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Vlog迅速走红,不少新闻媒体也趁势推出了短视频栏目,甚至于有专门打造短视频的新闻媒体,如梨视频。在媒介越来越趋向同质化的今天,短视频成了更加丰富的社交形态里的表达模式。短视频的信息量或许不如传统纸媒的深度报道,但其感染力、传播力远胜于文字表达。除了新闻媒体推出的短视频栏目外,不少优质内容生产者也同样凭借着持续不断的创新和多元化打造内容的理念在众多短视频中破浪而出,聚合了大量粉丝。
在这个背景之下,《温州晚报》作为传统主流纸媒,利用新榜500强微信公众号“温州晚报”和“看温州”新闻客户端,推出了两款短视频栏目《有闲》和《芥菜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没错,有闲是很多人的生活目标。有闲是生活态度,一种“慢”心境,有闲是快乐之道,是心灵的自由呼吸,是钢筋水泥都市丛林向往的慢生活。于是乎,晚报新媒体人以短视频为容器,配之文字和图片,为温州市民介绍了一大批“有闲”的生活达人。
而《芥菜范》,与温州二月初二的“芥菜饭”谐音,是温州晚报全媒体推出的一档全新街采节目,每周一期短视频。记者在车水马龙的温州街头,就一系列时髦热点的话题,倾听年轻读者的声音。
短视频作为伴随着互联网行业兴起的新市场,不仅为各个平台带来新的增量,也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市场前景广阔,但短视频的一些问题渐渐浮出水面:蹭IP、内容低俗、题材同质化等。视频平台如何从“量变”走向“质变”,如何精耕细作、健康发展,我们认为将是短视频发展的关键所在。
自媒体时代,曾经的“内容为王”被重新定义,失去传播渠道的优势后,“内容”也在发生着改变。但渠道的变更,公众对于信息的关注没变。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内容为王”,这一点不会改变。
那么,在视频的呈现上,什么能够吸引用户点击阅读?首要考虑的是内容。因此,《有闲》短视频团队在内容选题上格外重视。什么样的选题能够吸引用户的眼球?采编过程中如何抓住用户的兴趣点?……每一次拍摄前,采编小组都会进行讨论,集思广益之后,最终确定一个主题。
例如,《有闲》第一期,采编小组选择拍摄花房姐姐。首先,她符合“有闲”的定位,一位忙于朝九晚五的都市丽人,却在闲暇之余打造了一个屋顶花园,这是一个大家可能关注的“冲突”点。第二,在她身上有故事,有故事就会有内容……
本文图片由温州日报社提供
再如2019年的一期《芥菜范》,其话题就是“不吃芥菜饭容易‘烂头(生疥疮)’”。一方面,这个话题有一定时令性,换句话说也就是我们新闻的时效性。另一方面,二月二吃芥菜饭是一个传统的风俗,这和我们主推的年轻化受众有“冲突”、有“碰撞”,受访对象会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问题就会新鲜有趣。
持续、稳定的内容输出,可以逐渐培养粉丝习惯。当粉丝认同我们的短视频产品,并通过相对固定时间周期的作品体验,深度涉入预置的内容时,粉丝和平台之间就建立了强于其他内容品类的黏性。这种黏性恰恰就是Vlog商业价值的来源。
观看短视频,在一定程度上感受了社会体验与实践,通过对短视频的解读,认识当今社会人们的需求。在阅读时间碎片、阅读方式速食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满足于这种低成本的信息接收方式,并寻找对自身的定位。在社交平台分享、转发,满足自我表达和自我形象塑造,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短视频的受众群体呈现年轻化的特点。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2017短视频行业大数据洞察》显示,30岁以下青年用户是短视频受众的主力,用户的使用黏性也更高。土豆平台上30岁以下人群占比超过60%,其中19岁至30岁人群表现尤为突出。
据温州晚报新媒体采编团队监控,除了年轻人偏好此类短视频之外,在特定的内容下,中年用户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并且,他们更乐于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阅读量常常能超越年轻人话题视频。针对年轻人和中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晚报新媒体采编团队对《有闲》和《芥菜范》两档视频节目的内容进行了差异化选择。
据不完全统计,《有闲》的视频节目,关于家庭生活类的题材,往往阅读量非常高,比如关键字带有“二胎妈妈”“早餐”类的视频,被许多热爱生活的妈妈们互相转发,而“生活”“花园”等关键字的视频,一度成了吸粉刷阅读量的热点题材。
类似的题材,也出现了相似的特点。分析受众心理可知,此类题材容易博得女性,特别是育龄阶段女性的“共鸣”。而点赞、转发、分享到朋友圈则代表了这类女性对类似内容产品的价值认同和社交需求。
通过《有闲》《芥菜范》这两款传统纸媒的短视频产品可知,这类短视频产品,呈现出了以下传播特点:
