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饶敏
指导专家·黄晓东(郑州大学附属河南省传染病专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刘爱辉(嘉兴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性肝炎科副科长、主任医师)
天气逐渐转暖,心情日趋“阳光”,但暖洋洋的环境也为病毒和细菌提供了最好的温床,比如肝炎病毒。在春季,人们比较容易感染上的主要是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早期肝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乏力、疲倦、厌食、中上腹胀或右上腹不适,少部分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小便发黄。但是,这些症状并不是肝炎所特有的,一些其他的疾病可能也会有上述表现;还有一部分早期肝类患者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表现。正因如此,病毒性肝炎的确诊其实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而且,一旦疑似肝炎,也还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据黄晓东副教授介绍,病毒性肝炎在临床上主要需要与酒精性肝炎、脂肪肝炎、药物性肝炎进行鉴别诊断,以免发生误诊。
虽然肝炎在中国高发,但临床上仍有一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于肝炎如何确诊以及如何抗病毒治疗存在认识误区,且依从性差。究其主要原因,可能就是源于患者对待肝炎的早期确诊存在困惑。大部分病毒性肝炎的确是没有特异性症状的。
一方面,医师会通过询问患者主诉,辅助视、触、叩、听来进行临床症状的鉴别。另一方面,患者也应主动告诉医师自己有哪些病史,包括既往史、家族史,是否有饮酒史或是否自行服用过一些西药、中草药、保健品等等,都应事无巨细地告知医师。
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临床常用的是有肝功能的生化检查和血液中病毒性指标的检测。另外,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的一些检测也可以帮助医生排除一些代谢性疾病,病毒性指标则可以帮助判断是哪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感染上病毒后会有一个“窗口期”,即在感染病毒的早期不能很快地检测到病毒,有可能会在抗体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测不到,形成所谓的“假阴性”。但事实上,这个时候有些患者可能就已经在体内有症状了,所以如果有复测的需要,患者应该听从专科医师的建议积极配合,不应有不耐烦的情绪。一般来说,窗口期的时间大约为7~10天。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对于治疗病毒性肝炎已经有了新的进展。近年来临床发现,抗病毒治疗基本能够达到控制病情、延缓病情发展的效果。但是,也仍有不少患者会因为对抗病毒治疗的认识不够及依从性差,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最后发展为重肝、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影响生存和生活质量。对此,黄晓东副教授建议肝炎患者一定要听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甲肝:目前临床还没有特效药物,但令人欣喜的是,甲肝本身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就如同病毒性感冒一样,不需要什么特别治疗,过一段时间能依靠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而自愈,且复发概率极小。仅有少部分年老体弱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受到伤害。因此,患上甲肝的患者不必太过紧张,最主要是保证日常的充分休息,以及针对症状进行一些对症治疗,以减轻不适症状。
乙肝:据相关流行病学统计发现,在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中,90%以上能完全康复,仅10%左右会转变成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由于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故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目前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两大类,即核苷(酸)类药物和干扰素。当然,抗病毒的药物也有可能出现“不应答”的情况,即药物用上后并没有显示效果,或者长期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后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等等。
对于这些情况,医师建议患者自身一定要坚持复查,一旦发现疗效不佳或者产生耐药性,应立即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换药或者进行替代治疗。
丙肝:大部分丙肝患者经过正规治疗后病情可好转,但仍有部分会转化为慢性肝炎患者。丙肝治疗上,目前临床主要应用的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等药物。
除了临床用药,对于一些市场上目前很流行的保肝药物、保健品,黄晓东副教授建议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性地应用。肝炎患者切不要轻信所谓“药到病除”“彻底根治乙肝”等宣传而盲目滥用药物,因为这样很可能非但治不好病,还会产生更多副作用。
刘爱辉认为,慢性肝炎患者至少每3~6个月就到医院复查一次。“随访既是对用药效果的监测,也是对肝炎病情进展的监测。而且,慢性肝炎患者中绝大部分人都伴发有肝纤维化,‘肝炎-肝硬化-肝癌’又是肝病发展的三部曲。因此,如果能在肝纤维化的早期就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