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生态改造优化策略
——以赣州市榕江新区田园综合体山地为例

2019-07-25 12:15上海永禾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朱爱华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9年13期
关键词:山体山地植被

文|上海永禾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朱爱华

一、山地生态改造优化概述

生态改造优化,首要是进行生态修复改造,即凭借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并辅以人工生态修复技术的措施,使遭到破坏或退化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生态优化是指通过建设生态景观斑块、绿色廊道,增加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并结合区域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生态景观,提升生态品质,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1.1 山地生态改造优化原则

(1)保护性开发原则。保护性开发是指在满足保护自然环境或者野生动植物的前提下,从事对环境和文化影响较小的开发活动,同时能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采取就地保护、拟自然复绿的原则,增加植物的多样性,营造自然生态的植物生态廊道,为动物、微生物提供生境;蓄水固土,防治水土流失。

(2)地方性原则。生态改造应结合本地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型条件,突出当地地域特色,因地制宜的选择当地植被进行种植,提高植被的成活率。例如吕梁山横跨油松辽东栎自然地理区和落叶松桦树自然地理区划分标准,根据本地气候区和林地类型分区标准,因地制宜选择不同区域适宜栽种的乡土树种。

(3)经济性原则。强调经济实用、节约利用的原则,即充分利用自然气候、地形、当地材料,构筑亲切宜人的空间。

(4)生态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自然环境的开发利用,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还要保证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必须以生态效益为指导原则。例如太白山利用第四纪冰川遗迹,创建“天然地质博物馆”和建立地质公园,促进了自然遗迹保护和利用的协调发展。

1.2 山地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由于人为活动范围的扩大,自然山地常常遭到生态破坏,有些山地因为进行过度的经济开发而忽视生态环境,不合理开发及原有山体的土壤侵蚀,造成山地林木成活率低,植被受到破坏、景观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原有山地环境的生态稳定,导致生态植被生长不均,水体污染,生态效益欠佳,甚至出现生态系统的恶化。

二、项目背景介绍

2.1 上位规划

赣州市榕江新城是未来发展的市级主中心,榕江新区南部村庄区域位于榕江新城东南侧,其规划目标是以花卉、苗木种植和交易为主,果蔬种植为辅,塑造城市近郊现代农业示范作用,建设产品的交易平台,提高区域的人气,构建城市近郊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本文研究的山体,位于南部村庄区域内中心位置,即榕江新区田园综合体。榕江新区田园综合体地块范围内包括村落建筑、水塘、山林地、农田、部分村镇厂房等。交通以通往村镇的水泥硬化路为主,乡间小道以泥土地形式的田埂路为主,城市主干道纵二路(在建中)南北向穿过。植被主要集中在河道两侧、山林及村庄建筑周围;农田以稻田、果园为主,占场地面积较大。场地内建筑分布较为散落,主要集中在山脚处,建筑风格以红砖、灰瓦、白墙的二、三层现代风格建筑为主,局部保留祠堂等老建筑。

本文所阐述的山地,位于田园综合体内,是项目开发的一部分。山地的生态改造优化不仅要进行生态修复,也要根据田园综合体开发需求,实现山地利用的品质提升。

2.2 气候

赣州市榕江新城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边缘地带,山地特色明显。位于中亚热带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盛行、春夏降水集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酷暑和严寒时间短、无霜期长,年均气温18.1℃,年降水量1200多毫米,年平均日照1300多小时,空气质量优良。

三、山地现状分析

3.1 山地地形概述

项目所涉山体共有八座(图1),山峰主要集中在场地西南部。山体总面积共18.9万平米,4号山体占地面积最大,8号山体海拔最高,山顶标高在140-160米左右(表1)。山地地形变换丰富,西侧山峰起伏变化多样,东侧(8号)一枝独秀,东西两侧山峰夹成两处谷地,两条泄洪渠道南北向流经谷底。山间分布零星建筑,山地中散落零星水塘、洼地。

图1 现状山体分布图

图2 山地植被现状

3.2 山地植被现状

山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局部较为浓密、郁闭度较好;植被以松树类(马尾松)、构树、香樟、竹子为主,其中马尾松林占比70%。植被林木品种单一,缺乏生态稳定性;阔叶树尤其是色叶树种较少,缺少林相特色;林下植被杂乱,疏密不均,地被植物缺乏,局部区域林下裸露较为严重,缺少观赏性(图2)。

