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
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刚跑新闻的时候,见过一位刚由“杆弟”转为职业选手的先生。当时他在记者会中,躲在一角,学着用刀叉。记者问他问题,他嘴里塞满食物,不知所措地支支吾吾。高尔夫球场的人笑着为他解围,说他没见过世面。
他那窝囊的樣子,还留在我的脑海里。但是十几年后再见到他,我简直难以相信,那会是他。
他已经是一位享誉国际的高尔夫球名将,不但总是招待来访的好手,也常应各国王公政要的邀请,出去与人“球叙”。
他穿着浅色的西装,带着淡淡的笑容,以不疾不徐的手势跟人打招呼,以不轻不重的力量与人握手。当他坐在餐桌边,那气度与风采,真是令人折服。
于是我想,他今天所显示的格局,到底是因为他见多识广,还是因为他已经变得非常富有?不管怎样,他的格局显然由于后来的学习,而变得开阔。
这使我想起国画大师张大千。他在世时,有一阵暂住在仁爱路的公寓里,地方本就不宽,又有一大家子人。可是每次我去拜访,都见高朋满座,还直留我吃饭。
据说张大师在巴西时,家里的食客更多。学生们只要磕头拜了师,就成为家中一员,开饭往往好几桌。他卖画赚的钱,常用来收藏古画和招待朋友。开销大了,又不得不加紧作画,甚至把收藏卖了筹钱。怪不得艺术界的人说他“富可敌国、贫无立锥”。
只是,我细细观察,却不能不说,张大千之所以成为张大千,不仅因为他的“画艺”,更因为他的“格局”。
张大千常说“送人画,尤其要送好的”。也确实,他的好画往往送给了政要和新闻界人物。只是,再想想,哪个收藏他作品的人会不捧他?于是愈捧,他愈红;他的名声愈大、画价愈高。即使他画“曲高和寡”的泼墨,大家还是会买。张大千最大的成就,就是“泼墨”(包括泼彩)。
他死前,把许多重要的收藏和代表作都捐给了“故宫”和“历史博物馆”,连房子也捐出去做了纪念馆。我常想:张大千的格局是“大师的格局”,他没有太多的“私情”,所以能得到“公爱”。
什么叫作“格局”?格局是愈得意,愈无私。
人生好像在堆高塔。你想堆得愈高,那底盘就得愈大。你不能把每块石头都往塔尖上放,而要多分一些在塔基。塔尖是你,塔基是你周遭的人。你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学着去关怀、去谅解、去帮助,并欣赏每一种文化、每一样食物、每一个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