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隽清
摘 要:上海作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较早之地,自开埠通商就颇受西方近代文明的影响,无论是聚集外滩的西方建筑群,还是散落上海各角落的洋房、弄堂,无不承载近代上海的繁荣与发展。本文通过亲历上海调研考察中西不同风格的建筑,见证了上海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以及中西合璧建筑风格为这座城市打下的不同文化烙印。
关键词:中西建筑 上海 专业考察
作者曾有幸赴上海进行专业考察一周,游历了具有西方建筑特色的外滩建筑群、饱含中西建筑合并特色的石库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豫园等,领略到上海的别样风情,既有中国江南特色的古典韵味,也有西方文化融合后的生机勃发,无不体现出建筑师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找到了交融与共通,呈现今日上海城市景观的个性化、多样化与多元化。
一、 在古典与现代中找寻支点
外滩建筑群体是作者赴上海考察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大凡来上海的到访者,一定都会来到这里观光,体会现代化大都市气息与欧式建筑的视觉冲击。浦西外滩建筑群体东面毗邻黄浦江,西面数落这些耸立大楼,约有52栋不同风格的欧式楼群,如巴洛克式、歌特式、罗马式、中西合壁式等,就是人们熟知、谈论和称呼的万国建筑博览群。 因为临对黄浦江及有着众多鲜明特色的欧式楼群、美轮美奂景观、历史文明遗迹等风格迥异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尤其是近百年的对外招商引资、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碰撞助推与同步影响,使得外滩在历史文明进程中具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积淀和独特城市风貌。放眼环绕外滩江面、长堤、规整绿化带、不同地标性楼群,这些都已然构成了外滩鲜明的、个性化的独特街廊与景观,不禁暗自感叹外滩不愧是中外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建筑学专业首选考察学习最佳地。(见图1)落实到更具体建筑楼群如下:
1.古典欧式建筑楼群
鸟瞰外滩建筑群,引人注目的银行大楼多为古典欧式风格。例如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其建筑特点均以石块为主要材料,门栏、窗以及墙面装饰纹样极为考究。其中和平饭店(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建于1929年,楼高77米,共计12层。华懋饭店是由当时的富商英籍犹太人爱·维·沙逊建造,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进入大堂,地面使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建,天顶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又典雅,具有远东第一楼美誉。饭店一落成便名噪上海,以高贵豪华、端正典雅著称,主要接待商界、金融界和各国社会文化名流;上海总会建筑楼整个呈现出的就是晚期文艺复兴式设计风,特点是除了柱和勒脚是石头材料,其它都为水泥仿石墙面。门口设计看得见有塔司干立柱,2、3层中部5间有贯通上下两层的爱奥尼克式古典立柱。个别局部、细部处理中明显呈现出巴洛克特征,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又精致。旧英国式3层砖木结构,外墙用红砖镶砌,东立面每层都有阳台式长廊,中央高处有山墙压顶。这幢建筑在其后的45年中,一直是外滩最富特色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上海海关大楼是汇丰银行的姊妹楼,钟楼高度有43米,大楼高度有79.2米,占地总面积约有5722平方米,是21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外滩最气派的最高楼。大楼形状是矩形,平面呈东西向长、北南向短及中部设有三处天井构成,高10层的主楼在东侧且面对黄浦江,上面还有5层高的四方形钟楼。主楼外墙面砌筑的是花岗石,主楼靠西面的3、4层镶的面砖为褐色,其余都是花岗石砌筑。入口大厅藻井是用彩色马赛克拼贴而成的帆影海事图案,创意精美大气,富有装饰艺术派的风格与特色。今天的海关大楼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最佳中心和标志,歌特式10层楼高的钟楼,及仿制于英国国会大厦的大钟,不仅是世界闻名大钟之一,更是亚洲排名第一大钟。大楼巍然屹立在风景如画的黄浦江之滨,每当恢宏美妙、丰沛明亮、铿锵激昂的钟声响起,呈现出的是一份庄严、使命与自豪。
2.现代多元建筑楼群
