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琴
90后包蕾妍出生在杭州一个著名裁缝世家,祖上留下的“振兴祥”老店创始于1897年,具有122年的历史,“振兴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包蕾妍从小就非常喜欢做手工,用各种碎布从缝制最简单的沙包开始,到大公鸡、布娃娃等,色彩斑斓,非常漂亮。而且,上小学五年级时蕾妍就能做自己喜欢的衣服了,尤其是她设计的款式很洋气,颇有点“动画片味道”,连爸妈都忍不住啧啧称赞。
最初包蕾妍只喜欢动漫人物的服饰,对旗袍并不感兴趣,因为在她看来这是家里每天都在做的“古董玩意儿”。
读中学时,由于包蕾妍的身材不错,妈妈特意为她制作了几件旗袍,穿在身上她更显得苗条、温婉,很有气质。几位爱美的女教师,对包蕾妍的旗袍产生了浓厚兴趣,她每穿一件,她们都要认真研究一番,并对其考究的做工赞不绝口。后来包蕾妍还有了个“旗袍公主”的雅号。这让包蕾妍在自豪之余,开始对家里原创的旗袍产生了好奇,并在业余时间窥探缝制技艺。
包蕾妍这时才惊讶地发现,做旗袍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一针一线,一丝一锦,很复杂,小小的一个盘扣,一做就是两三个钟头。裙摆滚边,重重叠叠,要滚上三四道。父亲告诉她,经过100多年的技艺沉淀,包氏旗袍形成了几个标志性的特征:立领、连肩连袖、大襟、贴边、直扣。其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考究。
包蕾妍还发现,在“振兴祥”工作的大多是手艺非常精湛的老手艺人。立领刮片和熨烫,每一针都是手工缝制,哪怕只是衣服上一枚小小的盘扣,也需要手工缝制4个小时。
旗袍上的精美刺绣,工匠们经常要一绣几个月,旗袍外看不到任何明线,都将线藏到了里面。每件旗袍在老匠人的亲手缝制下,早已成为了一件件精致的工艺品。
如此讲究工艺,做旗袍的速度自然慢如蜗牛,蕾妍迷惑不解地问父亲包文其,现在的服装都是流水线作业,干嘛不用机器批量生产呢?爸爸却笑着说:“如果那样做快是快了,但做出的东西千篇一律不说,即使衣料再讲究也缺少手工制作的独特韵味。”
他还说,一件旗袍穿上身要想合适、出彩,讲究很多。制作过程中,店里“镶、嵌、滚、宕、镂、雕、盘、绣、绘”九大工艺最为知名,每一步都要求高水平,保持原汁原味的制作工艺。除此之外,缝制过程要求也很严格,“每一个针脚必须细且均匀,一寸长度里刚好九针,这叫“一寸九珠”。此后,包蕾妍便迷上了这种老手艺,开始学习每一道工艺。
当别的女孩到步行街购物、看电影、喝咖啡时,她却在老匠人的指导下,飞针引线,并乐在其中。连闺密们都感到有点纳闷儿,一个青春飞扬的时尚女孩,干嘛每天和一帮爷爷奶奶在一起,有的小伙伴干脆给她起了个外号“小古董”!尽管有点嘲笑的意味,包蕾妍却毫不在意。
可令家人失望的是,尽管包蕾妍非常喜爱旗袍,但大学毕业后,她对回到“振兴祥”工作并不感兴趣,包蕾妍当时觉得即使干得再好,一辈子也只能做个高级裁缝。然后不顾包文其的再三劝阻,她在杭州一家公司做了一名每天有免费咖啡喝的时尚小白领。这让爸爸颇感失望和伤心。
自从上班后,包蕾妍除了给自己做衣服外,平时很少和那些匠人们打交道了。不过,她亲手为自己设计制作的旗袍,穿在身上把玲珑婀娜的身材曲线展现得淋漓尽致,显得典雅而唯美。很多女孩看到后都连声赞叹,有的同事干脆说,“阿妍,帮我在你家店里定制一件,就和你身上穿的这个一模一样!”
