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的兵力生成与管理

2019-08-01 09:57顾伟李健
军事文摘 2019年6期
关键词:战备兵力美国陆军

顾伟 李健

美国陆军的现役、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总体上可分为作战部队和生成兵力部队两大类。依据美国国防部2018年2月提交的《2019财年国防预算》,当前美国陆军的总员额为101.8万左右。其中,作战部队中有186520名官兵正处于任务状态,这些官兵被部署在140多个国家,海外部署约为99000名,本土部署约为87000名,其余的作战部队则处在兵力生成的过程之中,准备按计划接替当前的任务部队。与此同时,生成兵力部队则正专注于协助作战部队“生成”预期的军事能力,重点对包括征兵、教育训练、装备研发采办、设施管理和基地支持等具体工作进行组织和管理。

模块化改造是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建立的前提

自20世纪90年代,为应对安全环境日益呈现的“不确定性”,推进部队编成模块化、标准化、合成化和小型化转型的想法逐步在美国陆军形成了广泛共识。2003年,美国陆军正式开始了以旅为基本战术单位的模块化转型,即通过组建更趋合成化的旅战斗队、模块化的支援旅和职能旅等方式,重构陆军远征部队的基本编组单元;同时取消军、师两级的行政管理职能,并将其打造成为可以快速部署的陆军远征司令部。截至2012年底,美国陆军的模块化改造已基本完成。

具体来看,美国陆军的模块化转型主要是基于信息时代威胁变化的特点和军事力量建设的发展规律。

首先,模块化便于对部队进行裁剪和拼接,更有利于增强军事力量使用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美国陆军认为之前陆军师的编组模式相对固定,并且各组成单位之间的依赖性较强,指挥控制高度集中,难以进行拆分部署。而采用类似“七巧板”式的模块化结构,可以通过对组成单位的灵活排列组合出多样化的军事能力,更容易应对当前日趋多元的安全威胁。

其次,模块化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基本战术单位的小型化,更容易实现对军事力量的快速部署,同时大幅增加陆军整体可单独运用的“力量份”,以适应信息时代威胁日益突发性和离散化的特点。美国陆军旅战斗队的编制员额在3500~4000人左右,相对以往各种陆军师的规模则要小得多,因此更有利于实现快速反应、快速部署。同时,在完成“师改旅”后,美国陆军认为其可部署单元的数量将提升50%以上。

再次,模块化转型的同时伴随着合成化的下移,旅级单位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在模块化转型的过程中,美国陆军将原军、师一级编配的作战支援力量进行了拆分重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进行了下移,重点加强了旅战斗队指挥控制、侦察情报、技術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力量,并且在旅战斗队实际部署时,还可以得到模块化支援旅和职能旅“裁剪拆分”后的营、连级力量加强,使当前的旅战斗队具备了原先陆军师的绝大部分职能。

最后,模块化转型的同时伴随着结构编成的标准化,有利于构建统一的兵力生成模式,对陆军部队进行“流水线”式生产和升级。相对以往装甲师、机步师、山地师、空降师、空中突击师和装甲骑兵团等复杂的结构类型,美国陆军认为3种旅战斗队的编成结构则要简单得多,并且一致性更强,因此便于采用统一设计的、周期性的时间基线,将整个军种的装备采办与配备、战备训练、部队实际部署运用、人员动员和培训等活动进行一体化规划和综合集成,以构建陆军兵力生成系统的方式,为满足作战司令部任务需求“生产”合格部队构建标准化“流水线”,同时也为瞄准未来战略对手不断“升级”军事能力建构核心流程。

美国陆军兵力生成过程示意图

美国陆军职能调整的总趋势是:旅战斗队的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合成化程度更高,特别是侦察能力和保障能力得到持续加强;支援旅、职能旅的分工更细,职能更趋明确;旅级单位与战区陆军、军、师级指挥管理机构的关系经历了“紧密-松散-相对紧密”的演变过程,今后的战略方向“定向性”将进一步增强。

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自2006年开始,伴随着部队编成结构的模块化改造,美国陆军正式提出建立陆军兵力生成系统,以对其军事力量的轮转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适用于美国陆军所有现役、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中的作战部队,但不适用于负责征兵、补给、装备研发、教育训练、勤务、动员、复员退伍、行政管理等专职部队建设的“制度性”兵力。

