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形童帽研究及其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

2019-07-24 01:12王星
艺术科技 2019年6期

摘 要:鱼形童帽,是指整体帽身形状模拟鱼类的廓形,具有三维立体的造型特点的帽子。鱼形童帽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主要以鱼形童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鱼形童帽及其在现代服饰中的设计应用的研究,探寻民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点,从而将中华民族传统的造物理念与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以开启现代设计的新思路。

关键词:鱼形童帽;鱼尾帽;服饰设计

1 鱼形童帽研究

所谓帽,《后汉书·舆服志》云:“上古衣毛而冒皮。”《释名》云:“帽,冒也。”《柳树通义》及《说文》:“帽,小儿及蛮夷头衣也。”《隋书·礼仪志》记载:“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纱者名高顶帽。”《唐书·车服志》则说:“乌纱帽者,视事及燕见宾客之服也。”古代称头为“首”,是人的最上端,是智慧的象征。帽子不仅有遮风、挡雨、御寒等实用功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还有特殊的礼仪功能,同时还能带来直观的装饰美感。帽饰是民族传统服饰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童帽,即儿童戴的帽子。童帽具有装饰性,儿童戴上童帽后显得乖巧可爱,同时,童帽还具有实用性,佩戴童帽可以防寒、遮阳、保暖。小小的童帽上凝结着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关爱和最美好的祈盼,祈求神灵庇佑子女平安健康成长。鱼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图腾之一,纵观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史,鱼纹样贯穿始终。鱼形童帽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1.1 各民族鱼形帽的应用概况

鱼形童帽,是指整体帽身形状模拟鱼类的廓形,具有三维立体的造型特点的帽子。鱼形童帽的应用非常广泛。汉族的民间服饰中,儿童喜戴虎头帽、鱼形帽、五毒帽等,南北同俗,不分轩轾;改土归流后的土家族儿童的服饰特色突出表现在帽子上,而鱼尾帽是土家族幼儿冬天常佩戴的帽子;依山傍水、渔猎为生的云南文山壮族土僚支系的儿童,多佩戴金鱼造型的鱼形童帽;侗族童帽多用做工精湛的银饰装饰,侗族的鱼尾童帽上多镶嵌各种主题的银饰;山江苗族的鱼形童帽象征繁衍和富余。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区的白族童帽,以鱼尾帽为母体,演变出虎头帽、猫头帽、狮子头帽、兔子头帽、青蛙帽、老鼠帽等多种形式。[1]

鱼尾帽并不仅限于儿童佩戴,一些地区的女性也佩戴鱼尾帽。楚雄彝族少女多佩戴拼布装饰马缨花的凤凰帽或鱼尾帽;洱海附近的白族少女都喜欢戴一种用两片鱼尾形的帽帮缝合而成的帽子,帽身像一只凤鸟,后部呈鱼尾状,这种帽子一般被称为凤凰帽或者鱼尾帽,[2]少女戴这种帽子不仅有装饰的作用,又是未婚的标志。

1.2 鱼形帽的文化内涵

1.2.1 鱼形帽体现了渔猎民族对鱼图腾的崇拜

鱼形帽体现了渔猎民族对鱼图腾的崇拜。“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意思是它的亲属,它的标记。图腾崇拜是原始人把某一动物、植物或非任何物件认为是他们的祖先或者保护神,并对其进行崇拜的行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鱼是靠水而居的古代先民的食物来源,因此渐渐衍生出一种对鱼的图腾崇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鱼文化始于旧石器时代,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依《山海经》之例,被称为“珥鱼人面”。人面与鱼纹的组合出现,肯定与当时的渔猎经济有关。研究者张光立等认为,这是一种鱼形的帽子,或者说是巫师专用的鱼形帽子。[3]人面鱼纹图形可能是较早的图腾文化产物。直到今天,我国的少数民族还或多或少保留了受鱼图腾的崇拜影响的痕迹:布依族神话史诗《安王和祖王》中认为人类的祖先是大鲤鱼投胎出生;善于渔猎的黑衣壮族自古以来保持着对鱼图腾的崇拜,他们认为人死后会变成鱼,鱼投胎再变成人;水族认为自己是鱼的后代;白族先民对鱼、螺有图腾崇拜,白族少女佩戴鱼尾帽可能是先民对鱼的原始崇拜。

综上所述,依山傍水居住的民族大多以捕鱼为生,鱼作为他们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而然成为他们的图腾崇拜对象。鱼形帽体现了渔猎民族对鱼图腾的崇拜。鱼形童帽造型生动活泼,具备防护的实用功能的同时,又展现出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拜。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2.2 鱼形童帽表达了对子孙繁衍的美好祈盼

鱼形童帽除了反映各族先民对鱼图腾的自然崇拜,还表达了对子孙繁衍的美好祈盼。文学家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指出:“这一象征意义起源于鱼的繁殖能力很强,而且与原始人类的崇拜生殖、重视种族藩殖直接相关。”苗族人崇拜鱼,将鱼视为龙,并认为鱼、龙可以互换,鱼象征着多子、富裕,代表了苗人心中美好的愿望。汉族认为鱼象征多子。在民间的饰物和服装图案中,鱼的吉祥图案经常出现,如象征着生殖繁衍的鱼戏莲、象征着高升和吉利的鱼跃龙门等等。由此可见,小小的鱼形童帽蕴含着深刻的內涵寓意,寄托着人们对子女的美好祈盼。

