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记者 潘子正
“天色渐晚,希瓦瓦岛珊瑚色的沙滩上,汹涌的波涛仍不知疲倦地翻卷着。经过一整天的奔游,六位骑士正在惜别,霞光将六匹骏马染得光彩夺目,特别是那匹通身棕红、额头却烙着一块白印的马儿,看上去那样聪颖而又乖巧……”来到马克萨斯群岛的希瓦瓦岛,记者亲身领略了著名画家高更于1902年在画作《海滩上的骑士》中描绘的场景。在海岸偶遇的几位骑士仿佛是从100多年前的画中一下子穿越出来那般,鲜活而富有朝气。
巧设圈套
马克萨斯群岛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一部分,距著名的大溪地岛有1600多公里,也是画家高更度过余生的地方。他画笔下的马就叫马克萨斯马,当地人使用它来劳作、狩猎、深入高山或者驮运游客。自然状态下的马克萨斯马属世界上极少数现存的野马,它们只生活在瓦胡卡岛、希瓦瓦岛以及普瓦岛上。要让它们变成温顺任劳的坐骑,必须经过野外捕获和人工驯服。岛民帕克在岛上高地经营一家农场,假期间常有年轻人向他求教学习捕获野马的技能,记者有幸随他们参加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套马全程。
当日,记者和捕马队一行十多人来到岛上中央高原,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骑士,也有初试牛刀的后生。我们在一处坡地遇到野马群,大家先从远处静观,避免打草惊蛇。时机成熟后,一个小分队埋伏在山谷下的灌木丛,数人爬上大树用木杆准备好套马的缰绳,另一队人马上山围堵马群。老练的骑士用机智的手法让受惊的马群按照预想路线奔向树丛,领头的是一匹油光黑亮的公马,它带领马群逐渐逼近,纵身一跃跳过灌木。它身后的数匹马儿也这样一跃而过,记者看着套马人几次挥舞缰绳却不得要领。这时帕克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求大家冷静,重新布好缰绳等待第二拨野马到来。就在他部署战略的时候,数匹野马又奔驰而过,其中一匹枣红色马儿向前冲刺时直中圈套,它套着绳索呼啸而去,强大的力量险些将套马人拉下大树。只见套马人快速甩掉木杆,转手牢牢抓住绳子,周围的同伴立即上前帮忙,马儿终于被索套牢牢困住,一行人爆发出欢呼。
温柔驯服
一匹成年马克萨斯马重约300公斤,捕获它们除了靠智慧更是一个力气活。野马虽被套住,可它前仰后踢,铆足力气不肯就范。记者见它来回逃命狂奔,差点带着扯断的树枝伤及众人,而它自己也被越拉越紧的绳索勒得难以喘息,鼻孔大张,口出粗气,眼睛周围涨得发紫。形势变得十分紧迫,帕克警告大家最关键的时刻到了。他亲自上阵,一边用另一个更粗的绳套套住马脖子,一边缓缓松开先前的细绳索。马儿得以喘息,经过一番激烈搏斗,它虽然不让人们贴近触碰,却也不像先前那样狂蹬乱踢。
马儿安静下来后,大家开始欣赏它的美:靓丽的枣红色泽、结实圆润的体型,这匹约5岁的雄性骏马让在场的每个人都难以停止赞叹。按照当地风俗,在谁家土地上套到马儿,马儿就归谁所有。记者看新主人马努在它耳中吹一口气,然后用马嚼子替换了马脖子上的绳套,半小时前还桀骜不驯的野马竟然乖乖跟着牵引移动起来。这个绝活是让马儿通过耳朵熟悉主人的气息,让它明白捕获它仅为驯服而非杀害。随后,马努牵来另一匹家马陪伴,猎物彻底安静下来,跟随众人下山回到村落。
顺利牵着新马回村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还要让它甘心被主人骑上后背。为此,记者又跟着马努和帕克感受了一把“海上驯马”的奇特。马被牵着慢慢走下海滩,逐渐适应海水环境。当马努行至海水齐腰的地方,帕克指挥他跃上马背。记者见枣红大马轻甩一下马鬃,犹豫片刻便就范了。帕克解释道,和陆上驯马相比,海上驯马就算出现人仰马翻,大家都跌落在不是很深的水中,不会致伤,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驯马人还可利用这段时间,对马进行抚摸和刷洗,加深信任和感情。这个训练要反复数次方可让野马完全适应被骑。
祖先不野
对马克萨斯人来说,会打猎、会捕鱼、会套捕并驯服野马是一个少年成长为男人的标志。如今很多马克萨斯年轻人在外地求学或工作,但是他们的“骑士梦”并未泯灭,一些人会利用闲暇或者假期回到故土,亲自学习套捕并驯服一匹野马。希瓦瓦岛上现在生活着约600匹野马,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它们既不是群岛上的原始物种,也不是与生俱来的野马。在法国人取得马克萨斯群岛并将其作为政治犯的流放地后,1842年法国海军和传教士从智利带来马、驴、牛以及山羊等家畜作为礼品送给当地族长,期望以此平息纷争、换来合作。由于当地信仰不主张杀戮,其中一些被放生的马儿经过数十年自然生活恢复了野性,变成如今闻名世界的马克萨斯野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