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弱势成因及2019年男篮世界杯备战策略研究

2019-07-24 09:33黄冠峰郭洪亮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男篮欧美中国队

黄冠峰 ,郭洪亮

(1.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福建 莆田 351254;2.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中国男篮自1994年首获世锦赛第8至今已整22年,这一期间国家男子篮球队整体实力处在以第8名为上限的踏步与下探的徘徊之中.不是一支逐渐走强的球队,也不是一支水平稳定的球队.在职业化改革、联赛繁荣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男篮与国际大赛对手的差距有多大,中国男篮大赛成绩不升反降的原因究竟在哪?因此,以史为鉴,本研究针对中国男篮弱势成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并“对症下药”,以期研究这些问题,能够在备战2019年男篮世界杯过程中为国家男子篮球队走出低迷、走向复兴,提供研究参考.

1 中国男子篮球队与欧美球队的差距分析

21世纪以来8次世界大赛(5届奥运会,3届世锦赛),中国男篮与欧美球队共交战40次,战绩为4胜36负,胜率为10%,差异具显著性意义.可见,中国篮球的落后,主要体现为与欧美球队的差距.为此,本研究采集了中国男子篮球队8次世界大赛与欧美球队的所有比赛数据,以得分为因变量,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法,对影响得分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1.1 逐步线性回归分析

篮球比赛中得分是决定胜负的唯一依据,为了探讨球队得分(因变量)与其它常规技术指标(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先拟合出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而对回归方程进行比较和分析[1].篮球比赛常规指标主要包括得分—Y;进攻篮板—x1;防守篮板—x2;总篮板—x3;助攻—x4;抢断—x5;盖帽—x6;失误—x7;犯规—x8;总命中率—x9;两分命中率—x10;三分命中率—x11;罚球命中率—x12.其中,盖帽为球队被对方盖帽次数,因变量均为得分比例(即得分/两队得分之和)x100,以消除因比赛得分悬殊造成的误差,对以上12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可得到中国队与欧美球队的两个回归模型.

表1 中国队得分与其影响自变量的回归结果一览表

近8次世界大赛,中国队得分与自变量的各项指标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后,可得到拟合回归方程:Y1=20.695+0.296×防守篮板+0.571×抢断-0.249×失误+17.563×两分命中率+13.070×三分命中率+7.203×罚球命中率.

该回归方程的可决系数R2=0.7623,其反映出因变量得分比例中的76.23%可以用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来解释.并通过相关统计诊断进行考察,方程并无多重共线性,可认为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

表2 欧美球队得分与其影响自变量的回归结果一览表

同样的方法,把欧美球队(中国队的比赛对手)看做一个整体,可以得出欧美球队得分(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各项指标数据的拟合回归方程:Y2=37.717+0.391×防守篮板+0.335×抢断+0.161×助攻-0.375×失误+13.454×两分命中率.

该回归方程的R2=0.7596,反映出因变量得分比例中的75.96%可以用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来解释.经统计诊断考察,方程并无多重共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也比较理想.

对上述两个回归方程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影响中国队得分的自变量有6个重要指标,影响欧美球队得分的自变量有5个重要指标.其中,防守篮板、抢断、失误与两分命中率是影响得分的共性指标.3个不一致的指标中,三分命中率与罚球命中率,对中国队的得分影响较大,说明中国队的得分结构更复杂.助攻对中国队国际大赛的得分贡献不明显,而对欧美球队的得分贡献影响较大,说明欧美球队战术配合质量更高,打法更具团队性,这一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论一致[2].此提示中国队的助攻能力有待加强.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两个回归方程中有多项指标是一致的,但相同的指标双方的系数差异不一样,正是这种差异,决定了中国队与对手不同的得分能力和不一样的胜率.根据不同的回归模型和系数差异,结合定性分析,可以认为:近8次世界大赛,中国队的防守攻击性不够,防守能力还无法达到与对手同样的强度;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中国队的技战术运用能力有限,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不如对手;尽管中国队有一定的内线优势,三分命中率对中国队得分有重要影响,但中国队三分命中率不高,3分球投次和3分球得分都比较少,还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内外线结合的球队.这是近8次世界大赛上,通过定量研究可以发现的问题,也是21世纪以来中国男篮与欧美球队存在的主要差距,其原因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

2 中国男篮弱势的成因分析

中国男子篮球队在国际大赛上与欧美球队的差距,仅从技战术层面上分析是不够的,原篮协主席李元伟表示:“中国男篮的糟糕表现,不是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是综合性因素造成的.”这种综合性因素,笔者与课题组结合专家访谈和调研后认为,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 训练学的视角

