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陈有柱
安新县邵庄子村,白洋淀里的水村之一,有2000亩水面和599亩苇田,历来以治鱼、水产养殖、芦苇种植编织为主,近年来旅游业呈上升趋势。
当无人机渐渐升高,被绿色田野所包围的村落进入了画面。这一刻,作为摄影人的我,也跟着飞机上了天,畅想,展望,用想象延伸视线不能到达的远方。
安新县小王营村,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该村实地考察,该区域未来的规划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放眼新区的三县,以农耕和渔猎为主的安新、雄县和容城三个县及其周边区域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个区域内500多个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无疑将迎来它们别样的命运。
无人机飞上雄安新区的天空,映入眼帘的是这一地区的辽阔与质朴。而我最初的想法就是用无人机为这些即将消失的村庄逐个留影,记录下它们现在的样子。
安新县三台镇部分村落。该区域因制鞋业发达而被称为中国北方鞋都。随着环保治理的深入以及雄安新区产业规划,这个产业正在搬迁转型。
安新县王公堤村及以西村落
这是一片辽阔的平原,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就靠着耕种土地,生生不息地过着平淡的生活,而这样一幅华北平原典型的乡村画面会在不久的将来,被另一幅画面所替换:这里将变成路网发达,创新发展,高端产业云集的都市景观。这里土生土长的居民也要重新定位自己,华丽转身成为新城市的主人。他们准备好了吗?
安新县端村拥有白洋淀最大的渡口。轮渡,是当地人主要的出行方式,最繁忙的时候,端村渡口一天要运输400多辆汽车。从端村到杨刘庄的这条航线,连接了安新县到沧州任丘、保定高阳等地。孙犁先生在奔赴延安前曾在端村小住,后以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为背景创作了名篇《荷花淀》。
安新县东淀头村, 白洋淀深处的水村,小桥、流水、绿苇、人家……有种江南水乡的感觉。
“靠水吃水”“因水而兴”,安新县大淀头村有着700多年的捕捞史。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捕鱼、种苇,是每家每户最常见的生产、生活方式。
小王营村,是我在雄安航拍的第一个村,位于安新县大王镇。那一天是2017年6月5日。就在四个月前的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这个村实地考察,而这个村庄未来的发展,让人充满无限想象。
取景屏幕上显示着小王营村的错落而局促的房子和街道。这是一个几百年来形成的村落,由小到大,历经变迁,凝聚着多少代人的心血!而未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它将从这个版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繁华。
无人机飞临白洋淀上空,一个个四面环水的村落镶嵌在几百平方公里的水面上。水村的特点就是陆地狭小,房屋面积小而密集,街道胡同都非常狭窄,陆路交通非常不发达。捕鱼捉虾、织席打箔、养鸭种藕 ……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循环往复地延续着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由于淀区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白洋淀旅游业的兴起,白洋淀水污染问题变得比较突出。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的肺,如
安新县王家寨村,白洋淀内唯一不通陆路的纯水村,是白洋淀旅游的核心区域。
安新县寨南村,建在白洋淀大堤上的村落。狭窄而曲长的大堤,把水旱区分割开来。
安新县圈头村,是白洋淀水域内最大的村落,分为4个行政村。因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早在清代康熙年间,就修建有行宫。村内道路狭窄,数条河流穿街而过,建筑密集,朝向错综复杂。圈头村音乐会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我的想法比较简单,我的拍摄方式也比较单一,但是我觉得把这些村落用影像记录下来是很值得的。不久的将来,会有很多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生活、创业,如果他们想知道这里之前是什么样子,我的这些照片就能给出答案。何健康发展,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可喜的是,雄安新区的成立,为白洋淀找到了破解良方,绿色生态发展必将使未来的白洋淀变得水更清,天更蓝。雄安新区要成为生态城市: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典范之城。
日前雄安新区征迁安置工作已经正式启动实施。经过两年的等待,征迁补偿政策逐步有序地公布,村民在过渡房、子女上学等方面都将得到妥善安置,面临着搬迁的村民们也开始畅想着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