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藏着的田园童趣

2019-07-31 02:03张睿
高中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牧童儿童孩子

张睿

六一,是现在的儿童们专属的节日,这一天孩子们或被安排表演文艺节目,或者组织参观学习,或者由父母带着去游乐场玩耍。在古代,并没有一个专属于孩子的节日,也没有这么多“寓教于乐”的活动。不过从众多的古代诗歌中,我们却能发现,古代生活在田园中的儿童们,虽然没有市井孩子五花八门的精致玩具,也没有自己的专属节日,但他们在自然的生活中,同样度过了无比自由快乐的童年时光。

劳动也能很好玩

古时候的孩子们从小就要参与家庭的农事劳作,但是对于活泼好动的他们来说,这样的日常生活中也蕴藏着无限乐趣。

在众多的古诗中,放牛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项儿童劳动了,因为它简单易操作,适合儿童,可是“牧童们”在这个简单的任务里可是玩出了各自的精彩。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的这首《所见》描绘的就是一个放牛娃的日常生活情趣。一边放牛,一边高歌,把树林里的百鸟都当成他的忠实听众,但在唱到高兴处时,突然戛然而止,因为有更有趣的东西吸引了他——蝉,他想要去抓树上的鸣蝉,一个“忽然”瞬间就由动转静,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敢有,生怕不小心惊动了鸣蝉,小孩子的注意力不就是这样转瞬即逝的吗?在诗中,诗人描绘出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将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而雷震的《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展示了一幅牧童骑牛晚归图:在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中的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诗中的这位牧童喜欢吹笛,放牛归来有点累,他找了一个让自己更舒服的姿势——横卧在牛背上,同时信口吹着笛子。于是,牧童调皮天真的神态,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为之耳目一新。不用报班专门学习,不用每天对着谱子苦练,更不用考级,牧童就这么自由自在地吹着,吹给自己听,也吹给老牛听。

有的牧童对牛完全放任自流,自己玩累了睡在草丛里,也不管牛群去偷吃庄稼——“林密深藏三四家,隔墙古柳著栖鸦。牧童两两眠芳草,不管群牛食豆花”,要是被这庄稼的主人看见了,可得挨一顿训。还有的牧童就爱花花草草,一边放牛一边采花——“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除了放牛,当然还有别的农活要做,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描绘出一片生机勃勃、朴素安适的农村生活,耕田、编织、剥莲蓬,年龄不同,分工也不同。最小的孩子劳动任务最轻——剥莲子,他也最没规矩,趴在小溪旁,边玩边剥。稍微一想就知道,小孩子对吃食能有什么抵抗力?边剥边吃,剥完估计也剩不下几颗了。“卧”字用得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除了劳动,乡村里过节时也给儿童们分配了任务,孩子们不仅不嫌烦,反而乐此不疲——捣蛋嘛,他们最擅长了。比如宋代时,在立春日这一天,“呼卢院落哗新岁,卖困儿童起五更”。江浙地区的孩子们五更就要起床,三五成群出去叫“卖春困”,寓意农事将要开始,人们要从冬天的倦怠中振作起来,投入新一年的劳作之中。立春一般是在农历的腊月或正月,天寒地冻,按理说,早上不到五点就要起床是很痛苦的一件事,但是对于儿童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捣蛋机会。你想,出门呼朋唤友,边跑边喊“卖春困”、“卖春困”,嘻嘻哈哈,追逐打闹,把各家各户的大人们吵得不得安眠,他们还不能骂你,名正言顺的捣蛋,不是很好玩嘛?

广阔天地,大有乐趣

当然,除了劳动,村里的孩子们最擅长的还是从大自然里寻找到无限乐趣。

捕鱼、捉虫

比如逃學去捕鱼:“儿童逃学频来此,一一重寻尽有踪。因漉戏鱼群下水,缘敲响石斗登峰”、“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不仅抓鱼,连鹌鹑也一块儿抓了:“鹑满群童纲,鱼浮百石陂。”

当然,各种各样的昆虫孩子们也不会放过。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一诗中,就将儿童们那种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蝶的兴奋、欢快场面描写得历历在目。蝴蝶色彩鲜艳,儿童们当然喜欢,一路奔跑着去追赶,但是当黄色的蝴蝶飞入了油菜花丛中,蝴蝶成了会飞的花,花成了不会飞的蝶,搞得孩子们晕头转向,最后只能垂头丧气地放弃了。

除了蝴蝶,蟋蟀也是儿童们的最爱,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写出了那些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兴致勃勃斗蟋蟀的顽童。促织,就是蟋蟀,孩子们被它的叫声弄得心直痒痒,夜深了还提着灯笼在篱笆边上到处寻觅。一个“挑”字于细节见妙趣,生动表现出了儿童的专注嬉戏、轻挑细拨、忽屏息观斗、忽乍喜兴呼的斗蟋蟀场面。

采莲

昆虫可以随便抓,莲花只能小心翼翼地“偷”了。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了。

莲花盛开的夏日里,天真活泼的儿童,撑着一条小船,偷偷地去池中采摘白莲花玩。兴高采烈地采到莲花,早已忘记自己是瞒着大人悄悄去的,不懂得或是没想到去隐蔽自己的踪迹,得意忘形地大摇大摆划着小船回来,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轻轻荡开,留下了一道清晰明显的水路痕迹。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冰乐

等到了滴水成冰的冬天,孩子们就地取材,把冰块制成了乐器,“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把冰块用彩线穿起来,乒乒乓乓当锣敲,正玩得高兴呢,结果一不留神冰块被敲落,碎了一地,你猜孩子们是欢呼雀跃呢,还是垂头丧气?

斗草

抓鱼、扑蝶、采莲、玩冰……除了这些季节性的游戏外,在农村,还有一项道具随处可见,随时可玩,基本不受季节限制的游戏——斗草。“懒随年少爱花狂,且伴群儿斗草忙”、“今朝雨歇春泥散,剩伴儿童斗草嬉”、“闲投邻父祈神社,戏入群儿斗草朋”、“更就群童闲斗草,人间何处不儿嬉”、“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历代诗人们不吝笔墨,也正说明“斗草”游戏的长盛不衰。

“斗草”有两种,文斗和武斗,文斗就是看谁采的花草种类最新奇,花色最艳丽,武斗则是从自己所采的花草中挑选茎叶最粗壮的,与他人的两两相交,用力对拉,茎叶不断者获胜。这个游戏乡村里的孩子随时随地都能玩,从“青枝满地花狼藉”中就能想象出孩子们斗草时快乐热闹的场景。简单又有趣的斗草,有时候连大人也忍不住加入进来呢。

猜你喜欢
牧童儿童孩子
牧童学画
书童垅上行
牧童与老牛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