中国男篮与欧美球队的差距,训练水平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职业化改革后,国家队队员源自俱乐部,运动员接受的训练主要包括基础训练、俱乐部训练和国家队训练三个部分.从训练学的角度溯源,基础训练阶段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层教练员业务水平执教能力普遍偏低,多数教练员知识的更新换代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训练水平难以上台阶;二是过早进行专项化训练,不重视青少年素质发展的敏感期,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3],导致少年运动员成年后没速度、没爆发力、缺对抗能力.成为职业球员后,俱乐部训练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先进的技战术理论.“马太效应”警示:克服弱势更弱的基本思路是训练理念创新,这样才能使弱势项目的训练走出误区、走向强势[4].“小、快、灵”是半个世纪前中国男篮的独创理论,之后中国篮球的理论创新几无建树.受制于理论创新力不足,技战术训练手段、方法的创新同样贫乏,甚至有些运动员急需提高的某些素质,没有国外体能训练师,国内教练还把不准训练手段;俱乐部训练的主要问题:一是CBA教练员是高危职业,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合作极具不稳定性,多数俱乐部教练经常变换,这种不稳定性从训练学上看,对运动员的系统训练和竞技能力的持续提高影响较大.二是CBA是一个外援主导比赛的联赛,多数本土球员没有太多的硬战表现机会,技术不经千锤百炼和比赛检验,难以形成实用的特色技术.联赛机制和训练体系的落后使得最能锻炼、提高运动员个人能力的职业联赛,在我国并没有真正成为运动员提升实力、挖掘潜力的平台,一些身体天赋出色的球员,在联赛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培养,上场时间有限,成长过程缓慢,没能达到与之相匹配的高度;国家队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1)训练的针对性不强.国际大赛上中国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破紧逼防守能力差、篮板球能力弱、投篮命中率低、后卫线弱势、体能不足[5].这些问题反复困扰中国队的大赛发挥,关键时刻,只要一贴身紧逼防守,必能收到好效果[6],几乎成为欧美球队应对中国队的杀手锏.这些突出的、持续存在的问题,几任外籍主教练都没能通过训练加于解决.2)近几届国际大赛训练周期的阶段划分也有问题,在训练计划制订与组织实施环节,贯彻负荷适宜原则控制不好.对“负荷-疲劳-恢复-提高-负荷”这一循环过程中,恢复的监控比较薄弱,恢复跟不上训练,导致运动员疲劳积累、伤病增加,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与重大比赛时间不一致.比赛能力是科学训练的重要体现,如: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集体低迷,易建联、孙悦、王治郅、朱芳雨等队员小组比赛开始后接连受伤就是重要的例证.3)国家队正选队员的确定太迟,教练员花在未能进入12人正选队员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过多,训练对象泛化,“练的不打,打的不练”,导致国家队战术不成型,战术储备数量少,训练效应不明显,竞技实力无法实现由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跃进,比赛打不出中国队应有的实力水平.

2.2 战术学的视角

球类比赛是战术重要性要求最高的项目,协调的战术配合是参赛取胜的生命,是取得超过球员个人竞技能力算术和更高的系统效应的重要条件[7-8].近几届国际大赛,中国队的战术问题:一是指导思想上重守轻攻.备战北京奥运,中国队“70%的精力抓防守”[9],备战伦敦奥运,邓华德明确提出“靠防守来抗衡”[10].备战里约,宫鲁鸣一味强调以学习为主,强调防守、内线高度、进攻次之.由此可知,近三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试图以防守遏制欧美强队的战术打法是造成国际大赛得分困难的重要原因.一支球队如果没有几个稳定的得分点,就是一支弱队.得分如果不能比失分多,比赛就无法取胜,这是硬道理.二是战术明星化、简单化.明星化在尤纳斯、邓华德、宫鲁鸣时期都相当明显,进攻上倚重明星得分,明星之外多数球员的能力和作用发挥不出来.“姚核心”时期,中国队的阵地进攻程序一般是“落位—传球—配合—攻击”四步固定模式;“易核心”时期,易建联努力地扛起了当年姚明扛过的大旗,每场比赛都可以看出易建联的拼尽全力,他用暴扣、卡位、补防的实际行动尽到了一个领袖的职责,进攻手段为多数对手所熟悉.而欧美球队多以机动进攻代替固定战术配合,突出队员个人攻击能力,并以迅速的人、球转移、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为主要攻击手段[11],通过全体队员的共同参与,形成多机会、多方向、多区域、多路线、多点都能获得最佳、最有利于投篮的进攻战术打法[12].中国队打球星战术、打固定战术,缺少积极有目的、见机行事的移动,缺少得分点,战术落后,打法相对较死板.三是防守质量不高.高质量的防守需要高强度的紧逼,但中国队的防守多用“2-3”联防,联防对于未进入联防区域的进攻队员,防守是松动的,控球队员的进攻组织几乎没什么压力,进攻方通过转移球调动防守后,经过3-4次的反复导球,特别是结合突破分球后,防守阵型必乱,“2-3”联防中处于前“2”的队员疲于奔命,又容易顾此失彼,而内线处在中间位置的队员常常被闲置,发挥不了作用,特别是防对方突破后回传球形成的空位投篮比较困难,大赛上中国队经常遭遇“3分雨”,就是这种防守缺陷造成的.显然,中国男篮与欧美球队的差距,从战术学的角度考量,与技战术打法落后是密切相关的.

