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劝地名语言符号特点及文化内涵

2019-07-30 07:01王焱赖思羽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禄劝彝语专名

王焱 赖思羽

摘  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地名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地名的外在形式,因而地名既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符号特点,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本文探讨禄劝地名文化,从地名的语言符合特点入手,进而试图揭示禄劝地名命名的理据以及地名之中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云南禄劝;地名;语言结构;命名理据;文化内涵

作者简介:王焱(199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赖思羽(1992-),女,云南玉溪人,云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

禄劝县是云南省昆明市下辖县之一。禄劝属于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彝文典籍和汉文史籍记载,彝族祖先早在殷商时代就活动于流经禄劝境内的金沙江一带,分布于全县16个乡镇。地名具有符号能指所指的特征,地名也像语言化石蕴涵着与人类文化相伴生的文化信息。因此研究地名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也可以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相结合的角度。本文力图从以上两个角度研究禄劝地名,旨在透过地名揭示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禄劝地名的词汇特点

地名是用以指称特定的位置上的特定类型的地理实体,它属于词汇系统中的专有名词。对地名的语词结构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加深对地名的认识。

(一)禄劝地名的结构

禄劝地名通常包括“通名”“专名”,“通名”用来指称一个地方的地理性质和地理类型,例如“村、河、塆”等。“专名”由词或语素来充当,用来表示某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特征或人文地理特征。我们所收集到的禄劝县区各个乡镇地名可以把地名划分为以下三种结构类型:“专名+通名”型、专名型、附加型。

1、“专名+通名”型

在这样的结构类型中,专名由词或语素充当。

(1)单纯词专名+通名

A.单音词+通名:上村(龙海村上边)、铁厂(曾办过炼铁厂)、后山(锣锅山背后)、火山(建村在野火烧过的山上)、大箐、半坡、岔河

B.其他(双音词+通名):磨盘山(建村在形似磨盘的山上)、挂菜地(建村在挂菜较多的地方(蕨菜))、土瓜地(建村在有很多野生土瓜的地里)、阿柞卡(阿柞(喜鹊)卡(村),喜鹊多的村子)、芭蕉箐(有芭蕉的山箐里)

(2)合成词专名+通名

在这样的结构中,名词作专名的数量为数最多,所占的比例也最大,动词次之,形容词的数量最少。

A.名词:杨家村(姓杨首居得名)、段家村(姓段首居得名)

其中以名词做专名构词的以姓氏数量为最多,在收集到的500个地名中有38个,所占比例也较大。

B.动词:洗马塘(据传,古时此地有个水塘,有一龙马常到此塘洗澡)、以自丘(彝语地名,以(水)自(打坝)丘(凹子头),打过坝的凹子)

C.形容词:大红梁子(红土的山脊)、美丽村(为山色秀丽之意)

2、专名型

这样的地名只有专名部分,没有通名部分。专名型地名属于地名结构的不完整式,是地名规范化和整理的对象。

A.并列结构:兴发(兴旺发达之意);B.动宾结构:洗勺;C.偏正结构:大红坡头(土质为红色的山坡头);D.数量结构:七棵树(建村时村前有七棵树)、二台坡(建村在第二台坡上)

3、附加型

这类结构是表示数字或方位的语素或词附加在通名或某一专名的前后。根据附加成分的位置,分为前附式和后附式两类。前附式是指附加成分出现在通名或某一专名之前,后附式是指附加成分出现在通名或某一专名之后。

(1)前附式

前附式的附加成分一般为方位名词,包括“上、中、下、东、西、南、北”等,或表示性质的“大、小”等。

下坝:山脚下的坝子;南村:位于旧县南面;上播罗:彝语地名,播(野鸭子)罗(凹子)

在这些语言成分中能产性较高的是表示方位的“上、下、东、南”几个成分。

(2)后附式

后附式的附加成分一般为具有实际意义的语素,其构词能产性也较高。

A.X庄:海胜庄(该村东掌鸠河西岸的大片稻田加海田)、羊毛庄(首居户会制作羊毛毡子);B.X塆:闫家塆(闫姓首居在彎子里)、代家塆(代家首居在弯子里);C.X箐:老麦箐(建村在种麦子较丰产的山箐)、大黑箐(箐深林密的山箐);D.X德(坪子):以都德(以(水)都(井)德(坪子),有水井的坪子)、嘎沟德(嘎沟(上边)德(坪子),上边的坪子之意)