山林植被群落组成多样性和稳定性较差,病虫害抵抗能力差,容易爆发季节性病虫害,例如马尾松松毛虫虫害。现状土壤肥力较低,土壤保水能力差,局部风化严重,出现斑秃、板结现象。

表1 山体概况指标表

3.3 山地水体现状

山地内分布大大小小的水塘几十处,大部分为降雨自然形成的坑塘,水体不流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造成水质差、蚊虫滋生(图3)。

3.4 山地现有建筑和道路现状

山地建筑为村民自建住宅用房和生产用房,缺乏基础设施,多已坍塌、破败(图4)。山地道路多为人为踩踏的土路,道路系统不完善(图5)。

图3 山体水塘

图4 山地建筑现状

图5 山地现状道路

四、山地生态改造优化策略

山地生态改造主要分林地、现状宅基地和山体现状水体的改造优化(表2)以及山地生态品质提升四方面,其中林地以不占或尽量少占用为原则,林地占用比例不大于2%。

4.1 山地林木生态改造优化

4.1.1 生态保育,林相优化

(1)生态保留。现状植被梳理,原地保留表现性状良好的植株,对较大规格乔木进行原位保留或结合景观以及建筑进行保留性移植。

(2)生态抽稀、补植。将现有绿带中过于浓密处的上下层植物进行生态抽稀,以满足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空间。增加樟树、无患子、枫香、赣南竹等阔叶乔木和竹类,以及樱花、本地桃等观花乔木,增加上层乔木植物多样性;结合景观规划种植大规格乔木本地榕、樟树等。

(3)生态林带复建。对于现状林带缺失处进行拟自然生态林带恢复、重建,以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丰富动物鸟类微生物生境;提供动物鸟类活动的绿色通道。

(4)林相优化。补充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落叶树种,丰富山地林木色彩。

表2 现状山体改造优化策略

4.1.2 林下激活,景观提升

(1)景观提升。利用高大乔木为背景,丰富林下植被,种植耐阴、繁殖快、管理简单的适生植物,如八仙花、蜘蛛兰、杜鹃、玉簪、石蒜等观花地被,形成林下花海,增强植物景观观赏性。兰花、三七、萱草、八仙花、葱兰等耐荫观花地被可以有效解决树荫下光照弱、病虫害多等综合因素造成林下裸土杂草等问题,达到后期低密度管理养护。

(2)增加鸟嗜花灌木类。吸引鸟类,为其生活活动觅食提供生境和生态通道,结合植物群落多样性,生物防治植物病虫害。

4.2 山地建筑及道路生态改造优化

(1)现有建筑利用,功能附加。山地内现有建筑分散布置,需要对这些建筑进行空间梳理,根据每座山体功能分区不同,利用现有空余建筑或新建功能用房,设置科研用房和配套设施用房。

(2)道路修建。在山林中修建乡间林荫花道、步行小径,滨水休闲步道,山体休闲便道。方便连接山体之间、山体与村庄、山体与周边道路,完善整体区域道路系统。

4.3 水体利用生态优化

(1)净化涵养。结合场地内自然落差,构建对多层级的净水蓄水体系,通过水处理和自然植被对雨水进行合理的收集、净化、调蓄。对山地池塘进行水体净化,增加水生植物群落,建造山体湿地景观,将季节性池塘改造为湿地海绵和雨水花园。

(2)临水绿廊。对水塘岸线优化,通过驳石改造现有驳岸为生态型驳岸,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同时美化岸线,丰富水面空间,利用现状天然水塘和植被综合营造临水绿色廊道。

(3)水体梳理。结合现状,将相邻水塘整合为一个大水面,小型洼地或是小水塘则改造为雨水花园,实现生态与景观观赏性共存。

4.4 山地生态品质提升策略

山地生态改造优化,配合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开发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具有当地特色的山地生态品质。

(1)林下空间梳理。依托山林乔木,建造山林树屋,提供儿童亲近自然的机会。利用地形自然起伏和空间变化,建立户外拓展训练基地,为团体提供户外拓展训练场地。利用空旷场所,为学校、公司提供集体活动场所。

