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骞 徐骏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轰炸机在几次局部战争中,仍发挥重要作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被称为“同温层堡垒”的美军B-52战略轰炸机披挂上阵,投放的弹药占此次战争中美空军总投弹量的38%,沉重打击了伊拉克的战争潜力与民心士气;在伊拉克、阿富汗等作战行动中,美军充分发挥B-52H、B-1B等重型轰炸机航程远、续航时间长、载弹量大的优势,为地面部队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空中支援。在而后的叙利亚战争中,俄军的海盗旗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更是“大放异彩”。
正因为如此,轰炸机并没有像先前部分人预期的那样退出战争舞台,而是不断升级换代。目前,美、俄等国均在对其现役轰炸机实施改进,升级后的飞机还将服役相当长时间。同时,俄、美等国业已开始了新一代轰炸机的研发,其项目代号分别为远程打击轰炸机(LRS-B)和远程航空兵未来航空综合体(PAKDA),这两种飞机预计将于2025年—2030年服役。
冷战结束后,多场局部战争的历史经验证明,在交战初期打击敌方作战指挥体系,尤其是在敌方防空系统保存相对完整的情况下,贸然出动大批有人作战飞机参战将会使己方空袭兵力蒙受较大损失,降低作战效能。在2008年的俄罗斯—格鲁吉亚冲突中,由于格鲁吉亚防空导弹目标相对分散,全国并未形成统一的防空系统,导致俄方的电子压制行动效果并不理想,俄空军飞行员只能像美国空军寻歼萨达姆飞毛腿导弹一样,发现目标后才能组织攻击。
因此,俄军远程精确打击武器也难有其用武之地。面对实力并不算强劲的格局防空部队,参战的俄罗斯空军飞行员在未完成对格实施全面压制摧毁的情况之下,不得不冒着巨大风险使用普通航空炸弹对敌方目标凌空攻击。由于俄空军大量出动各种载人飞机遂行近距支援、战场遮断、打击地面目标等作战任务,造成了包括一架图-22M轰炸机在内的多架战机及飞行员的损失。结果令俄军高层震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美军,则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中,均高度强调使用远程打击武器作为“开路先锋”;尤其是使用战斧远程巡航导弹和远程轰炸机打头阵,对敌方的指挥中心、通信设施、防空系统等重要目标实施远程摧毁,同时结合强电磁干扰、电力瘫痪等“软杀伤”手段,力争达到彻底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为己方的后续行动开辟道路。
被称为“同温层堡垒”的美军B-52战略轰炸机
经历了“新面貌”军改的俄军在2015年11月17首度出兵叙利亚进行实战,就展现出了一支新型俄罗斯武装力量所表现出的强大实力。2015年11月20日,俄军两架图-160战略轰炸机离开恩格斯基地后,在奥列涅戈尔斯克海军航空基地进行了短暂的停留。然后,它们沿着从爱尔兰西海岸至直布罗陀海峡的方向逆时针绕行欧洲,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向叙利亚境内的目标发射了巡航导弹,最终飞越里海上空返回恩格斯基地。此次空袭行动飞行总航程约13000千米,总飞行时间16小时零20分钟。
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直强调未来战争要打高科技、低伤亡甚至零伤亡的“低耗高效”的战争,以抑制国内民众的反战情绪,从而避免出现“赢得战争,输掉选举”或是“两者皆输”的局面。轰炸机作为远程打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卫星定位、精确制导、打击评估等系统的协同配合下,不但整体打击能力的大幅提高,同时大大提升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在信息化条件下的“目标重心战”当中,轰炸机依旧是主要作战力量。
1999年3月24日,美空军2架B-2战略轰炸机从位于美国本土密苏里州的怀特曼空军基地起飞,经过30小时连续飞行、两次空中加油后,向南联盟的重要目标投放了32枚908千克的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严重破坏了南联盟的指挥、通信、雷达、电力等重要设施。在整个科索沃战争中,6架B-2共飞行了45个架次,对南联盟的重要目标投放了656枚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战后,虽然B-2轰炸机的出动量不足战争中飞机总出动量的1%,但其投弹量却达到总投弹量的11%,摧毁了南联盟近33%的目标。