2.3 选材学的视角

运动员选材是竞技体育的开始,选材成功是训练成功的一半.身高不足在20世纪是中国男篮的一大劣势,为了尽快缩小这一差距,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篮坛刮起了“高度”风,重点发展高大运动员成为中国篮球运动员选材的主流倾向[13],一时间高度成为运动员乃至球队实力的象征.队伍“大型化”后,中国男篮转型成重高度、慢速度、阵地战、打内线为主的球队,虽然内线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因逆潮流(世界篮坛的主潮流是快)发展,大赛上每一次“争八”都要经历艰难的苦战,甚至需要运气和侥幸成分的支持.事实上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结构是多元组合,身高、体围、体宽、身体充实度和身体各种派生指数在篮球运动员选材中都很重要[14].身高只是决定篮球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更不能取代和弥补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方面的缺陷[15].我国许多篮球运动员高而瘦、高而弱、高而慢、高而软,这种体型的运动员在篮球场上很难适应高水平、高强度、大力量的对抗.篮球超级强国美国队近几届大赛选拔队员时已淡化高度,采用超强的“锋-卫线”组合,依靠强大的3、4号位,担负全队主要的攻防任务.依靠速度、力量、准确、快速爆发冲跳能力击垮对手,单纯身体形态上的高度,美国队已不太看重.中国男篮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平均身高达到2.04 m,居世界各队之首,但身材与国外队员彪悍的体型相比显得过于单薄,直接影响了身体对抗能力[16].对此,篮球专家徐济成评价道:当欧美把力量和速度结合起来的时候,亚洲霸主中国男篮增加的主要是地面高度.独有高度而缺少力量和速度,这才是中国男篮的致命病根[17].选材直接关系到球队的战术打法和风格形成,选拔高大运动员,意味着防守时篮板球、盖帽要有作为,高度优势越明显,篮板与盖帽优势也要越明显;同样,进攻时内线得分与二次攻能力也应高于对手,这是阵容配置与功能的统一,如果追求了高度,而球队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高度就失去了意义.攻防转换中,还会由于高大队员速度慢,造成快攻丢分多,防守脚步跟不上,表面上看阵容上有“型”的气势,实际上得不偿失.因此,片面追求身材高大化,既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误区,也是近几届国家队建队的误区,不符合竞技篮球运动的制胜规律,也是中国运动员大赛对抗上屡屡吃亏的重要原因.

3 2019年男篮世界杯备战策略研究

姚时代的中国男篮如今已迈出万众期待的第一步,为了发现和挖掘本土年轻球员、加快培养年轻球员的速度,中国篮协设置“双国家队”配置.“所谓双国家队”:是指双国家集训队,国家队只有一支,所谓的“双”,只是大集训队的概念.两支国家集训队,哪支代表中国出去打比赛哪支就是中国的国家队(引自姚明语)[18].2017、2018年两支国家队分别承担国际大赛任务,自2019年起合并为一支国家队备战世界杯及2020年东京奥运会.为此,笔者根据男篮发展现状提出以下三点宏观策略.

