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

2019-07-25 08:42李晓夏
中国市场 2019年24期

摘要:在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这一倡议下,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探寻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之道尤为重要。中国当前进入新时代创新发展,深度参与能源治理面临挑战,六大经济走廊以其独特的区域脉络优势贯通整个“一带一路”规划图。从基建、贸易和投资出发,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从六大经济带建设进程中,可梳理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路径,并从中得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具体建议,对能源发展、参与国际能源的深度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六大经济带;中国;国际能源治理

中国以站位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起点,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进共同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增添新动力。在这一倡议下,加强能源国际合作、探寻中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之道尤为重要,同时,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革命一合作”能源革命倡议的重要任务之一。“一带一路”擎画出一幅以六大经济走廊为轮廓图的绝美画卷,以其独特的区域脉络优势贯通整个“一带一路”规划图。“六大经济走廊”作为这一发展框架的排头兵,面对沿线国家国力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习俗的各不相同,中国积极应对,推动自身继续“走出去”,促进本国能源发展、参与国际能源的深度治理。

1、中国深度参与能源治理面临新挑战

1.1“一带一路”为能源治理带来新视角

能源治理国际合作的现实必然。经济的全球化促使国际能源也进一步在广度、深度上向多维发展,只注重区域经济单项指标的上升已经成为不可回溯的、旧的“孤立发展”态势,在能源治理与环境治理上下大力气提升关注度和改善度,已经成为各国促进本国发展的统一趋势,也是各国能源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之路。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治理困境、区域合作、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关于人类命运的关键问题,各国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促进人类在能源治理关键问题上产生共识,并最终在本国能源治理以及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各项事业中积极应用,使得能源领域国际合作更加活跃。能源安全的现状、困境深化了在能源合作的过程中,各国作为主体在国际合作中应该对自身的能源治理义务。能源治理现代化的历史革新。追溯中国古代历史,丝绸之路历史光彩夺目。新丝绸之路的号角已经吹响,对经济、能源治理、环境保护、人类发展等诸多方面提供丰富的历史性机遇。“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起,虽有质疑,但通过我国在涉及各方面的综合努力,进展巨大,国际认同感不断加强。

1.2世界能源形势

当前能源主要是在石油,天然气,煤,可恢复性资源,核能方面的需求。化石能源仍是主要能源。其主导地位不容小觑,许多国家依靠化石能源发展本国经济或依靠化石能源维持国内基本生产、生活都确定了以油气为主的能源体系将长期维持。其技术进步程度趋于成熟,对于化石能源的系统摸索、标准规范已成体系,当前分析其分布和使用人类已具备明显优势,作为稳定的全球油气来源地分布在六大经济带的各区。新能源和核能发展引人瞩目。世界能源治理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能源与化石能源相互竞争、此消彼长的态势,未来,突破能源使用的平均增速,新能源和核能将超过传统化石能源,国际能源治理的重心转移、结构进入转型期。能源安全治理的合作化。国际能源治理的安全问题对于能源全球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能源安全问题从原先的国别级保障向全球性能源安全对话、集团合作形式向合作方向转化。世界能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能源消费区从欧、美加速转向亚太地区。消费格局的迅速转移不仅影响能源治理过程中的权失比重,并且从一定程度上对世界经济大格局也造成相应的影响。在这一问题上,中国对于能源需求的变化体现最为明显。亚太地区成为新的能源消费中心。国际能源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能源技术不断进步是国际能源治理现代化的具体体现。探索治理形式、技术、评价标准逐步现代化的进程与日剧新,在各国积极参与能源国际治理的脚步中邁向成功。

1.3当前国际能源治理新挑战

世界能源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气候变化和全球性能源生态环境问题。表现为酸雨、臭氧层破坏、雾霾等。气候变化问题、生态变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道德伦理问题范畴。能源问题全球化带来的站位问题。近年来,能源治理问题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属,它愈加明显的呈现出全球性特点。因此,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进程中,不能抛开全球只看自身发展,也不能只迎合世界趋势而丢掉发展初衷。世界能源治理格局的新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对能源运输通道的要求因消费和供应链的不断延长而不断提高。国际能源贸易的规范化和安全性是国际能源治理问题的重要组成,由于供应链的不断延长,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直接影响能源利用消耗成本不断增加。长期以来运输线上恐怖袭击和运输事故的频发造成的威胁都使得供应和消费双方困扰不断。全球能源治理对应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碎片化程度高。缺乏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全球能源治理机构从能源供应国、能源使用国、能源交易国等多方面对全球能源治理提出统一的管理和评价标准。

2、六大经济走廊为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探索路径

2.1中蒙俄经济走廊

中蒙俄在地理位置上作为邻国相互毗邻,也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相近,由距离拉近的不仅有绵延的草原和山脉,还有三者对本国发展规划以及能源治理需求的一致性。这就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贯通首先增加区位合作的先遣优势。为打通这一走廊,探索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同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进行对接,实现铁路、公路等的相互联通建设,在通关、运输、旅游、智库、媒体、环保、减灾救灾等重点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推动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在俄罗斯总统普京2018年6月对华国事访问期间,中俄两国发布联合声明,提出“加强中俄北极可持续发展合作,包括支持双方有关部门、机构和企业在科研、联合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开发和利用北方海航道潜力、旅游、生态等方面开展合作”。