提起浦西外滩,不得不论及到对面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系上海浦东设立的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总占地面积为28平方公里。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这片开发区建筑陆续有100座大厦在此先后落户,致使成就其成为世界级城市、辐射世界的能力及上升至国家战略的步伐在这里明显加快,俯瞰隔岸相对浦东、浦西建筑楼群在江水与蓝天的映衬下交相辉映,显得扬眉吐气的同时一并焕发出全新鲜活生命力。21世纪的今天,浦东贸易开发区已成为上海最具魅力的地方,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见图2)
当乘坐电梯来到位于中国第三大高楼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这里是观光旅游的又一必经之地,其建筑中的每一处设计都匠心独特,高耸的摩天大厦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局部设计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每个角度、维度及空间欣赏都呈现出不同的视角美。最感兴趣的是来到位于大楼97层观光天桥和100层观光天阁,这些地方高耸云天过瘾又刺激,先是漫步在97层观光天桥,如置身云端,抬望天际感觉触手可及蓝天白云;高处远眺浦江两岸,美好如画的江河美景尽收眼底;随后行走于100层观光天阁的观光长廊,因观光长廊内设有三条透明玻璃地板,站在100层透明玻璃地板可以直视地面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汽车、行人,恍若新旧城市都在脚下流动,座座大楼如同建筑模型一般,著名的东方明珠尖顶近在咫尺,给人一种一览众山之小的豪情快感。这些体验也只有亲历其中,才能感悟那种登高远眺的宽广视野、感官盛宴與气派。(见图3)
话说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大厦一个比一个高,虽为人造,但人类在其中宛如一只小蚂蚁。曾听有人抱怨说上海是一座没有历史积淀的城市,因为改革开放它才崛起。的确上海也许比不上历史悠远绵长的北京、西安,比不上曾为六朝都城的南京,甚至比不上断桥残梦、风景旧曾谙的杭州。但今天所看见上海的一幢幢高楼,它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这个城市从租界起步,一步步变成今日的繁华且无数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这些现代化的高楼与对面的外滩老房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虽然被黄浦江水隔断,但割不断的是人们对这片土地丝丝缕缕的牵绊,以及情有独钟的大上海情结。
再例,上海标志性文化景观之——东方明珠塔,卓然秀立于陆家嘴现代化建筑楼群,它楼高468米且具有抗震9级不倒的强悍功能、良好抗风性能,它与江对面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后来新建立的金茂大厦、摩天大楼环球金融中心交相辉映,充分展示出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豪迈手笔、壮观与气派。东方明珠塔是由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有致、晶莹夺目球体建筑而成,描绘出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设计师富于幻想的创意是将11个大小不一的球体,从蔚蓝天空中串联至地面如茵绿草上,晶莹夺目的那二颗红色宝石般巨型大球體仿佛高高托起,浑然一体的联系天与地。远观中间的东方明珠塔和杨浦、南浦二座大桥,似乎被巧妙地组合成一幅二龙戏珠的巨幅画卷。事实印证东方明珠塔如同一个巨大的方向牌告示人们,这里是繁华的陆家嘴,中国的金融中心,现代化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二、现代化进程中仍饱有中国特色
1.蕴含中西建筑合并特色的石库门
石库门是一种融汇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居民特点的新型建筑,是上海社会的一个缩影。其建筑风格汲取江南民居式样,设计正门为两扇黑漆大门,门框、门槛以粗石头做成,内有亭子间、客堂间、厢房、天井以及二房东等。旧式石库门里弄洋溢着城市生活最质朴、最接地气一面,是上海风情与特色居民住宅的建筑典范。今天研究老街旧弄堂中的石库门,更多的是以一个探索者或怀旧姿态去了解、回味其建筑风格中的年代印记,搜寻与感受在漫长岁月里上海市民曾在石库门渡过的艰辛岁月点滴,革命先辈在石库门中开展的地下秘密活动,文人、学者、艺术家们在石库门孕育出的经典作品,以及学校、工厂、银行、客栈、货栈、报刊社团等在石库门里弄留下的老上海城市文化、遗迹和历史。
