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英
北镇市地处辽宁西部,辖18个乡镇(农场),224个行政村,全市总人口53万人,幅员面积1782平方公里。北镇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优秀休闲度假旅游城市。是东北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葡萄鲜储基地,被中国农学会认定为“中国巨峰葡萄之乡、中国葡萄贮藏保鲜第一县”,也是辽宁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重要的畜禽和粮油生产加工基地。有耕地面积141万亩,全市蔬菜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3万亩,露地菜面积3万亩。主要栽培品种:韭菜、番茄、辣椒、茄子、豆角、黄瓜、甜瓜等。
1 北镇市蔬菜机械化应用现状
北镇市中安镇、青堆子镇、赵屯镇、大屯乡、廖屯镇、广宁街道、新立农场、吴家镇、柳家乡等乡镇为本市蔬菜生产机械化乡鎮,全市拖拉机保有量本年达到10125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075台,农机具保有量实现12395台套,其中适宜棚室作业的小型拖拉机2503台,旋耕机 832台,园田管理机1538台,植保打药机7420台。并且全市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80家,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农机合作社,有的乡镇达到村村都有农机合作社。
蔬菜生产主推技术:工厂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熊蜂授粉、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综合利用、蔬菜机械化技术等。蔬菜机械化技术主要采用单粒播种机进行育苗播种;采用自动卷帘机、放风机实现棚室卷帘、放风自动化管理;采用园田管理机、微耕机完成棚室内旋耕、做畦、开沟、培土、打药、滴灌等作业。
1.1 设施蔬菜机械化技术路线逐渐清晰
根据北镇实际已确定叶菜类和茄果类两种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路线。叶类蔬菜(韭菜等叶类蔬菜为主)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撒肥—旋耕—起垄(开沟)—直播—管理—植保—收获;茄果类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路线:撒肥—旋耕—起垄—铺膜—(育苗)移栽—管理—植保。特别是茄果类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日渐成熟。机具主要包括大棚王配撒肥机、自走式撒肥机、旋耕机、微耕机、偏置式精整机、田园管理机、蔬菜穴盘播种机、蔬菜移栽机、植保搬运车、物联网远程控制卷帘和喷滴灌、温室放风机、果蔬保鲜库等,共同实现了高温棚内茄果类生产主要环节机械化。
1.2 农机农艺融合正加速发展
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耕深、土壤细碎、垄宽、垄高、行株距、植保、搬运、环境控制更加符合实际生产要求,实现了蔬菜生产标准化,提高了温室内排水性能,减少了病害发生,品质得到保证,效益提高10%左右。
1.3 科技项目实施成效日趋显现
“设施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进设施蔬菜生产机械化,依托蔬菜生产基地,按照蔬菜生产各环节农艺要求,选择和优化机具配置,已初步探索形成了一批体现农机和农艺融合特点的蔬菜机械化生产模式。
2 蔬菜生产机械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蔬菜生产机械化是个新领域,也是农机薄弱的领域。蔬菜的生产方式要求精耕细作,用工量大,其生产过程包括耕整地、直播、育苗、移栽、田间管理收获等,从蔬菜生产的全过程来看,种植和中耕、田间管理环节已经有部分实现了机械化,育苗和移栽环节有很大的进步,灌溉和植保环节在近几年发展的最好,但蔬菜收获环节机械化进程缓慢,种管收三环节机械化短板明显。
蔬菜生产技术装备不足,专用机具少,且不配套。由于蔬菜生产环节多,机具品种多、使用时间短,造成蔬菜生产关键环节技术不过关,在育苗、整地、田间管理等环节机具不配套效率低、作业质量差的问题非常突出。
蔬菜生产机械与种植农艺融合不佳。蔬菜种植环节多,机械化要求各环节应当有机衔接,但现实造成农艺与农机、机具与机具之间无法配套,机械推广进程缓慢。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是本地区主要蔬菜生产构型,并且主体也是素质偏低、趋于老龄化的农民,高性能农机具应用率不高。
3 发展蔬菜机械化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深入认识,全面理解蔬菜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性。通过机械化蔬菜生产促进向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达到提高菜农的利益。其次从技术应用上看,蔬菜机械化要与省力化、信息化技术一起抓,鼓励创新多种形式的蔬菜生产机械化服务模式,培育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大力倾斜。第三,自主购机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由于北镇市蔬菜生产模式多样化,乡镇发展水平也不一致,既有露地栽培也有设施栽培,又有农户小规模经营也有合作社规模化生产。蔬菜生产中应用的机械种类多,操作要求高,支持自主购机自用的同时,积极鼓励创新。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使蔬菜种植方式与农机装备相匹配,对节本增效明显并得到农民认可的机具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