这时包蕾妍才体验到了手工技艺的魅力,难怪父亲说,“机器裁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只有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旗袍是手工编织的另一层皮肤!”
一次父女俩谈到老手艺这个话题时,爸爸说,过去裁缝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行当,不仅要会做,还要懂设计。就拿做旗袍來说,量尺寸最考验功夫,真正讲究起来,一件旗袍要量取36个点。“旗袍里的学问,深着呢!”
包蕾妍还观察到,“振兴祥”的老裁缝们都很有工匠之心,做事一丝不苟,都把手艺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他们不为赚钱,也不想出名,只想把这门做旗袍的高超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这种敬业精神,让她颇受感动。
尽管如此,已经成为职场达人的包蕾妍,仍不愿像祖辈那样做“裁缝”,她的理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但包蕾妍没想到,偶然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她的想法。
2016年5月的一天,一位穿着打扮非常时尚的女子慕名来定做旗袍时,还没量尺寸就和老店员吵了起来。原来,再过几个月她就要结婚了,看到店里一件粉红色的旗袍,很喜爱,就想定制一套这样的婚服。店员却建议她选正红色,说这样显得雍容华贵又非常喜庆。这女孩也是个倔脾气,偏偏不喜欢大红大绿,就觉得粉红显得淡雅有韵味。最后老掌柜不得不亲自出面解释,原来“振兴祥”有很多祖辈传下来的店规,比如:领子做高不做低,因为脑后有风门容易生病;衣服上不能绣梅花,谐音没钱花,有漏财之意;婚服必须是正红,粉红是留给二婚用的等等。
女顾客认为自己只要掏得起费用,想定制什么样的就要什么样的,关那些迂腐的店规什么事!临走时还愤怒地说,“你们这些老古董这样做生意,不倒闭才是怪事。”因为从没见过如此粗暴的女子,包老先生气得浑身发抖。师傅们也都认为严守古训没错,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
由于这几年受廉价旗袍的冲击,店里的生意并不好做,本来包文其就很郁闷,与人争吵后竟大病了一场。都说女儿是爸爸的贴身小棉袄,看到65岁的父亲因日夜操劳满脸憔悴,包蕾妍心疼极了,便决定做父亲的得力助手。父亲一听非常高兴,病马上好了大半。
此后,包蕾妍对“振兴祥”的经营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认为这家百年老字号打下的“底子”还是很不错的,曾为陈香梅、上海影星蝴蝶等大批名人定制过旗袍。在那个年代,姑娘们在出嫁前能量身定制一身“振兴祥”的旗袍,那简直就是太幸福的事情!它曾经火爆到,即使半夜来排队都不一定拿得到号!
还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颁奖礼服,“青花瓷”和“粉色”两个系列近200套服装,也是由振兴祥负责制作的,特别是蓝白相映的“青花瓷”旗袍式长裙,被称为“会行走的中国瓷器”!
包蕾妍说,虽然有着祖辈传下来的金字招牌,怎奈父亲因循守旧,不懂如何适应时尚潮流去搞经营,才最终导致经济效益每况愈下。
包蕾妍认为在坚守严谨工艺和工匠精神的同时,要做一些更能让女性显得年轻时尚的改良式旗袍,走“高大上”路线,将包氏旗袍做成精品。
2016年9月,父女俩办理了交接班手续,包蕾妍这个90后小丫头,毅然挑起了“振兴祥”掌舵人的重担!