(2)旅游休闲活动。在山地开放空间设置娱乐设施,开展山林徒步、户外烧烤、山林营地等以郊游、娱乐、研学为主题的旅游休闲活动。

(3)亲水设施。依托自然水塘,建造亲水平台、临水木屋临水步道,打造美丽水岸、活力水岸。

4.5 5#山体生态改造优化实例

4.5.1 5#山体现状分析

5#山体位于山地东侧中部,山体总面积为30701.9m2,相林优化面积为18421.41m2,占比为60%。

山体优点:山体局部植被覆盖率较高,林相较为浓密。

山体缺点:林相植物品种单一,现状林主要品种为马尾松,成细条状生长,生长杂乱,局部种植密度较大。现状植被分布杂乱,林下多混乱杂木。现状土质较差,局部硬质化,植被缺失,土壤裸露、风化严重、蓄水力差且肥力低。

4.5.2 5#山体生态改造优化措施

增加阔叶植物,与现状马尾松林形成针阔混合林。阴向山体以常绿林为主,阳向山体以落叶尤其是色叶林为主,丰富林相;林下结合乔木疏密配置耐阴地被及观花灌木。

在密林区域,梳理上层乔木,移去胸径小于8公分长势差的乔木;移除死株、病虫害植株;根据植物生长空间补植、替换式种植乔木(表3)。

在疏林区域,选择性移除下层杂木区,保留生长良好的小苗及灌木,补植耐阴灌木地被;下层无植物区域,补植耐荫灌木地被(表4)。

4.5.3 5#山体道路生态改造优化措施

结合现状碎石道路,打造花林步道,两侧点缀观花乔木地被,使其在林中穿行。

4.6 山地土壤改良和地形修整专项技术措施

4.6.1 土壤改良

图6 林下围合式换土种植示意图

图7 山体坡地挡土墙示意图

表3 5#山体补种植物品种列举表

在风化土壤、肥力不足区域可施加基肥或添加营养土,以此弥补土地贫瘠对植物生长的不良影响,使绿化尽快见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垃圾堆烧肥、堆沤蘑菇肥或其它基肥。

土壤优化改良也可以采取局部换土,根据置换土壤深度不同,选择不同类型植物。不同植被的换土深度建议为:乔木不小于1.5米,灌木不小于0.9米,地被花卉草坪不小于0.5米。

4.6.2 地形修整

根据山体地形针对性施策,采用林下局部花坛式、围合式换土(图6),局部分段设置挡土墙(图7)等形式调整山体坡地,围合种植空间,防止水土流失。

坡地陡峭(坡度(非垂直断面)大于1:3)处设置阶梯式挡墙,分层围合种植空间;坡地平缓(坡度小于1:3)处,局部置石以固化土壤,或林下围合式换土种植;山体垂直断面处,依山势修建挡土墙,美化山体断面的同时保证安全性。

五、目标展望

(1)光影森林。通过生态抽稀、生态补植、土壤修复,构建大绿量的山体森林;丰富植物空间的光影变化,形成光影森林。

(2)林荫绿廊。种植林下植被,修建景观步道,构建植物绿廊和山间休闲和娱乐空间。

(3)亲人水岸。通过修整驳岸,梳理水域两侧绿带,优化水岸植被结构,结合水体营造水岸花廊,丰富水面空间。

(4)多彩空间。根据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要求,配合相关产业发展,营造丰富多彩的绿色空间,增强人与自然的互动,丰富生态体验。

通过本案分析和研究,落实生态改造优化策略,实现山体生态复绿、景观优化,使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相统一,乡村旅游和生态保护相统一。

结语

项目以山地林地、建筑道路、水体山坡为研究对象,多维度的进行生态化改造优化,提升生态品质,实现山地自然环境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同时结合上位规划和田园综合体的开发要求,为打造生态旅游、农业科研等郊野生态产业,提供自然环境的有利支撑,进而实现保护地域自然风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维持郊野生态稳定和激活当地人文活动的结合和发展。

猜你喜欢
山体山地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山地草甸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保水剂在山地核桃园中的应用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