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潇湘北国水淙淙,上善清波意万重。何处精神称奉献,艰难岁月自从容。青春事业诚心笃,道德光辉锐气浓。大爱无疆诗句读,人间溢美学雷锋。
——刘晓七律《雷锋》
记者在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林业局副主任科员周恒卿家里,发现了珍藏近60年的雷锋手迹。这便是当年雷锋给他的赠言──“周恒卿同志:您是优秀的共青团员,是我学习的好榜样。请您多多帮助我,让我们共同进步。雷锋 62.2.22”
“周老师,您是怎么认识雷锋的?雷锋又是在什么情况写下这几句话的?”周恒卿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打开尘封的笔记本,也打开了铭记心中的往事──
周恒卿,1941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咸宁县汀泗区花纹公社幸福二队(现为咸宁市咸安区花纹乡西关村黄泥岗湾)。1959年12月20日,在咸宁县第二中学初三(三)班就读的周恒卿,怀揣小时候的橄榄梦应征,心想事成,成为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炮兵5071部队十师三十一团一营三连的计算兵。1964年10月被提升为一连指挥排排长。1966年,任一营营部书记(秘书,排级);后任该团团部作训参谋(正连级)。其中,1961年至1964年参加营建施工,工作成绩十分突出而荣立三等功,并被选为全师出席沈阳军区团代会代表。
周恒卿在入伍期间,两次见到了雷锋。第一次是1960年,在旅顺军人俱乐部听雷锋作忆苦思甜的报告,当时有300多战友一块亲聆雷锋的讲座。这天晚上,周恒卿被雷锋的报告深深打动,真真切切地从雷锋这个孤儿身上感受到了没有共产党便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于是,周恒卿用日记记下了自己的体会与听后感,并决心以雷锋为榜样,“党叫我干啥就干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1962年2月19日至26日,沈阳军区隆重召开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共有500多人,周恒卿作为团代表再一次见到了雷锋。这次,周恒卿所在师共有5个代表,带队领导是特邀代表、全国有名的战斗英雄、三营七连指导员常恩举。雷锋是抚顺市望花区7343部队15小队特邀代表。他们都住在沈阳军区八一招待所一所二楼与三楼。当时,周恒卿等代表对雷锋很敬佩,开会之余,大家三五成群地去雷锋宿舍拜望,雷鋒总是和大家亲切交谈,畅谈理想与人生。会议期间,组委会为每位代表赠送了封面印有“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的红色胶壳笔记本。1962年2月22日午后,周恒卿很想能让雷锋在本上写几句话作为警语留言,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把本子递给雷锋说,“雷锋同志,能不能写几句话作为留念?”雷锋接过笔记本一笑:“写几个字留言作为纪念并共勉,很好。”当即,雷锋在本子上的最前一页写下了本文开头的几句话。
签字后,雷锋亲切地和大家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之间,雷凯等19人也先后在上面留言签字,其中,当时全国学习毛泽东思想的三个积极分子之一的廖初江写道:“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党的教育下不断前进。”
1963年5月22日至31日,周恒卿再次出席了沈阳军区第二届团代会,又有18人在他的纪念本上赠言签字。但是,早在这次会议召开之前,雷锋因公殉职,未能参加这次会议。不能再见到雷锋,不能再与他谈学习,周恒卿很是遗憾,并为军区有这么一名爱国家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战士而自豪。这一年,周恒卿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党哺育成长起来的先锋战士。
1978年8月,周恒卿从部队转业到家乡后,一直在咸宁林业局工作,先后担任过咸宁县林业局工会干事、小岭林场武装部副部长、国营林场武装部长、市林业局营林股长,公安股长、行政监察股长。他家里尽管有许多困难,但从没到局机关“诉苦”、“求情”,也从未要求调动、改行、提职,总是找领导要工作、要任务、要学习资料,还不时的给地方民兵上“月课”。
在沈阳军区服役时,周恒卿是模范团员,也是师、团的学习标兵。转业后,周恒卿无论在哪里工作,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妥善保存好雷锋手迹,一直以雷锋的赠言鞭策自己,服从领导,努力工作,与人为善,团结同志,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他先后10多次被地、县、市、局评定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专职武装干部、保卫森林资源先进个人、行政监察先进分子及优秀共产党员。在咸宁市水产公司工作的妻子及在市林业稽查队工作的女儿也敬业爱岗,受到领导和同志的一致好评。周恒卿离开工作岗位后,仍旧关心政治、关心青年人的成长。
这些年来,周恒卿用行动实践雷锋精神,做好事、助人为乐,从不留名。为了结合新形势下更好地宣传雷锋精神,他曾购买《雷锋日记选》《雷锋的故事》等有关书刊300多册,编写了10多万字的讲稿,不辞劳苦地奔赴各地作报告,上国防教育课,上团课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每每外出作报告,不要车子接送,不吃请,不收任何报酬,深受人民群众的称赞。
翻开《雷锋日记选》,记者找到了1962年2月19日雷锋同周恒卿一块参加沈阳军区团代会的记录:“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的日子。像我这样一个穷孩子,能光荣地参加这次沈阳部队召开的首届团代会,感到万分的激动……并选我为主席团的成员,能和首长坐在一块,能和来自四面八方的英雄模范见面等等,这一切都是我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看到这天的日记,与会雷锋赠言的情景历历在目,周恒卿不由得轻声唱起了久违的歌──“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尽管声调不很高昂,但却激荡胸襟,让人回归到学雷锋的热潮之中。
“雷锋的赠言这些年来,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进,它常常好像在告诉我要做一颗革命的镙丝钉,党往哪里拧就往哪里钉。”唱完歌曲,周恒卿道出了心底的话,“有人说我老周是颗‘呆钉子,我情愿一辈子当这样的‘镙丝钉,我要以雷锋的标准要求自己,做一个平凡的人,干些实在的工作。当镙丝钉,拧在哪儿就钻好哪一行。”
无意中,见周家书柜里有一摞书信,发现不少来自外地,便忍不住问周恒卿怎么有些异地人与他通信。原来,他的战友,上海市几所成人高校执教“大学语文”与“古典文学”的张增新来信说,“我非常怀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军队生活,特别惦念一些战友。我写这封信,是希望与你探讨一下新时期如何认识与发扬雷锋精神。”在回函中,周恒卿讲,“西方国家都在学中国的雷锋,我们没有理由拒绝雷锋。雷锋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需要提倡与发扬,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大讲雷锋精神”。周恒卿还曾给山东烟台37296部队43分队的海军战士沈默等“函授”了雷锋精神的实质及学雷锋的现实意义。我看完这些来信后,周恒卿对我讲,“他们吹他们的冷风,我学我的雷锋”。
采访结束,正要告别之际,恰好中央六台电影频道正在开始播放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已经道别的我,只得尴尬地说,“周老师,我们一块再次感受当年的雷锋吧?”于是,我们俩在电视机前跟“乔安山”亲切“交谈”雷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