为推广这家百年老字号的“纯手工艺术品”,包蕾妍的微信头像,马上就换成了一张穿旗袍的照片。令父亲看不懂的是,她还特意招聘了专职的微博、微信运营官,使“振兴祥”在全国一下就有了大批粉丝。有的美女甚至从乌鲁木齐、哈尔滨、西宁等地千里迢迢赶来,定制属于自己的旗袍。
打造纯手工旗袍是个非常细致的活,从选布料到做成衣服,得经过量身、设计、画版、裁剪、缝制等大大小小十几道工序。最可贵的是,包蕾妍和工匠们会根据顾客的相貌、身材、气质,为她们挑选布料、花色、款式,做出合身的旗袍。
脖围、胸围、臀围、臂长、腿长……为了完美贴合女性的身材,在顾客买旗袍之前,她都要仔细量体。细致的测量裁衣可以充分展露其优点,弥补形体上的不足。旗袍的含蓄,只有懂的人才懂。
包蕾妍介绍说:“真正扯布料做衣服才能看出裁缝的真功夫,每个人的身材各不相同,恰到好处才能做出贴身的旗袍。”只有精细的东西才是艺术品,做粗了就没价值了。就算一件普通的旗袍,一个有3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要手工缝制1个月才能完成。一针一线,精细地勾画着女性的玲珑曲线。
当然费用也会相对高昂一些,贵点的一件要卖到13800元,量身定做的还要外加30%的费用。如果是定制婚服,因工时长,仅手工费就高达2万元。就拿为浙江大学一位外籍女教师做的一件龙凤嫁衣来说吧,完全就是一件艺术品,嫁衣有30多道工序,完全由“振兴祥”的老师傅手工打造。薄如发丝的金线打造的龙凤栩栩如生,透出无与伦比的华美脱俗的东方韵味,自然价格不菲!
但即使有人吐槽说“振兴祥”的定制旗袍太贵穿不起时,包蕾妍也坚持信奉“物有所值”。比如店里的旗袍不是手绣,就是手推绣,成本极高;不少旗袍的用料,是“风吕敷”和丝绸的结合。“风吕敷”是一种绿色环保、不起褶皱的布料,本来成本就很贵。
近两年虽然“振兴祥”对部分定制旗袍,赋予了不少时尚元素,比如用的花色和布料有所创新,还有一些现代图案的印花等等,通过简练优美的线条,将女性的头、颈、肩、臂、胸、腰、臀、腿及手足最完美的部分展示出来,美却不突兀。“但是一些传承下来的东西仍是精髓。”包蕾妍说,像立领,一字扣,大襟这些传统款式却不能抛掉,否则就会失去传统旗袍的韵味。
“振兴祥”地处杭州西湖边,被称作“中式服装博物馆”。2018年的一天,汤唯等几位明星慕名前来参观。只见木制的回旋楼梯,老式的花格子窗,橱窗里陈列着各类中式服装,天花板上挂满了老上海滩的旗袍美女照片,一股浓浓的复古风扑面而来,她说自己恍若回到了民国时期。在二楼,汤唯换上一件深色烂花绒旗袍,照了照镜子对包蕾妍开玩笑说,“我并不觉得这是妈妈辈穿的东西,旗袍可以穿得很时尚,而且很舒适。”
在这里,汤唯还看中了80多年前缝制的一袭暗红色女士毛皮旗袍,中袖,因为过去女子要戴手镯,所以这一截故意露出来,旗袍的袖子故意不做足,这个奇妙的尺度颇为讲究。据说这件具有聘聘袅袅中国韵味的旗袍,曾让不少名媛垂涎,因是“非卖品”,汤唯等美女也只能望衣兴叹!
包蕾妍还非常重视参加一些大型秀场等活动,来提高品牌知名度。2018年“振兴祥”旗袍参展米兰世博会,2019年参加阿里巴巴组织的非遗年集。其间,都引起不小的轰动。
一位法国模特定制的一件旗袍,费用是3万元,在外国人眼里,“振兴祥”就是“中国的LV”!
此外,“振兴祥”的旗袍还出现在了《延禧攻略》《扶摇》《知否》等热播电视剧中,受到许多影视明星的推崇。
有人曾开玩笑问包爸爸,“振兴祥”这个90后美女掌舵人做得如何?老包竟满脸钦佩地说,“现在蕾妍每年赚的钱,是我当老板时的3倍,真的有点看不懂!”
其實包蕾妍最看重的不是财富,而是发扬工匠精神,把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种旗袍制作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她说,“旗袍的一针一线都有讲究,都是文化的渗透和传承。”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