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插花艺术研究

2019-07-24 01:12张玲芝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

摘 要:本文讲述了中国传统插花研习过程中诸如因花择器、自然取材、互盼有情的剪枝、主客使三者互补插作、看花养护延展花貌、插花的意义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的分享,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推进现代人们生活艺术化进程添砖加瓦。

关键词:传统插花艺术;择器;取材;插作;插花的意义

插花艺术是我国一项优美的与人们生活空间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它始自六朝时代,盛行于唐宋两朝,至明朝以后,花学成立,并流传于日韩诸国,可惜发展至清代,因其政治经济的衰落而一蹶不振。[1]新中国成立以后,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治的稳定,经济实力的提升,整个社会关于花艺的文化氛围也越来越浓厚。人们对传统插花艺术这样一门颇具精神享受的艺术创作活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我跟随台湾“人文花道”创始人王国忠老师和台湾“茶境之花”创始人廖纯瑜老师研习花道亦有十个年头,结合自己在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关于插花艺术的教学实践及对插花史料的研习,总结了以下插花的经验和心得,现分享予花艺爱好者,以助长社会插花艺术之优良风气。

1 择器

插花之前,要先挑选合适的花器,广义上来说,作为一般日常生活中插花的容器,它垂手可及,吃饭的碗、喝水的瓶子、储物的罐子等都可用以插花,但专属器物的出现反映出来的是对插花艺术追求的精致程度,不同的材质的器物都有它的艺术语言,如图1盘花《守望》的质感朴实自然,与变叶木的黄绿色调及自然的形态正好相吻合;图2篮花《暗香》的竹篮与自然伸展的蘭叶、清新淡雅的桔梗及曲折的茉莉花枝相搭配,清雅之感自然天成,很符合中国传统插花的“自然美”的意境。

1.1 从材质来看

一个柴烧的陶罐与一个多彩的玻璃罐相比,陶罐就更贴近自然,质朴无华,而多彩的玻璃罐则显得华彩亮丽、工巧精致,前者即便插上一枝不起眼的野花,在花器的衬托下都会熠熠生辉,而后者即使不插花,光看花器就觉得够漂亮了,要插,必须选用形大色艳、能配得起这个罐子的花材来插,否则不容易从鲜亮的花器中跳出来。而插花的主旨是为了表达自然植物的“生命力”,所以,对于初学者而言,建议用质朴的陶质花器,一方面,陶器易得且不贵,另一方面,天然的泥土材质,自然质朴而素净,便于衬托出花草的生机,插花者只需要关心插的花的样子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瓶子与花材的搭配。同样是关于择器的问题,日本插花大家川濑敏郎在《四季花传书》里主张:“初学插花选择土器。”也就是我们说的比较粗的陶器。一是不贵,二是特别素净。[2]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铜铁一类,尚古雅;宋代五大名窑之类,都是插花的珍贵之选;但金银之类贵重金属,过于奢侈,少了一份清雅之味,相比之下,竹木之类,取自天然,朴实无华,若是能做好防水防虫以及防开裂的措施,或是加入内胆使之能贮水,便是插花的好材料。

1.2 从造型来看

大的瓶、盆、缸、鼎之类,适合庄重、隆盛的场合,如厅堂、前台等,而小的瓶、碗、筒、篮则更适清幽、雅趣的较小的空间,如书房、茶室等。

1.3 从季节来看

春天宜用陶瓷类的花器,呈现出大地、原野的感觉;夏天宜用瓷或玻璃类,让人看到水面,感觉清凉;秋天宜用陶或竹、藤类,塑造出秋高气爽之感;冬天宜用深色的粗陶瓶或缸之类,看不到水面,不感觉凉,同时会有一种大地万物枯寂,进入“冬藏”状态之感。

总之,花器是插花作品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插作者创作时要将花器视为作品中与花材融为一体的部分来考虑,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2 取材

在南方寻找花材相对北方较容易,尤其是在有着“东南花都”之称的漳州,漳州科技职业学院不在市区,校内有山,遍种花草树木,校园外亦有梁山鹿水,四季花草很方便取得。因传统插花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崇尚自然之美,所以花店的花经常不是插花者最爱的材料,而那些路边,默默无闻地开着又落了的野牡丹,石头边向着阳光使劲冒出头来的拔契,溪水湖泊边对着小鱼吟唱的山竹,都是插花的好材料。而被园丁修剪得整整齐齐的大路边上的各种几何形体的植物,因其人工味太浓,少了几分天然之趣,若是采下来还会破坏其造型的整体美。所以,还是要选择那种给人以天然趣味的枝叶,其自然流露出来的“生命力”才是最能感动人心弦的。

