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这是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建设的深刻总结,也是他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重要内容。①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当前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因而在这一形势下注重红色家风建设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红色家风建设;继承;发展
[作者简介]王煜(1996-),女,汉族,山西省大同市人,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 D6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9)06-0056-02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就家庭、家教、家风问题作出精辟论述,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作家风建设的表率。这对于当前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推进廉政建设,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②在当代,红色家风的内涵也不是亘古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当今社会涌现出的“红色家风”故事就生动地诠释着它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一)对家风概念的理解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代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其核心内容指一个家庭在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③
家风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继承性。家风是在家族内部产生的,每一代家庭成员的家风都是对祖辈家风的继承,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也会剔除旧的内容,增添新内容。其次是伴随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氏族部落成员形成了特定的生活习惯,家风形成的条件并未成熟。先秦时期,奴隶制的家长制家庭是普遍的家庭模式,家庭中的成员牢记祖训、恪尽职守,这是家庭伦理的基础,伴随着伦理道德关系出现了爱国忠君、孝悌仁义、谦虚谨慎的家风文化。家风一词被正式提出是在西晋时期。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使得家风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从宋朝以后,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發展,家风在形式、内容以及范围上也得到了更大发展。最后是持久性。这体现在:第一,家风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而内化为家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不易改变的;第二,家风是后代子孙继承祖辈的遗训得出来的,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世世代代会将本家族的家风传承下去;第三,家风具有相对独立性。每个家族都是根据本家族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家规,它们不会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二)对红色家风的理解与思考
很显然,红色家风是由家风与红色这两个词合成的。红色家风是由革命先辈在革命历程中以及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家庭文明、传统习惯、行为准则与处世之道的综合体。红色家风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孕育者是革命先辈和一代代的中国共产党员。
红色家风的特殊性还在于它的进步性。首先,红色家风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的先进家庭观。其次,它没有局限于家族内部,而是正确地认识了家庭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家风的传承必须要和马克主义政党相一致,必须和社会进步相一致。最后,红色家风不仅仅是共产党人自身加强道德素养的产物,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党的建设、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革命先辈的红色家风
毛泽东在家风建设方面提出三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对待家人和普通百姓也是一视同仁。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回忆说:“我们家的家风有一个特点,就是以普通劳动者自居,以普通的机关干部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1964年核试验之前,周恩来要求每位工作人员搞好保密工作,消息只能传达到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军委副主席一级,任何人不能透露。虽然邓颖超是老党员、老革命、中央委员,但是周恩来严格遵守党的纪律,没有对邓颖超透露半个字,直到试验成功邓颖超才明白周恩来这些天在忙的事情。
(二)“红色家风”的继承与发展
长期以来,党的许多领导干部注重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焦裕禄教育一家扎根兰考,与群众共命运;他不让孩子“看白戏”,将票数如数送给戏院,又建议县委作出“十不准”规定。谷文昌让高考落榜的大女儿做临时工,二女儿结婚时准备家具,他没有批给一寸木材。杨善洲严格约束家人,“公车不私用”,连搭“顺风车”也不行。他们培育家风,抓到了根本、落到了行动。他们以公仆之心、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奉公品德立身、干事、治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榜样,也是传承红色家风的榜样。
时代在进步,红色家风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与发展。它不仅仅局限于革命先辈的家风建设、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在当今社会也有红色家风的身影。在河南省扶沟县大李庄乡,有一座让人肃然起敬的烈士事迹陈列馆,诉说着一个普通农家“两将军一烈士”的红色家风故事。1984年,张福林光荣参军入伍,先后参加了淮海战役、太原战役等。张福林是一位筑路工人,在海拔5000多米的雀儿山地段施工,他不顾严寒、缺氧和身体贫血,带领全班学习相关技术,在筑路技术上有很大的贡献。12月10日,张福林检查炮眼时,一块巨石滚落下来,砸在了他的右腿和腰上。在他负伤以后,给他打针的时候,他坚持不让,他说:“我已经不能为国家服务了,为国家节省一支针!”临死之前,又艰难地从衣服兜里掏出来旧币,再交最后一次党费。张福林的伟大,得益于党的培养,也源于家庭的熏陶。他的母亲薛桂芳作为扶沟城关北街妇联主任,1947年在执行地下党组织交办的一项秘密任务时,被国民党兵发现后杀害,献出了年仅35岁的生命。在张福林的日记中记载着母亲对他的教导:“要时时刻刻为祖国作贡献,要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正是母亲的教导一直激励着张福林为国献身。张福林牺牲后,弟弟张福立投笔从戎,毫不迟疑地接过了哥哥手中的镐头,参军入伍,战斗在张福林献身的地方。在西藏军区工作的36年里,张福立牢记吃苦耐劳的好家风,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长为共和国的少将。这个普通农家的红色家风故事生动地体现着红色家风在当代的继承与发展。
(一)个人层面
在中國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国平天下”被看作是个人修养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首先要修身正己,其次要清正家风,方才能治理国家。而要做到修身正己就需要受到优良家风的熏陶与感染。因而,红色家风首先有着修身正己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它不仅能够使一个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能养成艰苦奋斗的品格。从普通农家的红色家风故事可以看出,正是母亲的谆谆教诲才铸成了张福林艰苦奋斗、为国牺牲的精神;朱德虽然身为总司令,每个月的薪水也只有几块大洋,他从来都没有向党中央提出家庭条件的艰苦,宁可向朋友借钱来接济母亲也不愿意接受中央的资助,这无不体现着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这一个个的红色家风故事生动地诠释着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高贵的品质,因而有助于人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
廉洁是家风的精神内核,是兴家之源。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部分腐败案件也时时曝光。部分共产党员的家族式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需要红色家风对其进行精神上的熏陶与感染,使得党员干部自身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传承良好的家风,净化党内风气,进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社会风气。习近平也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重视家风建设,他指出了家风建设与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家风与党风相连,党风又与政风相关。因而在当今时代继承和发展红色家风为党风、政风建设注入了新活力,提供了新思想。
(二)社会层面
红色家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红色家风中的部分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它们两者的关系是:红色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红色家风的总结与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的基本要求的,它的覆盖范围要远远大于红色家风的范围。继承与发扬红色家风不仅可以培养个人品德,而且可以将其外化为行为规范,让全体社会成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从而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国家层面
在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红色家风的继承与弘扬更好地适应了社会的进步、促成了全面小康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红色家风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过程。它将传统家风文化中的糟粕剔除,保留了其中优秀的部分用以约束个人,进而逐渐形成让大众普遍接受的新道德,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为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优良的家风,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血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中国人始于家庭,拓展至家国天下的宽广情怀。在当今时代对于红色家风的继承与发展既是每位共产党员的历史使命,同时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要牢记党的使命,积极汲取红色家风的精华,让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注释]
①魏继昆.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N].光明日报,2017-04-26.
②蒋金锵.继承和弘扬红色家风[N].人民日报,2017-04-07.
③闫旭蕾,杨萍.家庭教育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