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整理开发

2019-07-30 11:10李建勋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刻本古籍民国

李建勋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 地方文献部,广东 江门 529000)

当今世界,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巩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将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1]这是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的讲话中关于文化遗产的论述,说明了保护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历史记忆。因而,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社会、学校、图书馆等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加强对它们的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鉴于目前还没有关于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清代古籍与民国文献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是必由之路。我们采取调查法和数量研究法、归纳法对文献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为不同的文献和读者找出了平衡点,发挥图书馆对社会应有的作用。

1 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整理成果

截至目前,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4929册,囊括了“经史子集”四大部,内容多种多样,思想博大精深,体现了清代和民国时期文化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古籍和民国文献按照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法分成“经史子集”四大部。经部主要指儒家经传和小学方面的书;史部指各种历史书以及地理书;子部包括诸子百家及其学说的书籍;集部包括诗、文、词、曲、赋总集和专集等。江门市五邑图书馆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五邑图书馆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分类

整理出古籍善本7种,共71册。有《李太白文集》,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刻本;《白沙子全集》,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鼎湖山志》,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新增四书备旨灵捷解》,清刻本;《唐四杰集》,清嘉庆元年(1796)儒雅堂刻本;《新会县志》,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子史精华》,清雍正五年(1727)武英殿刻本等。清代古籍由于年代久远,种类较少,尽管如此,它们册数比较齐全,品相较好,这与当时和后代重视保护有关,其版本有木刻本、朱墨套印本、铅印本、石印本等。

民国文献种类繁多,出现了很多介绍国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书籍,这与中西方的密切交流与印刷术的飞速发展和大量新技术的应用有关。民国文献版本有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手抄本(手抄本全部是医书)等。整理中发现了1840年至1945年间的277册医书,51种,所占子部图书比例极大,而且大部分为跌打、伤寒、外科类。手抄本医书达到60余册,可见当时人民对医书的需求量之大,很多人限于经济等原因只能手抄。其他时期没有出现医书。这与清末和民国初期战乱四起、灾祸频繁有关。

经认真细致梳理,从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中整理挖掘出五邑籍作家作品有203册。其作者有著名哲学家、教育家陈白沙(本名陈献章),中国宗教史研究巨匠陈垣,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领袖、学者梁启超,杰出书法篆刻家吕祖铭,优秀平民教育家陈子褒等。作品内容涉及经济、文化、政治、历史、哲学等各个领域,无不彰显了五邑籍作家的创作才华和五邑地区丰富的人文历史。五邑籍作家的代表作有:《白沙子集》(十四卷),明陈献章著,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碧玉楼藏板;《励耘书屋丛刻》(十六册),陈垣著,民国二十三年(1934)励耘书屋锓版(刻本);《饮冰室文集全编》(二十卷),梁启超著,民国广益书局石印本;《七级字课第一种》《七级字课第二种》《最新七级字课第三种》《幼学妇孺韵语》《妇孺新读本》,均为民国石印本,陈子褒编;《八景印集》(民国石印本),吕祖铭著。此外,民国文献中提及到五邑籍作家的书有:上海中华书局印行、姚汉章等辑纂的《古今尺牍大观·中篇·达情类·恬淡》一书,收录了《陈献章与左行人廷弼书》一文;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文明书局印行的《谭浏阳全集》(第四版)一书,收录了梁启超《谭浏阳传》一文;上海晋益书局印行的《康梁书牍》收录了康有为和梁启超的书信。

关于五邑方志的书有:《明万历新会县志》(民国影印本),清王命璿编修;《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新会县志》(民国影印本),清贾雒英编修;《清道光新会县志》,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刻本,清林星章编修;《今日之四邑》,张沅恒编,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4年铅印本;民国石印本《新会县政府规定租簿》等。

2 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分类简述

为了更加全面认识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概况,下面从“经史子集”四大部对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进行简要论述。

2.1 经部图书陈述

中国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影响广泛而深远,我们有必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经部图书分为经学类、乐学类和小学类。经学类主要包括了儒家的13部经典著作及其注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整理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儒家的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乐学类和小学类包括训诂之学、字书之属、韵书之属。整理《古乐书》《说文解字》《康熙字典》《韵府精华》等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字形、字音、字义。

2.2 史部图书陈述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古籍和民国文献史部图书包括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钞类、载记类、时令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地理类等14个大类。

如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刻本《鼎湖山志》(丁易撰)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官山荣亨茶庄印务铅印本《西樵白云洞志》(黄亨纂辑),都是图文并茂,我们从中可以欣赏到鼎湖山和西樵山的自然景观,对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有了整体的认知。

又如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上海图书集成局铅印本《中东战纪本末》(林乐知撰,蔡尔康译),该书对甲午中日战争过程的资料进行了披露,总结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参考借鉴价值,对富国强军起到鞭策作用。

2.3 子部图书陈述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的长河中,群星璀璨,人才辈出,百家争鸣。他们之中有小说家、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科学家、医学家、艺术家等。子部图书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载体,再现了时代的风采,见证了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生命力。

如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上海求不负斋石印本《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緣》(曹雪芹撰),通过整理,我们不仅为曹雪芹在困境中发愤著书的精神所感动,而且我们对当时文人的一些生存状况、创作情况与现在一些追名逐利的创作者追求名利思想进行对比,发现古代文人对文品看得很重,这对于后代文艺工作者“真善美”的文学创作取向有着深远的影响。

