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夫人地券碑》与《宋故郭公地券碑》比较研究

2019-07-24 01:11李周强
艺术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墓志

摘 要:买地券是古时丧葬文化中为亡者购买阴间土地的契约凭证,类似生人的土地使用证,以保证他人对亡者墓地的所有权不可侵犯。鉴于唐法森严以及其对于书法意趣的损伤,宋人力避唐法,崇尚主观意趣而不拘泥于法度。地券这些民间书写及凿刻法度同样是传统文化中不可偏废的一种美,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宋代地券;墓志;《熊氏夫人地券碑》;《宋故郭公地券碑》

1 地券简述

买地券,亦称地契、扩记、墓记、墓契等。买地券是古时丧葬文化中为亡者购买阴间土地的契约凭证,类似生人的土地使用证,以保证他人对亡者墓地的所有权不可侵犯,通常附有道教的制鬼符篆,带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特征。“一般在‘斩草破土时埋入墓中,通常置于墓室,或放于通道或近墓门的地方。”[1]

买地券源于西汉,盛于东汉,唐宋以降传布于大江南北。券文刻写或笔写于砖、铁、铅板、石板等硬化的物品上,以便于墓中久存。“地券由两汉土地私有买卖的契约衍化而来,后历代均有出土。”[2]

地券文多以“维黄”或“维”字开头。由于“多出自民间的术士之手,文字水平不高,虽有底文可据,但一经写出,常常词不达意”。[2]

“今见两宋时期买地券所记墓主身份有官员和平民。平民可分成两类,一种是普通平民,另一种是特殊平民或者叫他们地方精英。特殊平民中包括秀才、进士、太学生、乡绅、地主等。他们虽不是官员,没有官位,但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却是在地方上特别受尊敬的人物。他们属于有文化和有见识的知识阶层,甚至有些还来自地方上的显赫家族,并且在当地还形成了一定的势力,属于地方上的精英阶层。”[3]

鉴于唐法森严对于书法意趣的损伤,宋人力避唐法,崇尚主观意趣而不拘泥于法度。“我书意造本无法”成为宋代尚意书风的最好诠释,长于表情达意的行书就成为宋代书法的主流,并能“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讲求法度的楷书在宋代也受到“尚意”书风的影响,多参入行书的笔意,但总体上仍没有脱离唐楷的特征。宋代地券书法虽为楷书,但往往夹杂有篆隶和行草的笔意,完全不同于宋代楷书的风貌,并且其风格多变,每券一品,绝无雷同。

下面对宋代地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熊氏夫人地券碑》与《宋故郭公地券碑》两券书法风格进行对比。

2 两个地券简述

《熊氏夫人地券》碑刻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十年(公元1141年),字体为楷书。高40厘米,宽度49.5厘米,厚度3.5厘米;石质是青石,原石现藏于北京大有名堂。

此碑分为碑额和碑文两个部分,中间以线条隔开。上半部分是碑额,在碑文的正上方,有“熊氏夫人地券”6字。特征近于唐代楷书,结字偏长,点画方正,其字体明显大于碑文字体,置于地券的正上方作为标题,简单明了,表明地券墓碑主人的姓氏。

下半部分是地券碑文,碑文带界格,共15行,刻字的有14行,每行大约有15个字,字数不等,大约共有215个字。章法上采用了竖有行而横无列的表现手法。

碑文的第一行中有“维皇宋绍兴十年”的文字,记载了刻碑的时间,即南宋宋高宗时期,绍兴为宋高宗的年号,绍兴十年(公元1141年)。第3行和第4行中“□□□县富城,乡梨塘里西坈保殁故熊氏,娘享年五十一岁”记载了墓碑主人的所在地、姓氏、性别和年龄,后面也记载了墓碑的主人逝世的详细时间。

从“其地东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壬,癸上止青天,下止黄泉永为亡人万年塚宅……到急急如律令”记载了墓穴的方位。“‘甲乙代表季节是春季、方位是东方、五行是木;‘丙丁代表季节是夏季、方位南方、五行是火;‘庚辛代表季节是秋季、方位西方、五行是金。”[4]“甲乙”“丙丁”“庚辛”等是我国古代道教在对传统风水方位进行描述时常用的词。地券后3行的文本内容是:希望神仙保佑墓葬主人在阴间年年安好,不受妖魔鬼怪的干扰。“急急如律令”是道士或巫师在施法之后的结束语,意为此事着急,不可耽误,火速办理。地券最后的“书人天官道士,保见人岁月主者”记载了写碑的人为“天官道人”,并保佑墓穴的主人所有权不受侵犯的愿望。

拓片释文:维皇宋绍兴十年,发□□□□□,辛丑朔初六日丙午,本貫洪州,县富城乡梨塘里西坈保殁故熊氏□娘,享年五十一岁。爰于今年七月二十四日倾辞世寿命往泉乡昨用钱财万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文,告自开皇地主五,土地神买得土坤山癸向阴地一穴。其地东止甲乙,南止丙丁,西止庚辛壬,癸上止青天,下止黄泉永为亡人万年塚宅。应有前亡君子,后化女人並为邻里,伏尸固器不得妄来,呵啧如遗此约送付汝□,急急如律令。书人天官道士,保见人岁月主者。

《宋故郭公地券》碑刻于北宋宋徽宗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高度为41.5厘米,宽度为37厘米,厚度为1.8厘米;石质不详,原石现藏于北京大有名堂。

