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柳青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清远511500)
静脉输液在儿科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的原理将大量的药物、电解质、无菌液体等由静脉输入患儿的体内[1]。静脉输液作为一种侵袭性操作,在输液的过程中,患儿常出现恐惧、紧张、哭闹等现象,影响了穿刺成功率,甚至诱发静脉输液事故。因此,需要给予舒适护理干预,以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其输液配合度[2]。为了进一步研究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价值,本研究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80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80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4例和观察组405例。对照组男198例,女206例;年龄 1.5~10岁,平均年龄(5.75±4.25)岁;其中肺炎256例,腹泻117例,其他31例。观察组男200例,女 205例;年龄 1.2~11.0岁,平均年龄(6.1±4.9)岁;其中肺炎244例,腹泻129例,其他3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和病情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对患儿皮肤进行消毒,输液过程中对患儿进行语言安慰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1)输液环境舒适护理:建立专属的儿童输液区,给患儿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输液氛围,可在输液区放置一些儿童喜爱的玩具,播放动画片、少儿节目等,以缓解患儿的紧张、不安情绪;需保持输液区环境的干净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清新;输液护理人员说话要轻柔,切勿大声训斥患儿。(2)心理舒适护理:护理人员可采用讲故事、聊天、做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提升与患儿间的亲近感,同时采用赞美的语言、抚摸患儿肢体动作等,鼓励患儿积极配合输液。(3)输液中舒适护理:在对小儿进行输液穿刺的时候,要利用玩具、讲故事、放音乐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或通过轻轻抚摸患儿头部等肢体动作使患儿情绪得到安抚,以减少患儿的敌对和紧张情绪,提升其主动配合度;在穿刺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快、准、稳”的原则,尽量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多次穿刺给患儿带来痛苦。在穿刺成功之后,护理人员要对患儿进行语言赞美或奖励糖果等;在穿刺的时候,护理人员要尽量选择血管粗大固定、神经分布较少的乏神经区,以降低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在输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对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在输液过程中,如果患儿需要休息,要尽量保持室内安静;如果患儿不需要休息,可采用播放动画片、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以保证静脉输液能顺利进行。(4)拔针舒适护理:输液完毕后对患儿进行拔针的过程中,要采用“边聊天、边拔针”的方式,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紧张、害怕情绪。在拔针的过程中,动作要迅速、轻柔,拔针结束之后,对输液部位按压5 min,以免出现拔针后出血的现象。(5)健康教育:输液完毕后,对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嘱咐患儿科学饮食、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两组输液过程中的平均穿刺次数、哭闹情况、主动配合情况和输液故障(如液体渗漏、堵塞不滴、针头脱出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平均穿刺次数比较 对照组平均穿刺次数为(2.1±0.4)次,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为(1.2±0.3)次,观察组患儿平均穿刺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08,P=0.000<0.05。
2.2 两组主动配合率和哭闹率比较 观察组主动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哭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主动配合率和哭闹率比较[例(%)]
2.3 两组输液故障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输液故障发生率为12.59%,低于对照组的4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输液故障发生率比较[例(%)]
与成人相比,小儿身体各项机能发育尚未成熟,机体免疫力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极容易受到环境、病毒等影响,发生各种疾病[3]。治疗过程中,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与常规药物治疗方式相比,静脉输液是最为有效的给药方式,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4]。但在静脉注液过程中,会给患儿的身体带来一定的侵袭,且患儿受病痛折磨、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因素的影响,常产生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甚至一部分患儿会出现哭闹现象,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穿刺的困难,降低了患儿的护理满意度,甚至可能引发医疗纠纷[5~6]。因此,在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舒适护理充分融入了人文关怀理念,在具体的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7],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为患儿提供温馨舒适的输液环境,并采取做游戏、讲故事、语言鼓励等方式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患儿在输液的过程中,感受到母爱般的温暖,使其心理、生理、精神上均得到满足。经临床证实,给予静脉输液患儿舒适护理,有效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降低了患儿输液中的哭闹率和事故发生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给予舒适护理后,观察组平均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动配合率高于对照组,哭闹率和输液故障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静脉输液患儿舒适护理,可减少穿刺次数,提高患儿主动配合率,降低患儿哭闹率和输液故障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