2 鱼形童帽元素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鱼形帽配色大胆、图案精美,工艺精巧,本身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它的表现形式和艺术魅力经久不衰,可以给当代服装设计带来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色彩方面,鱼形童帽的配色五彩斑斓、绚丽大胆,以大面积无彩色衬托高纯度色彩的配色方式,值得学习借鉴。很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制作带有民族风情的系列时,常用这样的配色方式,例如Jean Paul Gaultier(让·保罗·高提耶)2010秋冬女装成衣系列,充满民族风情,设计师将摩洛哥、印度、俄罗斯、希腊、中国等充满异域风情的元素拼接混搭,服装上大面积使用白、黑、灰和卡其色等无彩色为主体色,搭配高纯度彩色配饰,表现出夸张、诙谐又充满前卫感的风貌。

图案方面,许多国际服装品牌都曾运用鱼作为灵感来源进行设计,其中主要用两种方法为主要装饰手段:一种是直接运用鱼的造型作装饰;另一种是直接运用鱼鳞纹作装饰。

直接运用鱼的造型作装饰。鱼形童帽上的图案多处使用异物同构的方式,将不同元素组合在一起,表达更加丰富的内涵。例如,Alessandro Michele(亚历山德罗·米歇尔)执掌下的Gucci(古驰)2016秋冬的成衣,大量使用中国传统虎头帽的图案,通过夸张变形、异物同构等设计手法,信手拈来一般将中国传统虎头帽上的元素像标语一样贴在服装上。大衣后背上的虎头帽图案,用两尾锦鲤做虎头上的耳朵、胡须和脸颊,蝴蝶做老虎嘴,这种多种动物同构的手法不仅增加了吉祥的寓意,而且显得非常诙谐生动、活泼有趣。

直接运用鱼鳞纹作装饰。这种装饰方法经常运用于服装设计中。例如,Junko shimada(岛田顺子)2017春夏女装系列,直接使用了鱼鳞纹,通过印花、不同材质的堆叠表现出飘逸灵动的美感,CHLO?(克洛伊)2016秋冬女装系列则在飘逸柔和的款式上用彩色布料拼贴鱼鳞纹的图案,整体感觉活泼轻盈。

面料和材质方面,置换或改变后会给设计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例如Vivienne tam(谭燕玉旗下品牌)2015春夏系列,设计师在针织网眼材质上做刺绣装饰,效果更佳通透,配合底层叠穿的内搭,层次更加丰富,服装传递的意境感更强。Gucci2016秋冬系列,设计师将传统虎头帽惯用的梭织面料和针织材料做了置换,而虎头的眉眼五官则保留梭织刺绣图案装饰,织线独有的毛茸茸效果增强了帽子的装饰性。此件帽子将传统童帽和现代帽饰结合得非常巧妙。

配件方面,鱼形童帽上的配件也可以应用于服装的搭配和设计中。例如,穗子不仅可以做胸针、耳环、挂饰等局部配件,流苏穗子也可以作为服装主体的一部分大面积使用,例如Marchesa(玛切萨)2013春夏女装系列。流苏为服装增加了一份东方神秘的韵律和动感,穗子材质也不仅限于丝线、棉线等线类,也可以用珠片、皮条等材料置换。

3 鱼形童帽元素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及意义

3.1 为现代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拥有丰富而宝贵的素材,鱼形帽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儿童的首服,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存在的合理性。鱼形童帽的图案精美、配饰多样、色彩艳丽、制作精良,具有强烈的装饰作用和深远的文化价值,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当前,我国处于全球化进程,机遇与挑战、希望与危机并存。只有坚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弘扬中国传统美学,将民族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才是做有中国特色的设计的正确方向。

3.2 丰富现代设计的文化内涵

中国设计应该更具中国特色,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作用下,世界日趋同质化和一体化,许多国家现代化道路的第一步就是服装西化。虽然欧洲的工业革命使西方服饰形制成为当今世界最主要的服饰形态,但不代表世界服饰也必须一体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终将通过对自身文明本源的认同和回归来走向世界。世界服饰文化的差异性是艺术工作者最宝贵的文化资本。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不仅符合国际上猎奇逐异的流行表象,而且能凸显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

3.3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继承,在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今天,想要让中华民族特色绽放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将时尚与传统结合,将传统融入现代,符合这样标准的设计才能被市场接受。创新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关注,反过来带动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将鱼形童帽的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是二者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必由之路。中国的服饰文化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中华民族服饰经历过数次大规模变革和交融,大量吸纳异族文化和元素。中国少数民族因其封闭性,服饰的特殊性和特色得以保留下来。当今世界,科技、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多元文化不断碰撞,给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带来强烈的冲击,少数民族的传统技艺以及其蕴含的文化急需保护、传承和发展。

4 结语

鱼形童帽具有悠久的历史,体现了渔猎民族对鱼图腾的崇拜。鱼形童帽应用广泛,是人类不断适应、改造自然的产物,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一针一线间都蕴含着对孩子的深深爱意和美好期盼。虽然鱼形童帽元素在服装中的运用案例非常少,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相似的设计范例中类比得出具有共性的设计方法,在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传统和现代衔接时最合适的结合点,对其进行艺术化的放大以及与现代审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曹鸣喜.原生美术新论:中国民间美术的现代艺术价值研究[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245.

[2] 管彦波.文化与艺术:中国少数民族头饰文化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45.

[3] 张光立,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出土史前人形彩绘与陶塑初释[A].中国史前考古论集[M].科学出版社,2003:413.

[4] 常丽霞,高卫东.鱼形图案在我国民族服饰中的文化寓意[J].纺织学报,2009(09):106-108.

[5] 张建敏.布依族服饰、蜡染中的鱼图腾崇拜与审美特征[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01):96-99.

[6] 雷圭元.中国图案作法初探[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

[7] 鄭军.中国传统鱼纹艺术[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星(1989—),女,硕士,艺术专业,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助教,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师,主授课程:民俗服饰设计、女装设计,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