此碑的碑文分为碑额和碑文两个部分,中间亦用线条隔开。上半部分为碑额,在地券碑文的正上方有“宋故郭公地券”6个大字,结字天真、古拙,笔画随意。其字体明显大于正文字体,且放在地券的正上方作为标题,可直接让人了解此碑的年代和地券墓碑的主人。

下半部分是地券碑文,刻石刻界格11行,刻字12行,每行10字到17字不等,大约180字。同样采用竖有行横无列的章法,表明其不像碑刻那么庄重。最后一行刻于界格外,界格刻画草率宽窄不等,尤其上部交界处皆划出界格,可见工匠的匆匆急就之心。文本内容的意思大致上与《熊氏夫人地券》类似,在这就不再详细地多作解释了。

释文:维宣和七年,岁次乙巳十一月戊辰朔二十六日癸巳□□年。新经县大□□□□□□仙□伴大□居唯□□先□□大即行年六十八岁,□不□日出不□时田□□□□花,路逢仙人赐酒,日醉迷云□□□,今用维九千九百九十九贯又于开皇地主□买得钦风乡归里杨梅峡艮山庚向阴地一穴,东止甲乙青龙,西止庚辛白虎,南止丙丁朱雀,北止壬癸玄武。上止皇天,下止黄泉,内方勾陈,与亡人千万百年为宅,□□□买地人:张坚同。保见人:李定辰。交钱人:功曹。书契人直蒋。

3 两个地券的对比

3.1 刻工比较

从宋代开始,民间就出现了刻石作坊。这两块碑都为民间石刻坊所刻。不同的是《熊氏夫人地券》是用“双刀”刀法所刻,刻出的线条刀口清晰,刻工精准,点画精美,与“唐代楷书”的刻工类似,形成了一种端庄之美。《宋故郭公地券》多用“单刀”刀法所刻,刻出的线条粗细相差之大,还多用到补刀的方式。有的线条还冲出界格,刻出的风格与,汉代的“刑徒砖”风格类似,形成一种自然之美。

3.2 笔法比较

《熊氏夫人地券》的用笔方法如下。起笔:侧锋起笔使笔锋外露,以见棱角。行笔:侧锋起笔后,随即绞转笔锋变侧为中,主锋居中,万毫齐发;行笔干脆爽利,有提按变化。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转折处用绞转笔法,有行书笔意。

《宋故郭公地券》的用笔方法如下。起笔:中锋起笔,使笔锋内藏。行笔:中锋起笔,提笔行进,行进中逐次平推,在逐次平推中可以根据线条的线律类型(匀速或变速)变换行进速度,主要表现圆笔线条的苍茫和率真的效果。收笔:用藏锋或漏锋,有隶书笔意。

3.3 结体比较

这两块碑的结体相同点:都为斜画紧结。不同点:《熊氏夫人地券》在结体上属于平正类型;地券字体多平中生奇,稳中寓险。《熊氏夫人地券》的点画峻厚,多力丰筋,点画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变化无穷。主要特点是由方趋扁,如“十”字、“地”字,抑左扬右;端正局方,如“百”字。整个地券中字体的结构方正雄俊,字字异态。《宋故郭公地券》在结体上属于放纵类型,由于“地券”的使用人群之大,又因使用人群的特殊性,所以它既有当时的官方书体共性的一面,也有它个性的一面。《宋故郭公地券》点画细劲,笔势圆畅,点画大小随势变化,不拘小节。如“九”和“百”字转方为扁,整体结构取右上之势,灵动飘逸;如“地”字变方为长,“九”字头中间一竖主笔突出,与下面的“十”字浑然一体,结构天成。

3.4 章法比较

这两块碑的章法相同点是都有界格,上纵有行,横无列。不同点:《熊氏夫人地券》的章法,主要特点是字字独立,于规矩之中见变化。《宋故郭公地券》章法因势布局,行气敬侧,字体大小疏密,任意为之,字体的大小错落与“字组”融为一体,自然天成,这种章法也叫“破界法”。

4 结语

通过以上比较分析,本文分别对《熊氏夫人地券》与《宋故郭公地券》书风形成的自然条件、人文因素、审美情操等社會外部因素,笔法特点,结构特征,整体章法等书法内在因素进行了探讨,为我们窥探整个宋代地券书法的审美标准与特征奠定了基础。

这些民间书写及凿刻法度同样是传统文化不可偏废的一部分,其中有许多可汲取的养分。丰富多彩的买地券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可谓一券一奇,每一通地券都会为我们的创作提供宝贵的养分。只是我们该如何挖掘其中的艺术要素,还需更多的史家及书法创作者去探索。

参考文献:

[1] 刻春沂.刘民家藏朗微通书(卷四:丧菲篇·新草破土论)[M].北京图书馆藏,1981.

[2] 张传玺.契约史买地券研究(导言)[M].中华书局,2008.

[3] 吴丹丹.两宋买地券研究——以使用者社会阶层分析为中心[J].文山学院学报,2018(5).

[4] 马汉麟.中国古代文化常识[M].新世界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周强(1995—),男,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北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方向:书法与篆刻学。

猜你喜欢
墓志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辽耶律公迪墓志考
辽代《韩德让墓志》疏解
南阳出土两方唐代墓志
辽《杨从显墓志》补考
辽代《耶律弘礼墓志》考释
从《贾养材墓志》观明末之二三事
金《张岐墓志》考释
辽《冯从顺墓志》考释
辽代《马审章墓志》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