2.2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越过喀什、昆仑山、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这条经济大动脉促使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深入参与国际能源治理有了施展能力的舞台。聚焦在铁路、公路及油气、管道等多方共建的覆盖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建设项目有了实质性的发展,整体推进进入“发展快车道”。例如:巴基斯坦大沃风电项目是由中国电建旗下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开发,为改善巴基斯坦缺电地区的供电状况而进行的风电项目。

2.3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开始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次经济合作大会,为了深化孟中印缅四国间的关系,推动合作友好、长期发展而规划构想。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能源治理方面的建设和发展是一条逐步踏破荆棘、突破险阻的跨越之路,在合作中出现的待解决问题呈多元化趋势,虽有棘手但依旧潜力巨大。四国不断地放眼长远,推进互联,将优势最大化,深化各个领域间的合作。诸多案例不仅是验证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由经济带建设带来的经济宏利,更是沿线各国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与保护的具体实施。在油气、煤电、水利等方面的研发与合作成就了国际能源治理进程的深入,最终推动区域间合作的深入。

2.4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

与其他经济走廊不同,中国-中亚和西亚经济走廊不仅绵延线路长,而且途径之地均为能源富饶区。中国-中亚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就从此经过,在此沿线基础上进行的能源合作当前在数量上也位居前位。中国-中亚和西亚经济走廊上的沿线各国深入推进本国能源治理进程,从基建、公路、输油管道、港口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依托人才与资源丰富、搭载经济发展这个前头兵,建立完善的能源治理与合作体系,在满足市场发展的同时,实现能源利用、资源开发等多元化发展。同时,中亚地区较长时间来为世界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争角,在深化本国能源治理的同时,必须防范由此带来的政治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威胁。打破对于观念上的差异化认真,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发展中相向而行。

2.5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建设以途径的中心城市为发展基点,将城市富有的人力、财力、配套设施及服务等作为依托,探索更快、更高的发展模式。在参与能源治理方面,伴随经济通道的成熟化,探索共同治理的体制机制、政策制定、相关配套等多元的参与模式。当前,澜沧江—湄公河航道二期整治工程、中老铁路等工程的相继为推动各国互联互通贡献实力;新滇越铁路也已建成通车。交通的对接成功直接为能源发展助力,突破无设施的不可逾越之鸿沟,能源国际治理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2.6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全线涵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长廊”。在地理位置上它将环太平洋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链接起来,比其他线路缩短了里程、节省了运输消耗,加上其他运输方式的便捷化,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在推动各国本地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上呈现出巨大的潜力。沿途地区借力区域优势互补,将资金、人力、技术、资源等推动大融合,在扩大了经济合作的同时,为能源治理探寻新型发展路径。例如:哈萨克斯与中哈签署系列合作规划纲要和合作协议, “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战略实现较好对接, 促使两国在跨境运输、产能合作等方面迈上新台阶。

3、中国深度參与国际能源治理的建议

3.1打破非共识状态,寻找新机遇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接受世界能源治理带来的新挑战,在本国治理与国际参与中不断主动出击。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整体能源治理思维不断被重塑,将改革开放的影响从经济领域扩散至能源治理领域,多极化思维模式冲击原有的状态而建立新的、非共识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积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能源治理作为开放进程中的关键一环,有成果也面临新机遇,总结已有的经验应用到今后的治理过程当中,克服由非共识状态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难点,深刻认识到:从非共识到共识发展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形成内外联动机制的同时,点对点突破,整体发力,持续投入,在积累达到催生创新的临界点时,机遇便被牢牢抓在手里。

3.2理念与政策并行,提供制度保障

当前,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已经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 并将迎来新一轮建设高潮。在“一带一路”倡议架构下, 全面有效地推进国际能源治理的深入,要理念与制度并行。这两者的兼顾首先要在正确的宣传引导与健康的舆论语境下推进。另外,不论是总结六大经济带建设过程中能源治理的积极经验,还是今后站位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目标,都要相应地配套政策发展理念。政策文件的规范为能源治理的具体操作指明道路, 让治理路径变得真实具体。就像习主席要求的那样,在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实现顶层设计后的有序推动靠的就是制度的保障。在探索形成众多双、多边合作机制的前提下,实现制度的保障,使国际能源治理机构的初衷得以实现,推动国际间在能源治理上的深度合作。打牢制度保障的基础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重心逐步整合优化,对接前沿治理水平,丰富国际能源合作机制的层次不断深入, 沟通各方, 加强协调各国利益, 使各区域能源治理水平推到更高层次。中国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定位自身角色,参与到更深层次的国际能源治理当中去。

3.3方式创新、风险兼顾

创新思维的应用在中国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中尤为重要。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之下的国际能源合作,在规模和方式上不断创新,为此沿线国家对外开放、合作发展的战略规划也要跟随世界能源治理水平、方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而进步。国际能源治理作为全球联通联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用创新的思维弥补差异,创新的过程就是应对挑战与突破风险的过程。任何风险不会因为某一阶段的发展而消亡,它总是伴随事物的前进而相伴相生。在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的过程中要做好长期迎战的准备,同时坚持我国对于能源治理的一贯原则,制定预警方案,借鉴其他国家治理经验, 发挥中国自身优势,以人为本,把国际能源治理与人类发展最终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民也要与各国人民联系在一起,从小事做起推动合作,通过六大经济走廊建设使“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能源治理惠及更多的国家和人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新华网,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14/c_1120969677.htm

[2]庞昌伟.与中亚丝路国家打造共赢油气产业链[N].中国石油报,2015-01-20(002).

[3]高世宪.依托“一带一路”深化国际能源合作[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李晓夏(198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博士生,研究方向:生态、能源、军民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