3.1 强化强度篮球的对抗训练

要成为世界一流强队,必须有能力在一场比赛中始终保持强硬的对抗,给对手持续不断的压迫,这是重要前提.中国男篮在国际赛场上一碰到善于身体对抗的球队就很难获胜,已经成为实战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我国学者张宏杰、赵茂勇研究认为:在安排篮球训练内容时,应按照大、中、小强度练习形式进行合理分配,其比例参照2.7∶3∶1的数值[19].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篮球比赛供能比例的研究结论虽不尽一致,但篮球是一项高度的无氧运动,训练应以无氧代谢和快速恢复的高强度练习为主,辅以有氧练习手段已是共识.这些研究成果,为篮球运动训练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从“实战”出发,竞技篮球就应该抓对抗强度训练,将技战术训练尽可能安排在对抗条件下进行,在对抗中解决对抗能力问题是重要的应对措施.我国许多教练员的训练多以半场对抗为主要形式,过多地涉及技战术问题,攻防起始的速度低、强度小.扬纳基斯上任后的改变是以紧逼盯人防守为主,基本上不用联防,这种改变从强度篮球的打法要求和应对欧美球队的实战需要上看,更具进步性,防守的攻击性和压迫性更强了,这种强化强度篮球的对抗训练,可使球队保持高强度防守,打出让对手同样不适应的防守质量,是一种质变.尽管扬纳基斯由于种种原因,栽倒在亚锦赛上,也结束了短暂的中国队主教练之旅,但他强调对抗的战术指导思想,还是得到中国队新任主教练宫鲁鸣及其教练团队的认可,扬纳基斯的助手洛安尼斯也得以留任中国男篮教练组,负责中国队的战术训练.中国男篮曾在姚明、王治郅、巴特尔、易建联4位有NBA经历的内线队员中,保持三人组合都无法撼动世界强队,新一届国家队对“内线双塔”的期望值更不能太高,内线打法只能是一种普通战术,不要再对“内线高度”抱有幻想.提速、抓对抗强度训练才是更切合实际的改变.现代篮球比赛对抗程度高,要求训练中就要有对抗,并且是超出比赛的对抗,只有这样队员才能在对抗性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技术.超强度的对抗训练不仅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和运用,还可以提高队员在强对抗过程中的心里稳定性,提高投篮命中率.强化强度篮球的对抗训练,既是适应现代篮球高强度对抗的需要,也是反制欧美强队打法的需要,只能坚持、改进和完善,不能倒退,这是应该坚定的方向,高强度能够带来高质量是肯定的,将使我国运动员因心理紧张、对抗不适、体能下降引起防守缓慢、技术变形、注意不集中,战术难以贯彻,投篮控制力下降,得分困难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或解决.但大强度不总是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一定要加强医务监控,尽量减少运动员的伤病并保持健康,这是国家队训练上应该吸取的教训.

3.2 淡化球星作用,践行团队篮球

近几届国际大赛,中国男篮都过于依赖个别球星打球,事实上无论是国际赛场还是NBA赛场,依靠个别球星(特别是依靠内线)的个人能力,要想取得好名次都是不可能的.强队之所以称之为强队,关键在于平衡.片面信奉“得中锋者得天下”或单纯强调外线“跑轰”的球队都难以成为真正的世界强队[20].现代世界大赛,欧美强队都有多名球星,整体实力强大,中国男篮参与这种水平的国际性大赛,以“单核”应对“团队”显然势单力薄,偶有一胜也是涉险过关.为此,国家队重建必须淡化球星作用,践行团队篮球.放弃“单核”建队,以前遇到的问题是“不依靠姚明靠谁?”,现在的问题可能是“不依靠易建联靠谁?”,研究表明“姚核心”时代,第14届世锦赛中国队中锋强打篮下及通过中锋的进攻,约占中国队进攻总数的56 %[21],第28届奥运会中锋得分占全队得分的35 %,姚明一人占中锋得分的92.4 %[22].数据表明,“姚核心”时代,中国队是不折不扣的“单核心”球队.另一组数据是,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对欧美球队的场均得分为69.5分,姚明因伤缺阵的2010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对欧美球队的场均得分为72分,主力队员场均得分全部上双[23].从得分效果上看,中国队突出姚明的个人作用与突出团队打法没有大的区别,说明姚明之外中国队不是没有得分能力,之所以姚明时期,中国队其他队员得分困难,主要是中国队战术打法不尽合理,有姚明在场,就有姚明依赖症.然而,阵地进攻的要旨是:“一点死、两点活、三点以上变化无穷”.进攻手段过于单一,攻击范围小,特点、优势、劣势都非常鲜明的球队,容易被对手研究透,竞争力相对较差.仅依靠个别天才球员去赢球是不够的,这是高风险的战术,一支优秀的队伍必须拥有大批优秀的团队型球员.如果一个能力出众的队员每次接球后都投篮,必定会破坏全队进攻的效果和流畅性,容易导致团队其他队员陷入“球星进攻”模式,出现“一人打,四人看”的场景.如此打球,随着明星球员轮休,体能下降、支撑不力时,比赛就会渐入被动,领先优势会逆转,僵持能力会下降.因此,明星战术只能是中国队多种战术打法的选择之一,是球合理运转的结果,明星战术及个人作用的凸现,应在比赛的特定时候使用,这样才有战术的突然性和奇效性.不围绕明星队员或没有明星队员的战术打法才是备战的重点,有了这样的准备,对手应对不力时,球星发挥大作用,赢球自在情理之中.当对手有了充分的准备,能够有效制约明星队员的发挥时,球队也有自己成熟的“非星”战术,这样就不至于陷入“战术荒”和“得分荒”.此外,国内联赛要少用联防,增加盯人防守的比重,多利用一对一的攻防战术来提高运动员的攻防能力.篮球场上没有对抗的得分机会很少,战术机会出来后,最终能不能形成得分,还是要依靠个人能力,战术的作用是将球转移到合理的位置和合适的队员手里,尽可能减轻进攻者的压力.因此,中国男篮应该顺应世界篮球运动的发展变化,更新观念,打造团队,这是中国男篮复兴的必然选择.