俄军的海盗旗远程战略轰炸机图-160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动用B-1B轰炸机追杀萨达姆。作为远程轰炸机,虽然最终行动失败了,但该型机开创了21世纪远程轰炸机暗杀一国总统的先河。伊拉克战争地面战临近尾声,美军一方面继续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挺近,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手段寻找萨达姆的下落。在美中央司令部接到情报人员关于发现萨达姆正藏身巴格达一处房屋内的消息后,迅速派遣在伊拉克西部上空巡逻的B-1B火速赶往巴格达进行袭击,收到命令的B-1B仅用了12分钟便赶到目标上空,并向目标发射了4枚精确制导炸弹。
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随着高性能远程打击装备的大量服役和广泛应用,其对战争模式、战争进程以及战争的最终结局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而那时,以远程无人精确打击为主导的非接触、非均衡作战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样式。
现代远程打击武器装备大多具有打击范围大、飞行速度快、突击能力强、杀伤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特点,这类武器的出现,不仅使得战争爆发的突然性陡增,同时也使战争不再像以往从战场前沿到縱深逐次进行,而是能够通过对敌国纵深“要害”目标的打击,直接达成战略目的,从而加快作战节奏,避免战争陷入“久拖不决”的困境。
二战结束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中已经初步体现了未来战争的这一发展规律。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1999年科索沃战争历时78天,2003年伊拉克战争主要战事持续了44天,2008年的俄格战争仅进行了7天,与以前的朝鲜战争历时3年、苏阿战争历时10年、越南战争历时14年相比较而言,遂行主要战争行动的时间均大大缩短了,战争进行的节奏也越来越快了,今后这种趋势也将更加明显。研究表明,未来重型轰炸机分为3个等次:亚音速、超音速、高倍超音速。新型轰炸机的速度可能为音速5倍,约为每秒1英里。由于先进的反隐形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未来战机的生存和防卫须依靠速度和高度。而高倍超音速战机则可达到音速5~10倍以上,通过与以预警卫星、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等为支撑的天基信息系统协同配合,则可快速实现对全球目标的精确打击。
美军B-1B轰炸机开创了21世纪远程轰炸机暗杀一国总统的先河
与有人驾驶飞机相比,远程对地攻击飞机实现无人化后可带来一系列明显的技战术优势:一是降低制造研发成本,由于简化飞机的外形尺寸、机体结构和机身重量,使得无人轰炸机研发与维修费用成本降低,同时升级换代周期也进而缩短;二是操作难度降低,人员伤亡事故减少,轰炸机无人化后,相关训练的展开皆可在模拟训练器上进行,在人才培养周期缩短,相关训练费用减少的同时可以避免飞机被击落后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被俘问题;三是能满足多任务领域的需求,随着智能化、信息化高度集成融合发展,具备环境自我适应和战术决策能力的无人轰炸机也会出现,届时会有越来越多的任务使命需要无人轰炸机来完成。
因此,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对无人作战飞机研究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相继推出X-45C、X-47B和鳐鱼等无人作战飞机试验机,X-47B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无需人工干预、完全由电脑操纵的“无尾翼、喷气式无人驾驶飞机”,也是第一架能够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并自行回落的隐形无人轰炸机。今后技术一旦成熟,美、俄必将以其为基础发展专用的无人作战飞机。与此同时,在更大型、威胁能力也更强的战略轰炸机领域,美、俄两国也在考虑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在未来战争的远程打击作战行动中,无人作战飞机将会与有人机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尤其是在高风险、难生存、长航时、枯燥乏味的任务领域代替有人机,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个机队的任务效能。
摘编自光明軍事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