3 剪枝

剪枝有讲究,一是什么时间剪,二是选择什么样的造型来剪。

剪枝最好是在清晨,花叶上还带有露珠的时候去采,并且采完要立即放入水中,以使花材不易凋谢,所以古画中赏见抱瓶折枝的场景。现在我在课堂上是给学生准备塑料桶,这样一方面能盛水而轻巧耐用,另一方面也比较节约成本。

采什么样的枝条呢?首先,直立僵硬的枝条不采,因其无变化,空间层次感不明显;其次,蓬松散漫的花不采,因其无生气,难以体现自然植物蓬勃的生机。而要采天然而富有变化的,有高低起伏、疏密有致、俯仰呼应、斜正有度的枝条,正如张谦德在《瓶花谱》一书的“折枝”一节所说的“凡折花须择枝,或上茸下瘦,或左高右低、右高左低;或两蟠台接,偃亚偏曲,或挺露一干中出;上簇下蕃,铺盖瓶口;取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态,全得画家折枝花景象,方有天趣,若直枝蓬头花朵,不入清供。”[3]如图3篮花《爱相随》中的枝条,上呼下应,高低错落,在迂回曲折间彰显点线面块的变化之美。明代龚贤画决:“虽向前者必顾后,向后者必应前”,指的就是枝条彼此互盼有情,而不宜各行其道。而讲究插花折枝与画理同工亦是历代插花研究者的共识。再次,折花应折三分开、七分未开之花,因其插完后会有变化,而且是越变越亮丽。若全采开得正好的花来插,则剩下的就是越变越凋零了。然而,有的插花者会选择已开花结实的花材和开得正好的花以及含苞待放的花,来展现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变化,如荷花就经常被拿来这样用。

4 插作

插花者选定花材剪切下来后,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章法来插了。作为基本花型而言,一幅插花作品中首先要插的枝条为“使枝”,它是一幅作品中最长、最能代表整个花型的枝条(也称第一主枝),它的长度为花器的(高+口径)×1.5~2倍+水深,之所以是1.5~2倍,是因为花器有轻盈与厚重、花材有粗细与疏密之别,故使枝的长度得依花器与花材的具体情况而定。使枝的长度若为7,其第二主枝“客枝”则为使枝的5/7,第三主枝“主枝”为“使枝”的3/7左右。主、客、使三者之比例约为3∶5∶7,这个比例来源于我国自古流传下来的洛书九宫图中的术数,又正好与古希腊时期的毕达哥拉斯发现的黄金分割比略同,有一种安定和谐之美,既有变化,又能均衡。但在插到心象花、高兀高据、组合式等花艺创作时,也不一定要遵从这个原则。在空间布局上,应注意“空白出余韵”的效果,让观者能感受得到画面中的草木天然呈现出来的“呼吸感”。在花与器的搭配中,小的花器不宜插得太多太满,而宜插细长而又有奇曲变化的枝条,如果只插一枝,就要选取曲斜而富有韵味的枝条,插两枝则要一高一低,有呼有应,就像从一根枝条上长出来的一样。明代董其昌在《画旨》中就说到“画树之决只在多曲,虽一枝一节,无有可直者,其向背俯仰,全于曲中取之”,又说“二株一叶,必一俯一仰,一欹一直,一左一右,一高一下”。以直衬曲,高低疏密,才能相映成趣。[4]总之,这些都是对于前人的一些审美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无论哪种形式的插法,都应做到均衡、稳定而又灵动而有韵律,而不能头重脚轻或器大枝小。

在掌握了一定的比例和章法后,创作插花作品时,植物的生命感和季节感的体现很重要。就像在茶席间,除了主人和客人之外,花可能就是唯一的有生命的物体了吧,它以它最后的生命,向人们传情达意,向客人表达主人的用心。[5]看到美的鲜花、蓬勃的生命,我们会心生欢喜之情,而看到垂蔫枯萎的花材,我们会感觉惆怅哀思。作为一个茶人,我们要处处为客人着想,把最美的东西(茶汤、器具、声音、空间等)呈现给我们的客人,所以,插花第一个要表现的,是花的生命力。借着花,我们要体现时光的变化,体现明日不再的生命,就像唐代岑参的《蜀葵花歌》所云“今日一花开,明日一花花,今日花正好,昨日花已老”一样,我们应珍惜这每日不同的生命,表现出花的季节感来,让人透过花的生命变迁,感悟人生的变化,珍惜当下。

