山水画在色彩表现上的程式化和纤弱之势。(郭琛薇《吴湖帆山水画设色风格研究》,《大众文艺》二〇一六年第五期)

这是他对传统国画用色穷根溯源、反复探究的结果。唐、宋是青绿山水画发展的高峰时期,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徵明、仇英、董其昌,清代王鉴等在继承青绿山水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吴湖帆在三十年代曾发现赵伯驹的青绿山水设色有七层之多,这对他的山水画设色有很大启发。他的山水设色远远超过了石绿、石青、泥金之类,几乎所有的国画颜料都有所运用。这样,在吴湖帆的笔下,古代青绿山水由语言高度纯粹化、作风古朴典雅发展为语言繁复、作风清艳明丽。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表现风格等方面都不能因循守旧。吴湖帆是一位重视传承的画家,他艺术成就的取得,首先在于他深厚的传统绘画底蕴和丰富的家藏。吴湖帆也是一位重视创新的画家,他开辟了文人画的一片新天地,百年来流绪连绵,传人不绝,并得到不断弘扬。他随时代前行而不止步,得先贤精髓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与表现风格。在近代画坛上,吴湖帆雄视千古,继往开来,堪称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猜你喜欢
吴湖帆赵孟頫董其昌
明 董其昌 草书临十七帖扇面
中国书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明 董其昌 草书櫽括前赤壁赋册
中国书法(2023年9期)2023-12-26 18:03:59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董其昌作品欣赏
文化产业(2020年35期)2020-02-22 07:41:28
董其昌行书《宋人词册》空灵疏淡之美
丹青少年(2018年5期)2018-10-24 01:34:40
赵孟頫《汉汲黯传》
丹青少年(2017年1期)2018-01-31 02:28:33
赵孟頫《吴兴赋》(局部)
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 06:20:32
赵孟頫《胆巴碑》集锦( 上)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4:00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中国书画(2016年3期)2016-04-19 17:11:36
赵孟頫与赵体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