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雷宇
翻开画册《字绘武汉》,用手机轻轻一扫“黄鹤楼”,伴随着独特的武汉方言,一只黄鹤就会在书上翩翩起舞,展翅飞入云中。在AR技术下“活起来”的地标汉字,是由武汉工商学院教师徐郑冰的团队一手打造,将武汉的文化地标和风土人情画进汉字,让城市记忆活了起来。
2006年从湖北经济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就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影视动漫公司,从事设计和艺术专业培训,参与过《蓝猫淘气三千问》《熊出没》等动画片的幕后制作。
2009年,一次外出旅游时,徐郑冰看到一种明信片,手绘描画古镇景点,游客很喜欢,卖得很好。手绘风格给了他启发,却觉得它们设计太过同质化。徐郑冰琢磨:“能否设计出一套有强烈地域符号的手绘品牌?”
无独有偶,一次学生上交的用汉字笔画填充图案的作业,激起了徐郑冰的创作灵感,“手绘城市里的地标汉字,描画城市记忆,不正符合对原创的追求?”凭借10多年的职业经验,徐郑冰判断,“字绘”的创新一定能赢得市场认可。
2014年11月,徐郑冰将“字绘”的创新设计理念,融进设计课堂,給学生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用手绘汉字表现武汉。接下来徐郑冰自己筹资,带着创新实验班大二、大三12名学生组成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创作。
黄鹤楼、昙华林、归元寺、户部巷……队员们穿梭于武汉三镇,对遴选出的34处地标建筑进行了“扫街式”观察,包括街头巷尾的历史、现状、趣闻,再将这些内容整理成画,填充进勾勒好的大字里,根据字形填充,融入动漫、国画等,绘出一字一景,最终成为一段可贵的城市记忆。这些画作被命名为“字绘武汉”。
两年多来,字绘团队用脚步丈量江城的每一寸街景,将散落在街头巷尾的人文历史,勾勒进笔下的汉字。满腔心血投入“字绘武汉”创作的徐郑冰,一开始并不为周围人所理解。长时间重复性的创作,甚至让队员对徐郑冰产生了质疑。尽管各方都有质疑,徐郑冰对“字绘”依然坚信。“作品融入了城市的人文,有最真实的记忆,能打动人心”。
在《字绘武汉》的书里,还添加了AR技术,下载安卓版“字绘武汉”App,手机对着汉字一扫,江城景点的动态3D效果就跃然纸上,有普通话也有地道的武汉话介绍。“城市记忆需要发掘创新,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符号,字绘城市,就是一本城市旅行指南。”徐郑冰说。
历经3年,2016年10月,384幅“字绘武汉”作品完工,在湖北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上,一举拿下“最具市场潜力奖”。2017年1月,《字绘武汉》正式出版。首印的3000册,刚上市就销售一空。这部由学生作业升级而成的作品受到各方好评。不少人表示,“在《字绘武汉》的世界里真正读懂了武汉。”
各方的认可,让徐郑冰觉得辛苦没有白费。上海一家公司找上门,请他帮忙“字绘上海”。外白渡桥、静安寺、城隍庙,沿袭此前的创作方式和风格,将上海的古街、老建筑等著名景点手绘成画。
“无论是‘字绘武汉还是‘字绘上海,都是在回归城市文化,用汉字展现城市之美。”徐郑冰对未来充满期待:一座城市一本书,实现字绘中国。
(刘名远摘自《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