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70年的红色接力

2019-07-26 03:58李标洪
当代党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烈士墓黔江区烈士陵园

李标洪

2019年6月21日,黔江区城东街道,守墓人程祖全正在革命烈士陵园里做大扫除。

守墓58年的父亲程绍光曾告诉他,每逢“七一”,烈士陵园都会迎来一批批缅怀先烈的后辈。

如今,父亲去世14年,但他的临终遗训,仍回荡在程祖全耳边:“我们就是烈士的亲人,能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家。”

想到这里,程祖全的思绪一下飘回了上个世纪。

1949年11月,黔江县(现黔江区)把在全县牺牲的22位烈士骨骸,陆续迁到三元宫集中安葬,建起烈士墓。由于附近只住着程绍光一家,便委托他义务看管烈士墓。

那时候,黔江刚解放,为防止敌人破坏,程绍光每天都要到烈士墓转一转,有时,半夜还要起床到烈士墓转几圈。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程绍光奔赴前线,把看管烈士墓的任务交给妻子罗素香。

“母亲有时忙不过来,我和哥哥就去烈士墓帮忙打扫。”程绍光的大女儿程祖媛回忆。

4年后,程绍光退役回到家乡,他放弃了政府安置的国营单位工作,选择一边务农,一边继续守护烈士墓。

1985年,县委、县政府在烈士墓原址上新修了革命烈士纪念馆,设立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室,建成革命烈士陵园,并挂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程绍光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烈士陵园有了门房,空间小得只能容下一张单人床,他干脆住在了那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看管烈士陵园。

“父亲不识字,他走访了水车坪、马喇湖、大路坝等10多处烈士牺牲地,将英雄故事熟记于心,为前来祭奠的群众宣讲。”程祖全回忆。

2005年2月的一个晚上,82岁的程绍光不慎摔伤手脚,他郑重地对儿子程祖全说:“守墓的事儿就交给你了,我时间不多了。”

程祖全便把父亲接回了家,自己住进了烈士陵园的门房,继承起父亲的事业。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里,每次程祖全打扫烈士陵园时,程绍光都会坐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搬石头、扫垃圾、為纪念碑文补漆。

2007年2月,84岁的程绍光去世了。

“不管受大多的苦、多大的累,你也要把烈士陵园看管好!”临终时,程绍光拉着程祖全的手说。

就这样,程祖全接下父亲的班,成为第二代守墓人,那年,程祖全38岁。

政府给的守墓补贴是每月30元,而外出务工每月能收入6000多元。

但为了父亲的遗训,程祖全就在家附近找活来做。每天早晨,他先去烈士陵园打扫卫生,然后出门打工,晚上收工后到陵园转一圈,再回家。

“父亲为烈士守墓,守护和传承的是爱国精神。这是我们家的财富,拿钱买不来!”程祖全说,“让我高兴的是,近年来,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已蔚然成风,这是对先烈的慰藉。”

从青丝到白发,从弱冠到暮年,程绍光和程祖全父子接续70载。如今,守墓人有了第三代。

程祖全和妻子抽不开身时,嫁出门的女儿程群芳便担起了守墓的责任。

“父母老了,我会成为我家第三代守墓人,继续守好这22位烈士的墓。”程群芳一脸坚毅。

猜你喜欢
烈士墓黔江区烈士陵园
普兰店区唐房革命烈士陵园
沙岭战役烈士陵园
大石桥市烈士陵园
铁岭市烈士陵园
黔江区茧丝绸全产业链建设发展
黔江区蚕丝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请放心……”——写在2019年清明烈士墓前
黔江区多措并举打好乡村振兴开局之战——专访重庆市黔江区农委主任杨泽迁
杨绍栋烈士墓已修葺一新
黔江区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