3.3 选材注重培养“位置模糊型”球员

当今世界篮球运动发展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队员的技术全面、行动灵活,能根据战术的需要和对手的不同情况在场上担当不同角色的任务,能里能外,场上位置趋于模糊[22].“外线内打、内线外打”是当前模糊篮球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高大队员位置模糊后,表现出良好的外射能力,彰显优秀高大球员具有的“小球化”风格,他们能里能外,进一步提升了场上统治力.优秀小个队员位置模糊后,灵巧多变,敢于冲击内线得分,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位置划分和不同位置球员各自的势力范围.这种变化拓展了球员的生存空间,使篮球运动更具魅力和观赏性.尤其像小中锋与前锋之间,后卫与前锋之间,他们在场上的职责与分工几乎没有明显的区别,作用也相当[24].这一点欧洲队伍表现最为明显,各队均有多名选手能在后卫和前锋之间、前锋和中锋之间互串,在比赛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放眼国际赛场和NBA联盟,位置模糊的前锋/中锋球员在传承优秀中锋技术的基础上,攻击的范围及能力均有明显向外线转移的趋势,同时投篮得分的手段与方式更加灵活、多变[25].2012年NBA全明星3分球大赛,最终赢得3分王的乐福也是前锋/中锋型球员.姚核心时代,姚明坐镇内线,如何对位防守对方有远投能力的大个子,中国男篮遇到的难题是跟防到外线,内线容易空虚且易被对手突破;不跟防到外线,对手又有一定的3分命中率,难以防住3分球.这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正是中锋单位置作战能力的缺陷造成的.可见,没有位置模糊能力的队员,有时候就是一把双刃剑,进攻时用得上,防守时不好用;防守时用得上,进攻时就不好用.中国队队员的位置相对固定,个人技术结构相对单一,除了能在自己擅长的位置上发挥一点作用外,当身处其它位置时,技术的运用就毫无攻击性可言[26].改变这种现状,根据我国球员的技术和身体素质水平,比较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是中国男篮选材过程中要改变片面追求身材高大化的理念,这既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培养的误区,也是近几届国家队建队的误区.选材和培养中应该注重发展运动员相邻位置的模糊能力,重视运动员“外线内打、内线外打”能力的提高,既是适应世界篮球运动发展潮流的需要,也是提升中国队整体实力的需要.

4 小 结

面对残酷的现实,中国篮协在姚明的带领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决定国家男子篮球队采用“双国家队”集训模式,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国家队组建方式的一次创新尝试,倘若中国的双国家队真的帮助中国男篮取得成功,那么,2019年男篮世界杯之后相信会有其他国家竞相效仿这一制度.为此,距离2019年男篮世界杯接近一年的时间,中国男篮“双国家队”备战过程中应强化强度篮球的对抗训练;淡化球星作用,践行团队篮球;注重培养“位置模糊型”球员.

猜你喜欢
中国男篮欧美中国队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从欧美到埃及,赏方尖碑
中国队获第62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61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中国队获第59届IMO团体总分第三名
欧美日等主要经济指标(至2017年12月)
里约奥运最养眼的十大欧美美女
马烈光中医养生交流欧美行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