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博人的初心与使命

2019-07-30 07:15■朱
红岩春秋 2019年7期
关键词:红岩遗址文物

■朱 军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中的重要成员,红岩革命文物是我国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共有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54处革命文物遗址。

以初心激发使命,用使命践行初心。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改革创新,多措并举,推动红岩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取得新成效。

坚持保护优先,留存历史记忆

立足保护优先,突出规划引领,加强整体保护、分类保护、分级保护,压实保护责任,留存历史记忆,确保红岩革命文物的完好保存。

按照不同层级,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科学编制国家重点文物保护规划4个,省级文物保护规划一个,两处国保单位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编制《藏品搜集规划》和《珍贵文物修复规划》,修订政府性文件《重庆红岩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20项。摸清家底,完成文物普查,扎实做好馆藏文物的征集、信息采集、认定、定级、建账和建档工作。加大口述历史的抢救性保护和珍贵文物的修复,分类分区专业化保管馆藏文物,采用无酸纸囊匣及RP袋专柜保管珍贵文物,采用低温防爆冷光源,加强恒温恒湿监控,定期开展虫鼠害防治,营造适宜文物保管的微环境。

修缮文物遗址54处,推动歌乐山革命旧址连片保护,确保革命文物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着力改善文物周边环境,实施环境整治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260个,建成红梅、荷花等5个主题花园。开展文物遗址保护核心区土地确权工作,加强对文物本体、周边环境的科学监测,加大文物周边城市建设项目的管控。核定文物遗址最大承载量,实行部分文物遗址网上预约免费参观,减轻文物本体保护压力。

此外,博物馆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工程4期,用数字为馆藏文物“建档”,对平面类文物进行高精度扫描,对实物类文物实行360度环拍,建立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和文物保护专项档案库。用数字为文物本体“复原”,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激光扫描、高清纹理拍摄等技术,实现文物遗址全景漫游。将革命文物保护纳入“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打造“中国红村网云平台”,建成中国红色资源公共数据库。加强“三防”建设,实施安防、消防和防雷工程,提高文物遗址保护的信息化水平。

坚持活用文物,强化育人功能

用好用活革命文物资源,深挖革命文化丰富内涵,创新文化服务载体,着力加强革命文物的研究和利用,充分发挥革命精神的资政育人作用。

针对南方特殊气候条件和易破损的文物建筑结构,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开展“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庆近现代砖木文物建筑营造技术与保护”等课题研究27个。出版《馆藏文物目录大全》《红岩精神与群众路线教育故事读本》《最后的58天》等图书23部,主办、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12次。将文物遗址搬上荧幕和舞台,策划拍摄电视剧《重庆谈判》,排演京剧《张露萍》、话剧《幸存者》,打造《红岩魂》实景剧,制作革命遗址纪录片《渣滓洞》和革命人物故事片《郭德贤》。

改陈“千秋红岩”基本陈列,全面提档升级34处革命遗址复原陈列,制作专题展53个。发挥红岩革命文物的带动力,推出“重庆革命遗址掠影展”;联合全国24家革命类纪念馆,推出“中国革命精神联展(1921-1949)”;出国(境)对外展览交流3个;制作数字展览47个。建设网上数字展馆,自主研发7种语言的语音导览系统,利用双曲面裸眼3D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打造《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建成AR、VR体验系统和7D互动影院,让革命文物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围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博物馆每年在革命遗址区开展纪念、宣传教育活动,策划开展重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精品巡展。组建红岩故事宣讲团,每年开展“六进”巡讲巡展等特色活动100余场。大力开展“小萝卜头”进校园活动,持续开展“让烈士回家”系列活动,把310位红岩英烈的光辉事迹和革命精神送回家。

坚持守正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丰富独特的革命文物资源,推进革命文物改革工作,深化文物与教育、旅游、产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革命文化创新性发展,释放革命文物的发展活力。

建成红岩党性教育基地,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和政德培育的“生动课堂”。基地入选中组部干部培训机构备案目录和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与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10家单位和高校建立基地共建联盟,2015年9月开班以来,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1540个,培训党员干部55040人次。打造青少年教育特色阵地和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建立青少年教育资源库,年均接待青少年200万人次。

用文物提升旅游品位,以旅游彰显文物价值,2018年博物馆接待观众超过1000万人次。立足自身优势,依托红岩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牵头组建重庆研学旅游协会,探索建立重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暨红色旅游发展联盟。有效利用开放的文物遗址区,研发“行走红岩”等六大特色课程,打造中小学生研学旅游实践基地,2018年至2019年5月共接收实践班356个、培训学生7153人,经验做法获教育部肯定并在全国性培训会上交流。

坚持创新思维,把革命文物利用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将文物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艺、展览展示、影视制作、教育培训、文化产品生产销售等六大产业。开发AR系列T恤和明信片,研发荷花系列、红梅系列等文创产品80种。开展版权保护工作,智慧笔记本等产品获国家专利。在遗址区设置文创销售点12个,建成文创实体店和微店,参加国内外博览会、文博会34个。

猜你喜欢
红岩遗址文物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传承好红岩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三)
周恩来的红岩岁月(二)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