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贵
在一些高海拔山区,村民生火时,柴缝里或枯枝败叶中,会忽然冒出一条像蜥蜴一样的小动物,冒着烈火,仓促逃走。人们把这种不怕火的动物叫作“火蜥蜴”。
火蜥蜴體型很小,只有十公分左右长,水陆两栖。由于弱小,在崇尚弱肉强食的自然界,火蜥蜴很容易受到别的动物攻击。为了生存,它们藏身水里或树缝石隙。可就算这样,也常常遭受无妄之灾。
虎纹蝾螈是火蜥蜴的天敌,这家伙比火蜥蜴的体型大,又凶猛,火蜥蜴碰到它基本上无还手之力,只能逃。可逃也不行,因为火蜥蜴四肢太短小,再怎么拼命也跑不快,往往没跑几步,就被虎纹蝾螈追上。虎纹蝾螈毫不客气,张开大嘴一口下去,火蜥蜴的半截身子或一条腿就进了虎纹蝾螈的嘴里。虎纹蝾螈使劲往下吞咽,火蜥蜴拼命往外挣扎,结果是火蜥蜴的身体断成两截,或腿和身体“分家”。
如果遇到一些凶猛的鸟类,火蜥蜴就成了“砧板上的肉”,只能任其宰割。鸟儿在半空一个俯冲,爪抓嘴啄,火蜥蜴常常是“缺胳膊少腿”。
可是,不管受到虎纹蝾螈、凶鸟,抑或其他动物的伤害,火蜥蜴总会坚强地活下去,一个月之后,奇迹出现了——它断掉的肢体又长了出来,完好如初。
原来,火蜥蜴体内有一种“巨噬细胞”,这种细胞赋予了火蜥蜴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但可以断肢再生,还能恢复体内器官。
由于有了“再生”这种秘密武器,弱小的火蜥蜴成了“打不死的小强”,这就是它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本钱”。
面对失败,确实需要强大的“再生”能力,才能再一次站起来。所以,强化“内功”,不断“创新”,不失为一种明智的生存之道。
(郝景田摘自《高考季》 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