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爱兵
1968年3月24日,22岁的戴学仁从扬州市第一中学应征入伍,开赴内蒙,成了一名铁道兵。部队承担国防施工任务,开山炸石,条件艰苦。可戴学仁每天坚持读书、写日记,学业中断,但梦想仍在,想要写小说,想当军旅作家。
正当戴学仁在部队挥洒青春、大干一场的时候,7月26日,开山爆破作业中出现“哑炮”,戴学仁等4名战友前往排险,突然“哑炮”炸响,4人被飞石炸得遍体鳞伤,戴学仁的眼睛受伤,两只眼球被摘除,安装了塑料假眼。那一天,是他入伍的第124天。
光荣负伤后,戴学仁被评为特等伤残军人回家乡扬州休养,在家人的帮助下,他慢慢适应黑暗世界里的生活。从卧室到厕所,从堂屋到院子,从院子到巷口,他数着脚步,越走越远、越走越顺。但老街坊们总是忍不住替戴学仁惋惜:“小伙子是个高才生,但眼睛看不见,下半辈子,可怎么办啊?”
这时,18岁的姑娘魏树华与戴学仁有了第一次接触,她发现戴学仁谈吐风趣,见多识广,对于自己的受伤,也没有一句抱怨,不禁心生佩服。魏树华的父亲是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都说当兵的人家最懂当兵的人,魏树华慢慢与戴学仁有了更多的交往。戴学仁原是个文学青年,爱读古今中外名著,他双目失明后,学不会读盲文,这让爱阅读的他很是苦闷。善解人意的魏树华就抽时间读书给戴学仁听,以排解他的郁闷。
一番交往后,魏树华对戴学仁动了真感情,作出选择和他结婚。有人夸魏树华崇尚英雄重情义,也有人背后议论一个好好的姑娘为什么嫁个瞎子,认为她是为了户口和工作才跟戴学仁结婚。面对外界的压力和流言蜚语,魏树华哭着跟家里人说:“他为国家失去了双眼,难道就要打一辈子光棍吗?将来即使讨饭,我也要抓紧他的手一起走。”1970年,简单的两桌酒席,两人走到了一起。
婚后,魏树华主外,在扬州玉器厂工作,从事玉器抛光;戴学仁主内,独自在家,他的自理能力超出了妻子的想象,只要提前告诉他油盐酱醋在什么位置,他都能在妻子下班前把饭菜做好。知道戴学仁的作家梦,体贴的魏树华省吃俭用买来各种书籍,一句一句读给丈夫听。遇到那些自己不认识的偏僻字,魏树华还提前查字典弄懂弄通,尽量不在读书的时候出错。每晚的书香,是他们最为甜蜜的时光。
就这样,两人携手走过了50年,魏树华也为丈夫当了50年的“朗读者”。50年来,魏树华为戴学仁读了100多本书,每本书究竟读了几遍,已难以记清。看着书架上一本本翻烂的书《呼啸山庄》《浮城》《羊脂球》《万年春》《万山红遍》《白鹿原》《贾平凹小说精选》《意大利电影剧本选》……仿佛能够听到那充满爱意的朗读声。
一对夫妻、一柜书籍,从芳华读到白头,走到金婚,已经72岁的戴学仁和68岁的魏树华诠释了最美爱情,让当初的质疑者改口,也成为世人交口称赞的佳话。
戴学仁说:“我从没看过妻子的模样,我想象中的妻子圆圆的脸,眼睛不大,在自己心中她的外表也许不是最美的,但心灵一定是最美的。这一生能遇见魏树华,是我的最大幸福。她就是我的另一双眼。”而魏树华则说:“只要丈夫愿意倾听,我愿意做他一辈子的朗读者。”
“愿做他一輩子的朗读者”,每一个字都透着浓浓的爱意。世间最珍贵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而是两情相悦的风雨人生。魏树华为爱朗读50年,是因为她只坚守了一件事,那就是用朗读架起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让生活充实而又甜蜜。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