禄劝县属于山区县,地形崎岖复杂,在收集到的500个地名词汇中,有32个是以“箐”作为附加后缀的,“箐”意为山箐,即指山谷地带。其中,“德(坪子)”为彝语地名后缀,少数民族语地名在禄劝地名中占25%。

二、禄劝地名的文化因素

地名命名受地理环境、人文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每个地方的地名都蕴含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张映庚将这些命名规律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物产、气候、土壤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民族、姓氏等。禄劝地名命名的理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然景观

生存的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也非常重要,在命名过程中,人们会自然而然地选择以自然环境的特点作为自己生活聚居的标志。

1、因山得名

张映庚考证“禄劝”,原名洪农碌券甸,元代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取“碌券”二字,雅化定名禄劝州,清代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为禄劝县。“洪农碌券”系彝语,意为“石头山”,“甸”亦系彝语,意为“坝子”,全意为“石头山下的坝子”。禄劝地名中以山命名的地名比比皆是。

角家山:建村在角家山脚;团山:居住在小团山脚;野备箐:野(水)备(开裂)箐(口),建村在形似水坝裂口的山箐里;锣锅山:建村在锣鼓山脚;小干箐:缺水山箐;岭岗:建村在山岭岗上

2、因水得名

以水命名也是禄劝地名的主要命名理据,有的直接以河流、龙潭等命名。

岔河:掌鸠河与普度河在此汇合;清龙潭:村旁有一清水龙潭;小湾:小河弯曲的地方;鹧鸪河:由“着(腰)弓(彎)”演变而来,建村在河道弯曲的地方(由彝语演变而来);

(二)人文景观

地名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物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

1、以祥瑞、祈福得名

这类地名有一定的寓意,或示祥瑞,或祈福寿,表达了百姓思安、祈福的意愿,在表现手法上一般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安乐:平安快乐之意;兴发:兴旺发达之意;兴隆村:又称新房子,兴旺发达之意;更生:自力更生之意

2、少数民族语音译得名的

禄劝县居住着彝、苗、汉、傈僳、傣、壮、回、哈尼八个世居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共24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30%左右。收集到的500个禄劝地名中,有25%是少数民族语音译地名,这一部分地名词汇是禄劝地名特色的体现。

安帮德:“阿保(彝族黑彝支系‘阿保颇家支的简称)德(坝子)”,阿保颇居住的坝子;鹅毛:鹅(睡)毛(住下来),相传该村先居者打猎到此地住下来;运昌:由“以昌(小溪)铺(汇合)”演变而来,建村在两条小溪汇合处

另外,还存在部分混合地名,即“英译+汉语地名”模式。“撒营盘”意为倒钩刺旁的兵营。“撒”是彝语,意为倒钩刺;“营盘”是汉语,兵营的旧称。

3、其他

除以上特色之外,就一般规律来命名的地名多种多样。

(1)因物产得名的:大麦地(大麦较丰产的地边)、核桃村(住地核桃树较多)、大荞地(建村在盛产荞子的地方)、麻栎树(该村住地麻栎树较多)

(2)因历史得名的:新庄(该村合作化时并入大箐生产队,1964年分开,故取名为新庄)、杉松营(清代驻扎过兵营,此地杉松树较多;营脚:建村在清代扎过营盘的山脚)、旧县(元朝时立石旧县)、迎春里(原名柞拉角,1950年改名为迎春里,意为有了共产党领导,人民迎来了春天)

(3)因商业贸易得名的:狗街(该村住地1949年前每逢属狗天赶集)

(4)因寺庙祠堂得名的:七星庄(清朝凤氏土司在村后岩上建有七星庙)

(5)因传说故事得名的:安平(“阿匹(奶奶)井(梁子)”演变而来,传说该村居住的梁子上埋有一位老奶奶)、洗马塘(据传,古时此地有个水塘,有一龙马常到此塘洗澡)、小花龙(该村有一水井,水井里有小花龙)

禄劝的地名从语言特色和文化底蕴上散发出了其独特的魅力。从语言构成上看,主要由专名+通名的形式构成,且构成成分丰富,凸显了禄劝地名语言的特色。从命名理据看,其命名主要是受地理和人文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禄劝是彝族聚居地,彝语地名也是其一大特色。

猜你喜欢
禄劝彝语专名
名义摹状词理论及其反驳与辩护
云南禄劝 打造救助帮扶综合评估“64X”模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名的确定与保护
民初《大定县志·殊语》中的彝语研究
纳苏彝语越南语亲属称谓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访大凉山悬崖村
阿角岔手记
古籍专名数据库的构建与统计分析
禄劝:万亩高山杜鹃
汉语“不”与彝语“ap”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