以3个兵力池定义了部队的发展阶段和资源优先等级。按最初设计,美国陆军的兵力生成系统定义了重置/训练、准备就绪和可使用3个相互衔接、周而复始的兵力池。这3个兵力池不但以任务状态确定了美国陆军作战部队所处的战备等级,更重要的是对应着不同程度的资源保障优先等级。也就是说,处于可使用兵力池的部队,在人员、装备和物资等方面将得到充足保障,已完成了所有必要训练,并可担负陆军指派的所有任务。美国陆军48个现役旅战斗队在3个兵力池中是平均分布的,也就是在3年轮转的总周期内,部队处在任一兵力池中的时间均为1年,这就意味着美国陆军现役部队中随时有1/3,即16个旅战斗队处于部署或是随时待命状态。美国陆军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的28个旅战斗队则是按照18:5:5的比例在3个兵力池中进行分配的,其总轮转周期为6年,相应处在3个兵力池中的时间为4年、1年和1年,也就是将有5个旅战斗队处于部署或是随时待命状态。

重置兵力池  当处在任务中的部署远征军部署至预先确定的返回日期后,或是未部署的应急远征军在可使用兵力池完成待命后,随即进入重置兵力池。通常返回日期后的头90天(现役)专门用于部队重组,主要进行士兵和军官退役、休假,武器装备的维修和升级,安排各类医疗事务,调整、改组部队编成和指挥关系,进行人员的任职教育和各类培训。原则上,在重组阶段的后30天完成主要的人员和装备重新配备,并可视情况进行单兵和班组技能训练。

训练/准备就绪兵力池  在该兵力池中,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在重置期间制定的训练计划,通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和演习,不断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在这一阶段的后期,作为增援力量的应急远征军有可能直接转入部署状态,进行实际的任务部署。通常在兵力重置阶段,人员和装备并不会完全配备到位,因此在这一阶段还将继续补足装备和人员,同时包括继续进行人员的任职培训和医疗保健等工作。

可使用兵力池  作为部署远征军,将按照预先确定的最迟抵达日期抵达任务区,进入执行任务状态;而应急远征军将按照最迟兵力可用日期的要求完成一切战备工作,并随时准备转为部署远征军,进入执行任务状态。

以3种节奏应对不同强度的全球兵力需求。为应对不同规模的兵力需求,美国陆军认为兵力生成系统应该在提供兵力数量和节奏上具备足够的弹性。为此,陆军针对稳定状态、大批量兵力需求状态和全面飙升状态确定了不同的轮转周期和具体节奏。

稳定状态轮转对应的是全球战略态势基本稳定,没有大规模的地区或全球化军事行动产生的兵力需求。此时,美国陆军现役部队的轮转周期为3年,部署驻留比为1:3,部署期或随时待命期为9个月;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的轮转周期为6年,部署驻留比为1:5,在12个月的动员期中有9个月处于部署或随时待命状态。兵力生成系统在稳定状态下运转时,美国陆军可提供的任务部队大体为:1个军司令部、4个师司令部、15个旅战斗队、75000名赋能者。不过,由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产生的大规模兵力需求,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自运转以来就从未处于过稳定状态。

大批量兵力需求状态对应的是中等规模的战区或全球化的军事行动,如执行威慑行动、武装冲突、战争或维持稳定行动等产生的兵力需求。此时可使用兵力池中的部署远征军和应急远征军已难以满足兵力需求,需要处在训练/准备就绪兵力池后期的应急远征军进行应急部署,并同时需要通过缩短训练周期,加快部队轮转节奏,适当延长兵力部署时间等方式保证提供足够的兵力。该状态下,现役部队轮转周期仍为3年,部署驻留比为1:2,处于可使用兵力池的时间为12个月;预备役和国民警卫队的轮转周期缩短为5年,部署驻留比相应调整为1:4。在大批量兵力需求状态下,美国陆军可提供的任务部队数量大体为:1个军司令部、5个师司令部、20个旅战斗队、90000名赋能者;可提供的增援部队数量大体为:1个军司令部、3个师司令部、10个旅战斗队、41000名赋能者。这种节奏是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运转以来的常态节奏。

美国陆军轮转周期示意图(大批量兵力需求状态)

全面飆升状态是一种极端条件下的兵力需求状态,此时对美国陆军任务兵力的需求量已超过现有轮转制度和兵力生成机制可提供的兵力,即有超过一半的作战部队正处于实际部署状态。此时,美国防部将依据相关法律,改变陆军的整体动员策略,调动相关资源,提供更多的兵力资源。截至目前,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运行未处于过此种状态。

