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合作学习初探

2019-07-30 09:37李诚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素养探究发展

李诚

1985年,我国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倡素质教育,即从人本身的发展和社会实际出发,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养为宗旨,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创新精神,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重视形成学生的个性为本质的教育。2014年,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教育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尽管表述各异,但教育的本质依旧是以人为本,只是分析得更细,深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教育方向从对知识与技能的关注转移到了对“人本”的关注。

笔者在本文将从初中地理教学实际情况着手,分析如何在课堂上基于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含义

地理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应围绕三个方面: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并掌握现代技术;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个人成功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以确立四个一级指标内涵。

1.基于区域性的认知。

筆者认为,可以基于实践和发展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功能、类型的区域进行认知。学生通过分析地理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特征,掌握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原理,探究各区域之间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地理区域开发的路径,以促进其发展。因此,认识和理解地理区域、评估和策划区域、促进区域间的交流和发展是学生参与未来生产生活,体现学生存在价值的基本认知需要。

2.基于综合性的思维。

笔者认为,综合性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多元化,自然、人文和社会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而,地理教学不仅研究地表各要素的协调一致,也要综合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变化和运动过程。

3.基于地理学科的实践。

笔者认为,地理学科的实践力不仅包括传统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地理观察、地理调研,也包括第一课堂的新学习资源整合、探究问题研究、绘画相关图例、演示地理实验,这些皆是学生实践能力的多元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能力,有利于运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训练生存适应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4.基于人地协调理论。

笔者认为,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地理教学最本源的观点。人地观念直接反映出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在分析和解决各个地理探究问题时,正确的人地观念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核心素养培养下初中地理合作学习的启示

1.研究学生情况,成立研究小组。

在成立研究小组之前笔者从各个侧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地理成绩、心理发展轨迹、心理特点和个性化身心差异,经综合衡量比较,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组建地理学习小组。

2.合理分配,各尽其责。

小组成员在面临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合理分工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长分配任务时,应考虑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人等角色。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设计问题前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提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有利于集体研究、能促进合作学习的问题。

4.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共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进而收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培养合作学习习惯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使每位学生参与伙伴间的讨论交流,从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

5.教师的作用。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注重导向作用,善于处理好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索,交流展示,使学生运用和把握最基本的地理基础知识,获取基本的地理学习经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认真听取成员间讨论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及时和学生交流。

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应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升,形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良性螺旋式循环,把学生的探究学习深刻化,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的有力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猜你喜欢
素养探究发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