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2019-08-02 03:18李春杰王雪红高明娟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9期
关键词:双城蔬菜发展

李春杰 王雪红 高明娟

双城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腹地,是省会哈尔滨市市辖区,全区幅员面积3112平方公里,辖10街道9镇8乡246个行政村,总人口83万,其中农业人口60万。双城是典型的平原旱作农业区,处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年均降雨量410-520毫米,无霜期135-145天,年有效积温2700—2900℃,总耕地总面积380万亩,其中:旱田358万亩,水田22万亩,适宜玉米、水稻、薯类、瓜菜、杂粮等多种农作物生长。

1双城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持续发展

2018年,全区蔬菜总种植面积15.7万亩,其中:春菜面积0.9万亩、夏菜面积5.6万亩、秋菜面积9.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53.5万吨,实现总产值6.6亿元。设施蔬菜面积发展到0.68万亩,其中:温室蔬菜面积发展到0.24万亩,大棚蔬菜面积发展到0.44万亩。全区建设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园区17个,500亩以上露地菜园区5个。蔬菜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大众菜、特色菜、精品菜结合发展的品种格局。

1.2布局趋于合理

重点围绕产业基础较好的102国道及同心、西官等乡镇进行规划布局,建设“百里蔬菜产业带”,发挥标准化蔬菜园区的引带作用,推动蔬菜产业向优势产区集聚,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蔬菜产业核心区,以永治长产村为核心的设施蔬菜区、以永治万家村为核心的马铃薯种植区、以胜丰诚吉村为核心的“北菜南销”露地菜区、以同心同德村为核心的精细露地菜区、以西官育仁村为重点的新型土筑温室区、以五家金满蔬菜园区为重点的都市休闲农业区。此外,还建设了承恩大蒜、西官伏白菜、幸福菇娘等10余个特色种植基地,初步构建了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的蔬菜产业格局。

1.3多元投入机制初步建立

把蔬菜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发挥他们生产管理、技术创造、投资经营、利益风险承担的主体作用。2017年以来共向上爭取省绿色标准化基地贷款1.1亿元,用于扶持新成立了12个蔬菜合作社,同时积极争取省市蔬菜产业政策扶持资金,初步建立了政府引导、业主投入、社会参与、信贷支持的蔬菜生产投入机制。

1.4外销能力显著增强

双城是全国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之一,蔬菜外销目标市场是京津、长江中下游夏秋淡季市场,根据这一发展定位,双城以打造全省“北菜南销”核心区为重点,采取组建蔬菜经纪人队伍、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多渠道搭建蔬菜营销平台,全面加强蔬菜外销能力建设。目前,双城的番茄、白萝卜、散花菜、白菜、菇娘等销售到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福建、辽宁等地。

2双城区蔬菜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

2.1双城发展蔬菜产业优势与竞争力分析

位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热条件好,降水适中,无霜期较长,具有较好自然资源优势;二是地处哈尔滨市近郊,京哈铁路贯通南北,102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哈前公路横穿全境,蔬菜产品具有明显的北调南补,西出东进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双城种植蔬菜、两瓜、菇娘等作物历史悠久,技术基础较好,耕地面积较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备,农田环境保护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具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越生产基础条件;四是双城耕地面积大、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远离工矿区、无环境污染,具有发展绿色优质果蔬的环境优势;五是双城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果蔬营养物质积累丰富,色泽鲜亮,菜香浓郁,口感甜脆,营养丰富,适口性好,使用农药少,蔬菜等产品质量安全。

2.2双城发展蔬菜产业制约性因素及存在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很多规模化设施小区,水、电、路没有同步建设;缺少专业的育苗基地,种苗供应能力不足;田头预冷、冷链设施不健全,贮运设施设备落后,难以适应南方省市的长距离运输销售;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仍以“原字号”销售为主,蔬菜加工企业少、规模小、附加值低,带动力不强,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农户结合不紧密,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标准化程度不高,多数产品难以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检验检测手段落后,农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无公害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难以形成市场优势,竞争力不高。市场体系尚不健全,蔬菜卖难问题依然存在。由于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民种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容易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同时,近几年我省各地都把蔬菜种植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蔬菜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周边区域与我区种植的主要品种大致相同,而且基本都集中在7-10月上市,品种趋同和集中上市压力较大,而且每年有大量省外蔬菜进入本地市场,对地产蔬菜市场销售带来不小冲击。

2.3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围绕实现蔬菜产业园区规模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销售市场化,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针对当前我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2.3有序引导资金投入,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财政部门可以从促进蔬菜生产发展的角度,对合作社、生产大户、龙头企业、新品种应用、科技推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在金融方面,不断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积极引导金融部门与种植户共同研究相关担保和贷款办法,对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营销的企业和个人给予低息或贴息贷款,放宽抵押贷款条件,鼓励蔬菜产业的发展,解决蔬菜大户和菜农融资难的问题。在保险方面,保险机构应调整保险政策,探索将政策性保险引入蔬菜生产和销售领域,开辟蔬菜保险险种,通过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形成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和农户广泛参与的蔬菜保险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群众发展蔬菜产业的后顾之忧。在基础设施方面,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和个人投资兴建蔬菜产业基础设施,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企业、社会资金注入参与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全社会投资蔬菜产业的积极性。

提升双城品牌的知名度。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对外宣传上,充分利用各种展会、各类新媒体,加强宣传推介,拓宽农超对接,实现产品直销,走向高端市场,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的偏重生产向更加注重市场转变,以营销提升优质农产品价值链,实现优质优价促增收。

(作者单位:15010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经济作物指导站)

猜你喜欢
双城蔬菜发展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奇怪的蔬菜
蔬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双城和一周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