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交互体验

2019-07-24 01:11丁玉
艺术科技 2019年8期
关键词:未来科技

摘 要:本文对沉浸式艺术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梳理,同时基于两个艺术现场一个是国外的沉浸式艺术的先锋者“team lab”团队在东京举行的“Borderless”展览,另外一个是今日美术馆举行的“zip未来的狂想”沉浸式展览并在梳理的过程中了解当下艺术界发生的虚拟交互的沉浸式现场。论述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走向未来时代的审美艺术;第二部分:沉浸式艺术的概念;第三部分:沉浸式艺术现场;第四部分:思考与批判——“陌生化”和日常物的嬗变。通过这四个部分试图解释当代艺术中的沉浸式艺术。

关键词:科技;沉浸式艺术;未来

1 走向未来时代的审美艺术

沉浸式艺术的全球先锋者——team lab的创始人猪子寿之(Inoko Toshiyuki)接受采访时曾指出,科学能改变人类对世界的看法,艺术也行。沉浸式艺术的出现,在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面对当下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对艺术领域的影响体现:首先,扩充了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法,新的媒介方式应运而生,如3D扫描和打印技术,以糅合灯光、音乐、剧场等多种媒体为艺术呈现方式的沉浸式虚拟现实等。其次,艺术表达不再是像80年代的藝术家对现实生活、精神追求进行批判,当下的艺术创作者更多的是将个人经验与大众视觉符号以及图像结合,他们把自己贴身的在日常利用最新产生的媒介转换为表现手段,将这样的作品带入公共领域。最后,“个人的创造仍然是未来艺术的主要方式”。自“85后”步入现代社会,艺术家不再以群体的身份活动,对新一代的艺术创作者来说,由于身处时代的超前性,他们揭示的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都生动地反映着他们对当下生活产生的体会。

2 沉浸式艺术的概念

“沉浸式艺术是让观众置身于艺术家设置的特定的一个空间内,运用灯光、音响、艺术家本身的表演以及影像等元素,为观众打造一个有别于现实生活的另一空间。沉浸式艺术着重的另一点即为观众与艺术作品存在大量的可互动性。艺术元素的动态方向、形式都会因为受众的一举一动而改变,或者与受众直接对话、互动。”

3 沉浸式艺术现场

3.1 Teamlab

创作团队是由跨界成员组成,包括数学家、建筑师、工程师、CG动画师,团队由最初的4人到400人以上的规模,而且让他们蜚声世界的正是不同于传统的展览方式,梦幻的沉浸式体验。当然,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及对展览内容的陌生化处理使得展览不显得空洞和表面,而是更多地述说着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未来的主题。

3.2 zip未来的狂想|小米·今日未来馆

“zip未来的狂想”以“.zip”的主题展开,对未来想象的解压,展览内容以多种格式的形式出现,通过片子的剪辑、电脑软件的使用、各种型号的投影仪的使用,单频还是双频或者是多频道,音响设备的细密要求,对空间的改造,这些都是艺术家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进行的艺术探索。

4 思考与批判——“陌生化”和日常物的嬗变

关于“陌生化”这一概念,维克多·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在《作为手法的艺术》等文章中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在文学使用中,“陌生化”是与“自动化”相对立的。动作一旦成为习惯性的就会变成自动的动作。这样我们所有的习惯就退到无意识和自动的环境里,而“陌生化”就是力求运用新鲜的语言或奇异的语言,打破这种自动化语言的壁垒,给读者带来新奇的阅读体验。“陌生化”并不只是为新奇,而是通过新奇使人从对生活的漠然或麻木的状态中惊醒过来,亢奋起来。①

关于“日常物”的嬗变,很多人在面对当代艺术品会有这样的感悟。为什么“我”看不懂这个东西在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的东西会成为艺术品?马塞尔·杜尚的《泉》小便池从日用品—现成品—艺术品成为世界艺术史上改变艺术创作走向的艺术品,在迪基的艺术体制论的观点中,小便池除了是艺术体制赋予日用品以身份成为艺术品合理后,更多是因为杜尚打破了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使得日用品有了成为艺术品的可能性,进而消解了传统艺术观念对艺术媒介、艺术题材、艺术内容的限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使得新技术、新媒介的应用成为可能。

综合以上的两个概念,沉浸式艺术展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声、光、电等媒介,将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无论是自然环境、生活场景,以令人惊讶的姿态重现在人们面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将人们的视网膜从固定的认知模式中跳脱出来,给予新的视觉冲击,在这样的语境下思考未来世界的可能性。在未来世界,当马斯洛提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性需要、尊重需要都被人工智能满足后,剩下的最后一项需求——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自我探索与开发,是不是可以通过这种“非理性”的审美价值的满足重新唤起我们对自身意义的思索。

注释:①百度百科“陌生化”词条。

参考文献:

[1] 李曦.沉浸式艺术的起源及发展[J].劳动保障世界,2019(05):72-73.

[2] 程海英.当代艺术——沉浸式体验[J].汉字文化,2018(09):113.

[3] 李晓峰.批评家的批评与自我批评——2003上海春季艺术沙龙“论坛”文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丁玉(1994—),女,四川宜宾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硕士,研究方向:艺术管理。

猜你喜欢
未来科技
笔中“黑科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