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君浩
摘 要 中国是爱好喝茶的国家,紫砂壶浸润着深厚的茶文化,与其相交相融,糅合了释、儒、道等多种流派的文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形成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本文以紫砂作品“独处茶具”为例,浅谈其人文意境。
关键词 紫砂壶;独处茶具;文化意境
宜兴紫砂壶由独特的紫砂材质制成,紫砂泥产于宜兴陶瓷产区的“甲泥”矿内,富含石英、高岭土、云母等矿物元素,紫砂胎独特的双气孔结构使其透气不透水,具有优秀的发茶性,用紫砂壶泡茶隔夜不馊、不易变味、不失原味、香不涣散,且久用而愈发温润光亮,表面易形成包浆,给人以极佳的泡养体验和视觉观感,紫砂壶被誉为“茶具之王”,因此,紫砂壶可谓生来就是得天独厚。紫砂壶是天生的泡茶器皿,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喜爱,在无数文人墨客的参与设计和推广下,集金、石、书、画于一体,呈现出精彩纷呈的造型,给人以极大的观赏性。中国是爱好喝茶的国家,紫砂壶浸润着深厚的茶文化,与其相交相融,糅合了释、儒、道等多种流派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载体,形成独具一格的紫砂文化,在中国传统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1 紫砂“独处茶具”的造型创意
宜興紫砂壶造型深受中国“天圆地方”阴阳学说的影响,在形制上呈现出“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特色。方器和圆器是紫砂光器的两种基本形制,两者皆以简单的几何形体构成,以线条为主勾勒出壶身,展现出千变万化之态。紫砂作品“独处茶具”是由一壶两杯组成的套组茶具,作品以圆器为基本形制,主壶和茶杯造型统一和谐,相互搭配又相互独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形式美。
欣赏套组中的主壶,为典型的光素圆器,主要由不同方向和曲度的曲线构成,通身素面无装饰,选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古朴淡雅,给人以安静雅致之感,泥料与造型相辅相成,展现出简约质朴、素面素心的本色美。作品以渔翁垂钓为创作主题,壶底圈足,给人以庄重稳健之感,壶身线条为圆润的抛物线,过渡平缓和谐,身筒饱满周正,重心下移,如同披着蓑衣的老翁独坐于江边,坐姿放松且悠闲、泰然自若,无形中又流露出稳如泰山的安然大气之感,折射出深厚的阅历和过尽千帆的沉稳;壶嘴与壶把在壶身肩部的线条上延伸出去,自然衔接,就像鱼钩抛出后形成的抛物线,整体模拟老翁垂钓的造型,栩栩如生;壶流弯而不折,弧度柔和而有力,与圈把相呼应,流、把皆饰以棱线,彰显出刚柔并济之感,仿若钓上了大鱼,鱼竿下弯,内蕴力量;壶盖为压盖,与壶身严丝合缝,通转流畅,盖面向上隆起,如同一顶笠帽,与壶身浑然一体;壶钮为壶身的浓缩型,比例协调、和谐呼应,展现出结构的统一。壶身底部饰以两条圈线,宛如鱼钩落水时产生的涟漪,优雅大方,极具形式美和韵律美。茶杯造型为壶身的倒置,身筒沉稳,杯口圈线简约尔雅,与主壶相辅相成。整壶各部位相互搭配、统一和谐、匠心独具,呈现出老翁悠然垂钓的画面,给人以沉稳大气之感,淡泊自在的意境油然而生。
2 紫砂“独处茶具”的文化意境
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江雪》写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用短短二十个字,描绘了一幅幽静清冷的画面:天空飘着雪花,江面上一片白雪皑皑,一位老渔翁乘着孤舟,独自在无人的江边垂钓,此诗把独处之境跃然于纸上。紫砂作品“独处茶具”正是从此诗中汲取创作灵感,表现出一尘不染、万籁俱寂的环境,通过表现渔翁的清高孤绝来展现自己内心深层次的理想心境。古代文人的独处之境,常常寄托着政治上的失意,寄托着自己清高孤傲、不畏权势、洁身自好的理想追求。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盲目追求物质生活,却忽略了独处的魅力。著名作家周国平曾说:“我惟愿保持住一份生命的本色,一份能够给安静聆听别的生命,也使别的生命愿意安静聆听的纯真,此中的快乐远非浮华功名可比。”独处,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圆融的高贵,是无数现代人所急需的。此壶寄托了作者内心的理想桃花源:在此喧嚣世上能有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来享受孤独,静待岁月静好;在此转瞬即逝的光阴里能使时间的指针定格,忘却世上种种,不争朝夕,只活当下。
3 结 语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韵味无穷,集功能美、形象美和艺术美于一体,贴近人们生活,是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身为一名现代制壶艺人,在奥妙无穷的壶艺天地中孜孜不倦地求索,不仅给自己带来心灵的愉悦、精神的享受,也在为人们的生活创作宝贵的物质文化财富,无形中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方小龙.在律动中寻找美的规律——解析作品“和韵提梁壶”造型中的韵律[J].江苏陶瓷,2018(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