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的管理

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的“牵头人”为分管作战与计划的陆军副参谋长,并由美国陆军部队司令部具体负责维持、协调和管理。分管作战与计划的陆军副参谋长负责为该系统运行制定政策文件和发展规划,并在系统运行时依托各类委员会和决策论坛协调各相关方的观点与立场,为人员、装备、资源、训练和维持等资源配置确定优先顺序。此外,分管人事的副参谋长和分管装备设施的副参谋长对陆军兵力生成系统运行中人员和装备的保障发挥着更为直接的领导作用。

依据陆军条令,美国陆军作战与计划副参谋长主要通过发布和管理陆军资源优先列表、一体化需求优先列表和动态陆军资源优先列表的方式对陆军兵力生成中的资源配置进行同步和优化。

陆军资源优先列表为非保密官方文件,该列表将陆军兵力资源按优先等级分为以下4类:远征兵力,主要指已经部署或正处于任务状态中的兵力,以及陆军保留的核心制度性兵力;任务关键性兵力,主要指临近部署或已经计划部署的部队;任务基础性兵力,主要指剩余的制度性兵力需求;任务增强性兵力,包括被变形(转变基本职能后的兵力,如炮兵转变为工兵)中或是重置后的兵力。其中,远征兵力的资源等级最高,之后依次递减。陆军资源优先列表相对比较概略,制修订的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年。一体化需求优先列表为保密文件,目的是为陆军资源优先列表中的每一类别细化资源保障优先等级,涉及到所有的陆军制度性兵力和作战司令部的任务兵力,原则上一体化需求优先列表将在每个财年开始时进行更新,也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动态陆军资源优先列表主要是为指定部队按照时间轴线确立具体的资源保障优先等级,用于直接指导资源配置,动态陆军资源优先列表的内容最为详尽,通常每年在财年开始时和进行中期更新两次,同样可根据需要随时更新。

同时,美国陆军兵力生成系统还为美国国防部和参联会统管的全球兵力管理,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联合战略规划系统等美军全局性战略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了较好支撑。其中与陆军兵力生成系统关联最为紧密的是美军的全球兵力管理系统。具体而言,美国陆军现役部队的轮转周期设定与全球兵力管理系统的运行周期保持一致,均为3年,并且美国陆军制定的资源优先列表、一体化需求优先列表和动态陆军资源优先列表等支撑性计划,在提供兵力等资源的时间节点、种类和规模上也与美军的全球兵力管理系统中的需求保持高度一致。

美国陆军兵力生成与管理系统的新演变

近两年,美国陆军终于摆脱了“疲于奔命”的战时用兵状态,同时伴随着国家安全战略的整体调整,美国陆军的战备重点也逐渐从赢得反恐战争过渡到了确保大国军事竞争中的绝对优势。针对以上变化,在2014年前后,美国陆军对其兵力生成系统进行了集体反思,总的看法是原有的兵力生成系统虽较好应对了反恐战争中兵力的生成和轮转问题,但由于其针对性较强,生成后部队的能力要素构成不够全面,难以适应未来更高级别、更高强度的全谱式军事行动。因此,美国陆军提出,将以可持续战备模型替代原有兵力生成系统,期望到2023年大约有2/3左右的作战部队处于随时可用状态。

美国陆军以可持续战备模型替代兵力生成系统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一是适应兵力需求模式的根本性变化。在反恐战争中,美国陆军面对的是一种可预测、持续性的中等规模兵力需求,而重新强调大国竞争后,美国陆军将在满足平时较低规模兵力需求的同时,随时准备为可能的偶发性、高烈度的大规模兵力需求做好准备。二是解决3个兵力池,尤其是重置兵力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原先的重置阶段,美国陆军部队将脉动式经历所谓的“战备断崖”,由于部队的重置将替换掉约70%的人员及绝大多数装备,这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磨合才能使部队再次达到较高的战备水平。三是兵力生成系统设计的轮转周期过长,而且有着较为固定的部署日期,难以在“更为复杂的世界中取胜”。美国陆军认为现役部队3年、国民警卫队和预备役部队6年的轮转周期使军事能力迭代发展的节奏过于缓慢,难以对新技术、新战法和新理念进行迅速集成,更重要的是无法应对未来突发性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引发的兵力激增局面。