又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上海书局石印本《张氏医通》(张璐撰),通过整理,我们对这位清代著名医学家的医术医德产生了敬佩之情,而且对清代的医学水平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

2.4 集部图书陈述

江门市五邑图书馆馆藏古籍和民国文献集部图书以诗文词曲总集和专集为主,它们有的是许多人的作品汇集成册,有的是个人的诗文集子。历朝历代的诗人和文学家的作品在这些文献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如清嘉庆十四年(1809)刻本《文选》(萧统编),通过整理,我们惊叹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对当时的文学思想有了整体的把握。

又如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聚锦堂刻本《李太白文集辑注》(李白著,王琦辑注),通过整理,我们欣赏到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白的文采,他的文章对后人的诗文创作有着积极的意义。

再如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刻本《白沙子全集》(陈献章著),通过整理,我们全面理解了这位在广东历史上唯一能与历代圣贤位列于孔庙,故有“岭南一人”之誉的著名思想家、书法家、文学家,从而对明代的思想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使后人能汲取其优秀传统文化。

又再如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文明书局铅印本《古诗评注读本》(王文濡评选),通过整理,我们更好地认识了古诗的创作方法,并可以将它应用到教学中。

3 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开发成果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尤其我们祖先发明了纸,发明了雕版、活字印刷术以后,中国的文化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史子集各类图书,卷帙浩繁,庋藏宏富。如今所存文献,仍是浩如烟海。其中不少是煊赫巨制、价值连城的珍品。这些文献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灿烂辉煌的文化。它们是人类智慧的凝聚,知识的结晶。这些弥足珍贵的文献为研究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提供了广泛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它们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进一步挖掘、整理、出版,批判地继承优秀成果,以发展今后的科学文化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服务。江门是广东历史上文风最鼎盛的地区之一,历代诗人、思想家、学术家层出不穷,留下了大量优秀作品。1949年以来,通过社会各界对我馆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以及我馆与其他兄弟馆相互帮助印证等措施,抢救了一大批珍贵的文献,并且经过后来人的不断努力,这些宝贵的文献得以出版印行。这些文献有:明代杰出文学家黎贞先生所著《秫坡集》《古今一览》《家礼举要》等(四库全书存有《重刻秫坡先生文集》);广东唯一一位从祀孔庙的明代硕儒、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陈献章先生所著《白沙子全集》;优秀政治家、诗文家区越先生所著《乡贤区西屏集》及其儿子区元晋先生所著《区奉政遗稿》;“诗伯状元”李江先生所著《梅花百咏》;爱国诗人黄居石先生所著《自知集》;新会进士黄淳先生所著《崖山志》、编修《新会县志》等;抗清将领、兵部尚书黄公辅先生所著《北燕岩集》;才子诗人易宏先生所著《云华阁诗略》《坡亭词钞》(后人编为《易宏诗文集》);五邑著名琴人黄景星先生考订辑成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悟雪山房琴谱》;古琴家蔗湖先生所抄的《古冈蔗湖琴谱》;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所著《饮冰室文集》;著名政治家、革命家陈少白先生所著《兴中会革命史要》和《兴中会革命史别录》;广东四大名医之一陈伯坛先生所著《读过金匮》等。这些宝贵文献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史学思想价值,它们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时代和国家的精神风貌。其内容丰富多样,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医学、自然、历史、地理等各个领域,无不彰显了五邑儿女的勤劳与智慧,体现了五邑侨乡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我们对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的整理和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为它们建立了书目数据库,收集了最齐全的五邑本土文献,成为最大的五邑本土文献资源收藏和利用中心。五邑各地也相继成立了梁启超研究会、陈白沙学术研究会、陈垣研究会、陈少白研究会等,这些学术研究会不仅成为了江门乃至全国研究五邑籍文化名人的的学术重地,而且很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

尽管我们一直很重视古籍和民国文献的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上述成果,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古籍和民国文献由于岁月的变迁,容易受到空气、水分、阳光等自然环境因素腐蚀,在翻页过程中会出现粘页和纸张脱落现象,因此,要认真小心地进行保护、整理、开发、利用;二是古籍辨别和修复人才缺乏,需要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4 小结

鉴于以上翔实的论述,我们可以知道,对馆藏清代古籍和民国文献的整理、开发有着重要意义。比如,对陈白沙、陈垣、梁启超等五邑籍文化名人的研究,就离不开对他们的著作研究。因此,需要我们对这些著作分门别类,对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文献加以划分区别,以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真正做到为读者找到合适有效的文献。针对读者经常查阅的古籍和民国文献,切实做好电子扫描,方便读者快速查阅。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的读者,需要我们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去为他们施以个性化服务和推广。正是由于一代代人的不断努力整理和开发,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才有效地促进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等发展。其价值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文化的发展方向,有文学价值;第二,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时势,有历史价值;第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人民的生活与内心、思想等,有认识价值;第四,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有借鉴价值。正如王国维先生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2]古籍和民国文献在思想内容和创作风格上都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和艺术价值。它们就像源源不断的泉水和取之不竭的绿色能源,滋养了一代代人的思想和文化,为璀璨的中华文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我们整理和开发馆藏古籍、民国文献,可以整合构建传统优秀文化和知识资源库,并且已经将这些珍贵资源并入到全国可移动文物平台,力图从多方面来展示这些珍贵文献的风采,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市”和“科教兴国”战略,营造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文化氛围。

猜你喜欢
刻本古籍民国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我是古籍修复师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