Vlog时代,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改造,各种APP软件层出不穷,一般非专业视频只用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录制、剪辑、观看短视频的功能。这种便捷的可自制性和录制的低门槛让用户从被动接受过渡到主动创新,乐于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自发传播,增强了参与的主动性。
《有闲》栏目中,许多受访者非常乐意参与拍摄,甚至提供自己拍摄的素材。当受访者看到自己拍摄的视频、照片被运用到视频中,又有更高的转发积极性,并参与到评论互动,拉近了和受访者的距离,提升亲密度。
《芥菜范》街采以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更随机更方便。以年轻群体为基础,回答更“辛辣”更“有料”。而温州熟悉的街头场景,更生活化,不再运用专业相机拍摄,用类似Gopro等小型设备拍摄让人觉得更像是一次聊天,轻松自在,甚至有人会主动接受采访,面对镜头表达自己的看法。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流媒体播放速度不断提升,流量费用成本下降,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播放和传播。用户渴望用简短的时间,了解生动立体的信息,短视频的特点能更好地满足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的需求,短视频所引发的话题也经常被当作交流的谈资,进一步增强了互动性。
以《芥菜范》为例,每次采访时,受访者总是会问,在哪里播出啊?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芥菜范》基本固定在每周五更新。因此,无论是受访者还是用户群体,通过关注温州晚报微信公众号和“看温州”新闻客户端就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每周最新一期的短视频产品。而用户通过碎片时间的观看、转发,不受时空限制,能够扩大传播范围。
短视频的传播碎片化,主要依靠社交平台进行传播,手机上的微信、微博是社交平台的重要载体。用户只要拥有设备就能通过互联网观看短视频。
从传播的载体来看,一期短视频拍摄过后,我们将分别推送到微信公众号、APP、微博、腾讯视频、朋友圈,甚至有喜欢的人一对一推送给好友。
以《有闲》为例,第一期《温州女子把露台打造成花海,日子过得又香又甜!羡慕哭》、第四期《温州夫妻在七都岛建了一座“阳光小院”!将生活过成了诗……》,除了因为内容精准之外,也得益于跨平台、跨设备的传播特点,在24小时内微信阅读量达到8.7万人次和8.8万人次,腾讯视频分别达到289707人次和136144人次的阅读量。
在9期《有闲》和数十期《芥菜范》的运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瓶颈,并从中总结出一些经验。
要想让短视频火爆下去,就必须在保证制作质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内容生产。优质、有新意的短视频内容才是提升用户黏性的关键。这就需要新媒体采编人员突破单一的娱乐风格,推动精品制作。而差异化和特色就是其中的关键。
技术的快速更迭使短视频面临着被替代或模仿的风险,这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升内容质量的同时,要保障视频制作的品质。如今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制作短视频,谁的技术好,谁的画面精良,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与Vloger、抖音相比,新闻媒体有很多独特的资源和模式,我们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融合所拥有的各平台优势,走出一条适合新闻媒体发展的Vloger传播之路。
短视频的传播平台层出不穷,也有许多因为监管不力、经营不善而下架、消失。许多新闻媒体入驻了抖音,不少新闻作品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呈现,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类似于抖音客户端的热度到底能持续多久,恐怕要打个问号。短视频对媒体市场的开拓开始走向差异化、细分化,新闻媒体的短视频产品,除了发表于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之外,也必须迎合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细分受众,精准定位,优化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