5 养护

明代张谦德在其《瓶花谱》中说“凡花,滋雨露以生,故瓶中养花,宜用天水,亦取雨露之意”,后又说“不得已则用清净江湖水”。井水“味咸,养花不茂”,这与烹茶之水的选择亦有类似之处,需“轻、清、活、甘、冽”也,其中“活”字充分体现在插花用水中,需其氧气含量丰富,故每日需换新鲜的活水,在供给花材足够的氧气与水分的同时,亦因水中插花一段时间后会滋生细菌,不利于花材吸水的缘故罢。另外,插好的花,夜间需放置于室外或阳台,以接受露水的滋润,也更接受于花材生长的自然气息,这样可以使花材维持更久的生命,若放置于密闭的室内,则很容易凋谢。除此之外,还要防止用油腻之物去触摸擦拭花材,一方面,油脂阻止了花叶表面细胞组织的呼吸;另一方面,有损花材清雅脱俗的气质。同时,还要防止猫、鼠等外界的侵扰,以免损坏花材或花器,若室内空间要插花也要焚香,则两者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香火气熏到花材。[6]至于花材的保养方法,除竹子或芙蓉等以茶叶“杀青”的原理来进行沸水插贮;梅花等木本花材用火烤折处再用泥封伤口;栀子花将枝的根部捶碎(以增大吸水面积)再涂少许盐于伤口消毒再插入瓶等法之外,其他如加蜂蜜、加油汁等方法,有违插花清雅之道,不推荐使用。但现代医药发达,花店里常用的保鲜剂、阿司匹林等药物,自然也可跟随时代的进步而使用,但我亦嫌其不天然,倒也不乐衷于使用,就像烹茶之水为了消毒而加入漂白粉一样。

6 插花的意义

在插花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学生这样问:“老师,为什么要将户外活得好好的那么漂亮的花剪下来插?那它不是很快就要死掉了吗?那样会不会太残忍了?”我会这样回复他:你觉得园艺修剪花材残忍吗?一盘盘漂亮的盆景如果不经由他们“残忍”地去肢断臂,任由其开枝散叶,那就与野外的杂草无二了,那也就不能使其成为作品了,一盆盆被花艺师创作出来的作品,能够呈现在大家面前,是要有生命为此付出代价的(创作者付出它的思想与生命中的一段时间、精力,花草付出它的生命),就像你喝到的茶,也是泡茶人、制茶人与茶叶的共同付出;就像你吃到的一道美食,它也是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厨师等人的共同付出的结晶。所以,我们作为插花的人,更应珍惜这明日不再的短暂的生命,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创造出更美的作品,让其在我们手中迸发更加灿烂的第二次生命。而不是随意剪切,肆意浪费花材。这是作为插花人对花的生命的尊重的最好体现。

7 结语

传统插花不只包含择器、取材、剪枝、插作、养护方面,还包括色彩搭配、花材寓意、内涵意境等诸多方面的讲究,如图4篮花《福寿如意》,佛手寓意“福寿”,灵芝寓意“如意”,百合寓意“百事好合”,竹子的“竹”与祝福的“祝”谐音,四季常青的富贵竹象征“富贵”。加上火红的火龙珠与两个小红灯笼相呼应,衬托过年的喜悦氛围,在插花创作中不只可以多研习插花前辈传留下来的宝贵经验,还可以多从绘画、书法、园林、建筑、音乐等方面吸收营养,勤加练习,多加揣摩,通过多门艺术门类的交叉学习以提高综合素养,触类旁通,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永川.中华插花史研究[M].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出版社,1996.

[2] 徐文治.瓶花之美[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8:89.

[3] 张谦德(明).瓶花谱[M].黄永川,解析.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5:33-37.

[4] 王国忠.花赏[M].台北:云威企业有限公司,2015:44.

[5] 林瑞萱.香 花 挂軸在茶道中的应用[M].台北:坐忘谷茶道中心出版社,2010:42.

[6] 张谦德(明).瓶花谱[M].李霞,编.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张玲芝(1982—),女,湖南浏阳人,讲师,主要从事《陶艺与茶具》《插花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