回望早期石库门缘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初,其脱胎于江南民居住宅建筑风与形式,通常设计为三间房或五间房,且保持中国传统建筑以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的特点。这种早期的老式石库门虽然地处闹市区,但却保留着一点高墙深院、闹中取静的栖身优势及好处,这也是我们今天仍能感受到为什么老式石库门住宅建筑,颇受当时居住在此的华人士绅和富商们喜欢的原由之一。伴随历史进入20世纪初,上海出现了新样式的石库门,并一步步开始逐渐取代了老样式石库门。新样式石库门多采用完全取消厢房的单开间,或保留一侧前后厢房的双开间,同时为节省建筑耗材减少占地面,新样式石库门缩小了居室的进深,降低了楼层和围墙高度,外墙面更多使用的是清水青砖、红砖或青红砖混搭风,石灰勾缝,且不再使用粗石料做门框,继而改换使用清水砖砌,门楣受西方建筑风格影响,装饰变得很为繁复,不再是模仿中国传统砖雕青瓦压顶门头式样,设计风格明显感觉更加倾向西方化,装饰形式呈现出多元多样。历史迈进21世纪,我们怀念石门库其实就是对原本熟悉而正在渐行渐远生活方式的一种留念,谁都没能想到,今日因上海旧式石库门生动再现了上海曾经发生的故事和历史,石门库再次成为上海建筑行业的新宠,所以今日石库门好似咸鱼翻身,通过不断地整旧如旧及翻新,石库门俨然成为上海这座城市最具浪漫、最触动人心的一部分,于是便有了中西合璧的上海新天地、名字叫1930的酒吧等建筑群在此整旧翻新落成。今天这里成为外国友人、华侨及艺术家们欣赏石库门建筑的首选,虽然这里老式石库门五脏六腑早已掏空仅剩下虚假外壳一个,但漫步其中仿佛时光倒流,仍能勾起与老上海关联的许多过去怀想及趣闻,不仅令无数观光游客不远万里前来纪念、缅怀与回味,而且这里在被赋予各种文化涵义与时尚韵味后,仍能感受到老上海城市的百年历史进程、独特文化内涵和建筑设计品位。
2.饱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的豫园
位于上海老城厢东北部,具有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风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内楼阁参差、湖光潋滟、山石峥嵘,有着奇秀甲江南之美誉。园内四十余处古代建筑,如三穗堂、得月楼、快楼、积玉水廊、玉玲珑、涵碧楼、听涛阁、古戏台、内园静观大厅等亭台楼阁,以及池塘、假山等设计精巧细腻、景色布局规模合理。素有玲珑剔透见长的豫园古朴秀丽、纤巧雅致,是一座保存得相当完好的江南园林,有小中见大等特点,园林风光折射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人文雅士对豫园建筑设计的影响与传承,成就并确立了豫园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今日豫园名扬中外,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见图4)
回眸豫园在鸦片战争至清光绪初年(1875年)屡遭破坏,最初英军强占园内大肆蹂躏,奇秀风光严重毁损,池水、树木、山石黯然失色,风光不见。随后清政府勾结英法侵略者驻扎豫园,又把豫园作为驻扎外兵的营房、训练场所,此时的园景面目全非、日见湮灭。解放后,豫园得到妥善保护,上海市政府不断划拨专款专用,由市文化部门直接组织专门班子,聘请有名望的设计师、建筑专家和能工巧匠等,历时数年,投资上百万修复并重建被毁、被焚楼阁、厅堂、长廊等古建,对园林内部尚存文物进行抢修、保护,对被毁面目全非的外部景观、戏台、道路等动工修缮,使其重放光彩,以及改变与古朴园林不相匹配、协调的路面,重新设计规划完善古园林格局,重现豫园本身典雅幽静、古趣盎然的名园风貌。1961年9月豫园正式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相继来园游览。今天当你走进豫园,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乱入闹市中的一个宁静秘密花园,这里不仅保留了江南园林的古风雅韵,而且几经翻修后仍尚有历史底蕴与文化沉淀,相比于外滩西方古典建筑风格,各美其美。豫园作为一个建筑群体的存在,每一处景色都几经造园师深思熟虑后的精心打造,园林代表着和谐自然与美好,代表着对土地环境与艺术的热爱。当假山、花草、流水、楼阁亭台等与人类活动亲密交融,才能构成一个具有优质生态环境的绿色园林。而豫园便是对上述的一个最好诠释、传承与象征。
综上,都说建筑是凝固的艺术,的确每一座房子,都在诉说着一段别样的历史。无论上海外滩有着多样化的西方建筑群体,还是饱有江南特色的弄堂民居、古典园林,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西式墙壁上的雕花纹饰,中式古朴的一砖一瓦,而是看到了具有象征现代上海繁华雍容的幢幢耸天混凝土大厦,沉淀租界历史的欧式石头大楼及现代化的地标性建筑;在这强烈对比的视觉冲击中,我们见证的是上海作为一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中西建筑交融与碰撞后催生出的生机勃发和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2]王澍.造房子[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6.
[3]柳孝图. 建筑物理环境与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