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谈大小

2019-07-31 08:39刘思禾
思维与智慧 2019年14期
关键词:惠施高下参照系

●刘思禾

大和小是一对基本词汇,人们用它们来衡量事物,作出区别和判断。

先秦诸子很早就谈到大和小。比如,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小是小事、细节,大是长远和重要的目标。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大,就是最严重的意思。这些用法,和今天没什么区别。

老子以谈道著称,他用“大”来描述道,如“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老子还喜欢用大来表示玄妙之意。比如: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一作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又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等。

在孔子和老子之后,墨子和他的学生最早自觉地思考如何准确使用词语。墨家学者对大小的使用源于对物的分析,如墨子学派所做的小孔成像实验。

后来,战国中期的惠子,接着墨家的思路,对大小做了专门的说法。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按着这种说法,大和小在于一物之大小,而一物是由此物的边界来规定的,那么最大的“大”就是外部没有边界,最小的“小”就是内部无法区分。这个讲法已经非常抽象了。

惠施的说法,在庄子这得到回应。庄子和惠施同是宋国人,庄子的年纪大概比惠施稍晚些,两个人有很多深入的思想讨论。

在《庄子·逍遥游》中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几千里长的大鱼,几千里翅膀的大鸟,真是遮天蔽日啊。然后,庄子笔调一转,开始说小——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两只小鸟笑话大鹏,你看,我们飞得不那么高,只到树上,如果一时到不了,落在地上罢了,你飞那么高干吗?庄子把这叫作小大之辩。

在庄子这里,物形的大小、知识的深浅、年寿的长短、人生境界的高下,都可以叫作大小之别。大鹏是大,小雀是小;见识深刻是大,见识短浅是小;生命长久是大,生命短促是小。

庄子认为,这些大小的区别,最后都藏于存在者的不同境界之中。在小的世界里,词语以一种小的尺度来理解,这个世界就是小的;在大的世界中,一切语言都有着广大的尺度,这个世界就是大的。

所以,大小不仅仅是物的大小、知识的多少、年寿的长短。这些一般的标准,最后都会让位于生命境界的高下。不仅大小如此,我们常常使用的高下、贵贱等也是如此。对这些基本词语的理解,标志着使用这些词语的人的不同境界。

对于惠施的大小说法,庄子还使用了一个近乎语言游戏的表述加以批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庄子使用无穷参照系的办法,超越了惠施的大小判断。然而,在一个参照系中,不是还可以区分大小吗?对此,庄子也不同意。在他看来,物是变化不定的,而大小只是一种方便的表达。像是超市里使用的价格标签那样,要小心地使用,过了时候就放弃掉,而不要以为那就是事实。

对于大小问题,当代哲人也有专门的论述。在《说大小》一文中,作者最后写道:“大鹏和小麻雀各得其乐,终究一个乐在四海,一个乐在尺塘,圣人终不为大,终究他成了大圣人。明乎此小大之辩者,可与语大小焉。”这算是古今哲人的汇通吧!

猜你喜欢
惠施高下参照系
快乐有没有高下之分
惠施的大葫芦
文 人 抬 杠
高下立判,严苛测试见真章 4K播放器大角力
探讨高中物理参照物问题的解题思路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惠施说“弹”
宰相与船夫
极限波高下人工沙坝的动力调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