为此,可持续战备模型旨在以更为快速的迭代方式,持续提高美国陆军的整体战备程度。首先,可持续战备模型为美国陆军每支部队均制定了为期3~4年的兵力轮转计划,并且这些计划将与美军全球兵力管理系统的运行节奏保持高度一致,以支撑目前在韩国、欧洲和中东等地较为固定的兵力需求;其次,可持续战备模型以准备、战备、任务3种组件替换了之前的3个兵力池,在保留渐进性提升部队战备等级原则的前提下,大幅缩短了部队在各组件中“停留”的时间,以季度为单位时间的组件转进速率,将更有利于迅速提升部队的战备等级;再次,可持续战备模型不再将“重置”设定为兵力生成的必经阶段,并且相对固定了部队的结构编成和隶属关系,这将更有利于部队持续不间断的提升全谱军事行动能力。

美国陆军可持续战备模型示意图

美国陆军的5种战备等级

可持续战备模型依据5种战备等级,为美国陆军的现役部队确定了3种组件。准备组件中的部队通常处于C3/C4级战备,可以是陆军军种的保留力量,也可以是虽有预设任务,但仍然处于准备中尚无法执行任务的部队。具体的原因可能有:尚未达到完成任务所需的训练水平;部队中的组成单位正在进行现代化改造;缺乏任务所需的人员、装备和资金等资源的充足保障;部队由于“重置”正在对其构成单位进行重组。

战备组件中的部队通常处于C1/C2级战备,可以是陆军军种的保留力量,也可以是被指派为准备全球应急部署的部队。依据到部队可用装载日的时间差异还可细分为ALD11~30、ALD30~60和ALD60~90共3种具体状态,这样便于实现对兵力轮转的精细化管理。

任务组件中的部队同样处于C1/C2级战备,或虽略低于C1/C2级但并不影响部队执行所赋予的军事任务。需注意的是,任务组件中的部队是指美国防部即时可以使用的陆军部队,这并不意味着该部队已实际处于任务状态,并且用于执行任务的时长也不受3个月的限制。

结语

长期以来,美军引以为傲的不仅是其先进的武器装备,更是对复杂军事问题的规划和管理能力。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越来越强调以军事力量建设时的联合来促进和实现力量运用时的联合。其目的无非是想通过前移联合“关口”,建立起一支“先天联合”型的军队,即利用设计时的联合,带动建设时的联合,最终促进运用时的联合,以此来提升联合的深度和广度,并避免“后天综合集成”模式所带来的巨大资源浪费。美军各军种的兵力轮转和管理系统均在前移联合“关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当起了军事能力生成中的“集成器”,较好解决了如何在恰当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恰当的资源整合到军事力量的建设与运用之中的问题。

近20年来,受制于国家战略调整,美军全球兵力管理系统演进和陆军编成结构、兵力规模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陆军的兵力生成与管理系统一直处在調整变化之中,但变中有不变,其中蕴含的信息时代军种力量建设与运用的一般规律值得深入思考和持续跟踪。第一,自上而下的体系化制度设计是军种兵力轮转系统运行的基本依据。美军各军种兵力轮转系统的设计依据均源自于美国法典、国防部、参联会和本军种的法律和制度条文,并始终以自上而下“树状”条文体系作为其制度设计的基本遵循,且在全球兵力管理系统启用后,各军种的兵力轮转系统均主动与之进行了“对表”。第二,规范细致的业务流程是军种兵力轮转系统运行的重要保障。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涉及诸多因素,美军各军种均通过制定完备的文件体系,详细规范了业务流程中的相关要素,并以此作为统一军种动作,推进兵力轮转系统协调运行的基础和前提。第三,标准化的数据和信息格式是军种兵力轮转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兵力轮转势必设计到大量的数据与信息交换,如果统帅机关、各军种和各作战司令部之间如果存在信息孤岛,或是对兵力“知识”体系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和“话语体系”,兵力的顺畅高效轮转注定是难以实现的。

责任编辑:葛妍

猜你喜欢
战备兵力美国陆军
美军兵力设计及作战概念跟踪
以“战备”状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疫情防控
试论兵力投入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影响
美国陆军士兵正在进行实战演练
美国陆军侦察直升机选型受阻 国会质疑有人直升机时代结束
2019年的美国陆军规模仍未可知
小鸟的攻击 ——达里尔(美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