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国,张先明,唐广新,曲作军,杨志敏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 黑龙江 双鸭山 155100)
病例一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各种病因引起的AP患者合并肝脏功能损害进行能谱吸收曲线检查,其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21~81(45.2±9.4)岁。
病例二组: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间进行体检的脂肪肝患者100例,这些患者无急性肝炎、胰腺炎病史;无肝功异常,对以上患者进行肝脏能谱吸收曲线检查,其中男性46例,女性54例,年龄19~68(40.3±8.7)岁。
患者取仰卧位,双臂举过头顶,进行吸气后屏气进行全肝扫描。采用GE能谱CT DiscoveryCT750HD(HDCT)扫描机。均采用能谱扫描模式(GSI);螺距:1.375:1,准直宽度0.625mm×64;管电流约为550mA,管电压为高低能量(140kVp和80kVp)0.5ms瞬时切换。所有患者原始资料均分别应用QC图,单能模式(Mono70 keV)及混合能量全数据模式(GSI DataFile) 重建。
扫描完成后采用标准算法重建成层厚和层间距为1.25mm单能量(70keV)图像及混合能量全数据(GSI Data File)图像;将GSI扫描后图像传至Advanced Workstation(ADW4.7GE Health)工作站;ADW4.7工作站的能谱图像分析软件GSIviewer上进行分析,测量单能量(70keV)图像的肝脏、脾脏、腹膜后脂肪的CT值;测量全数据(GSI Data File)图像能谱吸收曲线(spectral HU curve),标记肝脏(红色)、脾脏(蓝色)、腹膜后脂肪(黄色)的能谱吸收曲线,测量肝脏的ROI要避开肝内血管。由两位CT室影像医师(分别从事CT影像诊断12年及19年)分别进行测量,意见分歧时经协商达成一致。
应用SPSS2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方法,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重建模式图像评分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
2.1 能谱扫描模式(GSI) 图像中单能量(70keV)图像测得的CT值与常规CT扫描CT值相近。为了减少患者接受射线剂量,未对患者进行常规CT平扫,而是直接用GSI70keV单能量图像的CT值代替常规CT扫描的CT值。在急性胰腺炎(AP)中,伴肝脏损伤肝功各项指标均改变:表现为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白蛋白的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肝功能衰竭,影响其病程及预后。在肝损伤中,常规CT平扫,肝脏密度低于脾脏密度约2~33HU,而在单纯脂肪肝中肝脏密度低于脾脏约5~45HU,单纯CT值不能将肝损伤与脂肪肝进行鉴别。(见图1、图3)
2.2 能谱吸收曲线(spectral HU curve)能很好的分辨肝损伤与脂肪肝,胰腺炎组94例肝脏能谱吸收曲线为弓背向下的曲线或平直曲线,其中有部分病例不同区域内有不同的能谱曲线(如合并弓背向上的曲线),考虑在肝损伤的基础上合并了不对称性脂肪肝;有6例为弓背向上的曲线,其中有4例为本身肥胖体质,考虑脂肪肝合并了胰腺炎;有两例患者为标准体重产生了弓背向上的曲线,考虑为弥漫性肝损伤合并了一过性脂肪肝,在治疗后肝脏密度明显升高,能谱曲线亦变平直。单纯脂肪肝组能谱吸收曲线均为弓背向上的曲线。两组间数据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因此将急性胰腺炎时,合并弥漫性肝脏密度减低(低于脾脏CT值),伴能谱吸收曲线为弓背向下或平直的曲线作为肝损伤的诊断指标(图2红色曲线),而脂肪肝的能谱曲线为弓背向上的曲线(图4红色曲线)。
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逐年升高,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肝功能损害虽然不是AP的直接致死因素,但其与AP的严重程度之间往往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治疗急性胰腺炎时要注意对肝的保护性治疗。早期诊断AP、早期诊断肝损伤、早期积极的药物干预、稳定内环境、液体复苏、维持正常的心肺功能、加强全身营养支持以及避免使用具有肝脏毒性的药物等,对AP并发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需要肝损伤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能谱曲线解决了这一问题。
急性胰腺炎时,肝脏CT值低于脾脏,能谱吸收曲线为平直或弓背向下的曲线,并且此曲线位于脾脏能谱曲线的下方,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合并弥漫性肝损伤的诊断指标。为肝损伤的早期治疗,急性胰腺炎的快速治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此组研究受病例数的限制可能还存在误差,在今后的工作中还要增加病例数量的研究,增加样本数据,对此研究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