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东光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技术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大量应用,同时也随之产生了各种先进的耕地保护技术。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实施土壤保护性耕地技术,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对主要的保護性耕作技术特点进行介绍,对在实施该技术中的经验进行探讨。
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一种实现较多应用,且具有一定先进性的农业耕作技术。在我国,主要采取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有7种。一是覆盖耕作技术;二是免耕技术;三是少耕技术;四是深松技术;五是防止坡耕地水土流失技术;六是合理用水、用药和施肥技术;七是作物合理轮作轮耕技术。
1、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特点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技术,与原来的秸秆焚烧不同,它主要是通过粉碎农业作物的成熟秸秆将它的残茬覆盖在土地表面,并以保证种子发芽作为基础的一种技术。它可以最大的程度减少土地耕作量。此外,在进行必要的农药喷施方面,也倡导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尽可能少施并采用科学方法,实现对各种常见类杂草和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这一方法,不但能有效减少土壤被风蚀和水蚀的程度,更能有效提高土壤自身的肥力和有效抗旱能力。
2、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经验
从实践经验来说,实施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正确认识了解该技术
精耕细作是传统的耕作方法,虽然其也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比较费时费力,对土地有一定的损害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其相比,主要在于耕作的时间和频率,并有效利用各类作物的秸秆进行还田(即使用粉碎后的秸秆覆盖土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蓄水保墒和培肥地力的作用。同时,它还在节本增收方面效果显著的,可以有效保持和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发展。这项技术,主要优势在于利于那些土地贫瘠的地区,这些地区普遍特点是降雨量少,总体分布不均且降雨量少,总体分布不均及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十分有利。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当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培肥地力,播种前,可注意施足底肥,同时做好适当的埋肥和整地作业,可以有效促进增产增收。
②抓好典型示范和宣传培训
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对于部分落后地区来说仍然较新,故而推广起来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在这些地区开始推广这项技术时,要加强典型示范,要选取取得成果的乡村作为典型示范,通过示范村、示范户的形式,宣传新机具和新技术,实现以身说法,为广大农户对该进技术充分认识,提升使用该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还要针对性开展好专项宣传活动,加强针对性培训,使农机手能熟练掌握新机具和新技术,打牢实施这项技术的基础。
③积极做好政策支持
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项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得到了中央及各级政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但从实际实施来看,仍然有许多亟需要改进之处。为了将这项技术真正能够在惠民方面落地生根,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这项配套资金的落实。一是要确保这项资金足额到位;二是出台支持政策,如在农机补贴资金方面提供一定的政策倾斜,助力于农民的购机和用机。
此外,还要积极建立长效机制,促进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能够具有沿续性,促进技术优势尽快在促进增产和增收方面发挥优势。
④不断加大新型机具研究力度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域广大,各个地区土地的差异性很大,保护性耕作机具并非任何地域都适应。因此,提高耕作机具的适应性,应该是农机具研究工作的重点目标和方向之一。为进一步促进保护性耕作项目发展,要加强机具性能的针对性研究,通过扎实有效的科学实验,使这些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促进作业质量再上新层次,为保证这项利国利民的项目顺利实施打牢基础。
⑤下大力气抓好项目实施中的监督管理
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应以大面积的土地作为示范点,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其效果。在实施时,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它的监督管理工作,这一点是十分关键而重要的。要想真正取得实现,项目管理方面,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当前许多地方存在的“两多两少”不良现象。其表现为汇报多和实地检查方面点上多,实际进展少、检查面积上少。为切实提升这一项目的实施效果,需要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做好经验的深入总结,同时,在监督机制方面做好积极探索,提升其与市场实际经济条件及地方条件适应性,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综合以上所述,保护性耕作这项技术虽然近年来发展形势较为喜人,但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主要在于这项技术的种类多,要求也高,并不能采取简单的复制和粘贴的形式来开展和推广,而应该从实际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种类和机械设备。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这项技术在促进旱作农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其作为加快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以进一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的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从其当前发展而言,主要在体系建设上以及配套农机具研发和服务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加以改进。
(作者单位:158403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