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19-07-31 06:10杨银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跨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生

杨银

摘要:文章围绕当前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跨学科高水平实验室、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改进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式、构建交叉学科、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方式等相应培养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跨学科研究生硕士培养,提供多维度建议。

关键词: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地方高校;数学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1-0156-03

我国教育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趋势让不同学科领域也逐渐迈入新时期,当前学科存在一种相互分离又彼此融合的状态。很多学科在相互结合的过程中能够出现全新的理论观点,这对于该领域,甚至整个教育界都有巨大意义。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技术化使得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显然单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发展的需要。跨学科培养模式应运而生,逐渐被教育领域重视。

跨学科这一理念并非出自我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的“合作研究”概念。同世纪的80年代,我国专家意识到“交叉学科”对于教育发展有突出作用,开始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研究。经过长时间的钻研与实践,证明跨学科培养模式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对于教育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对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学科人才需求,许多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跨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现如今,国家大力推广大众创新,在国家政策要求以及当前我国市场发展需求指引下,各个领域都在寻找突破传统,创新发展的新机遇。通过跨学科理念全面探索研究生培养体制,是教育产业的重大突破点,这能够在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一、现状分析

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经过多位专家学者的钻研,厘清各种争论矛盾,逐渐呈现“由形式转到实质,由表层转到深层”的发展趋势。如今我国也出现了与国外相似的这一现象。通过欧美国家的研究,我们能够发现确保研究生具备高素质的前提在于培养体制科学有效、全面完善。由于欧美国家与我国的教育背景还是有本质区别,我国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还有很多现实性问题难以解决,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跨学科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研究生招生人数近些年来不断增长,客观上增加了人才输送总量,推动了经济进步。但研究生教育培养迅速增长的同时也逐渐突显出一些问题,出現了部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研究生质量不高的尴尬局面。考研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并非为了学术知识,仅仅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本身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不强,这一部分学生往往追求以最短的时间攻克考试难关。除此之外,考研所考内容并不完善,重理论轻实践。由于学生自身动机和录取制度的因素,无形之中加重了学校培养研究生的责任。这部分学生入学后自身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主动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学习质量。例如,为了弥补跨学科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许多高等院校在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着各种尝试,开设研究生补修本科主干课程,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大部分研究生都注重获得学分毕业,科研项目创新不多,这与跨学科专业学习标准相差甚远。

(二)跨学科研究生学制、课程体系不完善

跨学科培养模式在我国仍属于新型培养模式,在学制、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方面仍需不断完善。研究生培养时间在我国一般是3年。这个培养年限对于单一学科研究生来说还算比较充裕,大多可以学习完成基础知识。但跨学科研究生则不同,他们需要掌握的知识更多,而且难度系数更大,同样时间内他们压力繁重。提高教学质量与课程设计的完善性和实用性密切关联,这是跨学科研究生培养一定要注意的方面。课程体系的不完善,增加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实施的困难。完善的课程体系有利于跨学科研究生构建扎实的自我知识框架及逻辑思维。通过符合实际的学年制度和课程设置等,能够显著性提高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全面素质。

(三)指导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提高

大规模招生带来数量庞多的生源背后,对应而来的是师资力量的短缺,甚至是匮乏。尤其是跨专业领域的教师资源稀缺,这种学生资源和教师资源之间的不对等状况加剧了跨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困境。出现了高校之间的教学资源不平等,高校内部师资队伍人数以及知识水平难以更新,部分导师由于评职称、做科研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上这一系列问题。

本论文就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探查制约跨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借鉴跨学科教育的相关理论,针对跨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以期为今后高校研究生教育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解决办法

从多个指标分析,发现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具体是: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且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跨学科研究生学制、课程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知识结构需要提高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六个解决方案。

(一)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对于要培养什么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培养方案在跨学科研究生入学时为这一类的研究生解决了方向问题,课程体系为跨学科研究生解决了如何实现培养方案,如何培养人才的问题。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不仅能够帮助跨学科研究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部分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的这个问题。专业能力与基础知识关系密切,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学习使用专业能力。因此,各高校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培养方案的设置首先要遵循培养目标。要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跨学科领域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培养方案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根据社会需求保留弹性调整的空间。

猜你喜欢
跨学科基础知识研究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清律的基础知识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掌握基础知识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