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准叶
(溧阳市中医医院妇科,江苏 常州 2133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时临床中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可导致患者出现月经异常、月经量增大、痛经、盆腔包块等多种疾病,对女性身心健康的影响十分严重[1]。临床中常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并不十分理想。近几年,我院在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为进一步实证分析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病历资料,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此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的病历资料,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一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为对照组,一组采用血府逐淤汤加减治疗,为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25.4±1.5)岁,患者病程1.2~4.4年,平均(3.1±0.5)年,其中后穹窿触痛性结节患者16例,盆腔痛患者7例,性交痛患者15例;实验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24.8±2.5)岁,患者病程1.5~5.0年,平均(3.3±0.7)年,其中后穹窿触痛性结节患者13例,盆腔痛患者10例,性交痛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超声等临床检查均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本次研究,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展开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意识障碍患者;排除3个月内接受过相关性治疗的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心、肝功能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与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每次12.5 mg,每天用药一次,口服治疗,服药自月经第一天开始,连续用药3个月后观察。实验组患者则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汤剂组方如下:牛膝10 g、桃仁12 g、当归10 g、柴胡6 g、赤芍10 g、枳壳6 g、红花10 g、甘草6 g、生地10 g、桔梗6 g、川穹10 g。气滞血瘀患者加五灵脂10 g、川棟子蒲黄10 g;寒凝血瘀患者加细辛3 g、附子6 g;热郁血瘀患者加红藤15 g、败酱草15 g;气虚血瘀患者加木香10 g、黄芪15 g、党参15 g;痰瘀互阻患者加贝母10 g、海藻10 g、半夏10 g;血虚夹瘀患者加阿胶10 g、何首乌10 g;阴虚血瘀患者加女贞子10 g、地骨皮10 g。水煎取汁,每天1剂,分两次服用,连续治疗三个月后进行观察。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如下:痛经等临床症状消失,且三个月内未见复发为显效;痛经等临床症状缓解,三个月内未见复发为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无显著改善为无效,有效率=(显效+有效)/病例数*100%。将治疗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维度,有患者进行不记名投票选择,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38*100%。统计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表示,使用x2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值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代表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11%(35例),高于对照组的68.43%(26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4.74%(36例),高于对照组的78.95(30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实验组患者无复发情况,对照组复发率为10.53%(4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2222)。
中医理论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是由脉络阻塞和气血凝结导致的,现代医学则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比较多样化,例如宫腔内手术、经期因素等等,子宫内膜异位症将对患者的胞宫的藏泻功能产生影响,从而损害冲任,使得经血难以排出,滞留于胞宫、包络处,导致气滞血瘀,最终引发痛经症状[2~4]。本病若长期不进行治疗,将会集聚成瘕,导致血瘀。因此,中医认为其治疗应当从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入手。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11%(35例),高于对照组的68.43%(26例),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本次结果可以看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更为显著,血府逐瘀汤组方中桃仁、当归、红花、川穹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川牛膝可以改善血液循环,桔梗和柴胡用于行气,当归于生地黄可用于活血养血,再依据患者差异行加减治疗可以达到对症用药的效果[5,6]。同时,本组患者用药后的复发率也更低,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效果显著,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且复发率低,优于常规的米非司酮治疗,建议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