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阿尔巴尼亚培训验船师轶事

2019-07-24 08:43庄惠杰沈肇圻
中国船检 2019年6期
关键词:阿方阿尔巴尼亚中阿

庄惠杰 沈肇圻

1966年下半年,阿尔巴尼亚驻华大使馆向中国外交部提出,希望中国船检局派老师去培训阿尔巴尼亚验船师,为建立阿尔巴尼亚验船机构做准备,为期两年。外交部研究,这是一个援助项目,符合中央援阿既定方针,建议由两国交通部部长换文达成实施协议。

时任交通部部长孙大光根据中阿两国交通部长的换文,下达指示,责成船检局全权做好这项援阿项目。船检局谢中峯局长接到部长指示后,召开了局办公室和海船检验处领导参加的一次小会。在1967年春节前夕,派海船检验处资深验船师吴晞初去广州,向广州办事处庄敬民主任传达了部局指示,商讨执行问题。庄敬民主任表示,要完成这项援阿任务,需派资深验船师,那就是庄惠杰和彭垂游。

吴晞初回到北京,向谢中峯局长作了汇报,并得到部领导的首肯,办理了正式文件抽调庄惠杰和彭垂游执行这个项目。因为船检局广州办事处的组织关系在广东省,出国审查先由广东省办理,那时文化大革命已经遍及全国,机关工作秩序已不正常,工作进展极为缓慢,所幸并未停止。1967年6月2日,中央决定交通部实行军事管制。军管会进驻后建立生产指挥部主持日常工作。在听取汇报时了解到这项援阿任务,军管会也很重视,通过部队系统要求广东省抓紧办理。

但出国政审等手续进展依然缓慢,最后,军管会不得不派专人去广州,把彭垂游领到北京,办理出国护照等手续后立即去阿尔巴尼亚执行任务。这已是1968年1月。随后庄惠杰于1968年4月离开广州,5月到达阿尔巴尼亚与彭垂游会合一起工作。

我们先来讲讲促使阿尔巴尼亚政府下决心建立自己验船机构背后的故事吧。

中阿轮船公司共三艘一万多吨的内燃机货船,即最早的“国际”轮、“VLORA”轮和稍后购买的与“VLORA”轮同型的姊妹船“黄埔”轮。这三艘船在我国和阿尔巴尼亚之间主要运送援阿物资,船检局规定的常规检验,每年一次的年度检验和四年一次的定期检验,可以安排在广州接受船检局广州办事处验船师登轮检验。还有特聘的船检局驻都拉斯验船师,虽是兼职和特聘,可以处理万一发生的计划外情况。此外,阿尔巴尼亚自己有一家船务公司,拥有四艘五千吨级上下的蒸汽机货船。估计是波兰建造,持有波兰船舶登记局的船级。那时,中国船检局与波兰船舶登记局有相互代理船舶技术检验和入级业务协议,因此,阿方也常提出由中国船检局验船师来执行常规的年度检验。1967年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阿航运公司最大的五千吨级“都拉斯”(S/S DURRES)轮,持有波兰船级,需要进行年度检验,但中国船检局特聘验船师杨荷生不在阿尔巴尼亚。于是部局领导派出船检局广州办事处程小川副主任前去阿尔巴尼亚完成都拉斯的代理检验和船级延长事务。

图1

图2

在正式派出前,还有一段插曲,可以在这里说一说。

阿尔巴尼亚国家虽小,但民族自尊心很强。在合作管理中阿公司过程中,阿尔巴尼亚交通部领导不满足于按国际海事公约委托签发国际航行船舶证书,进而感到阿尔巴尼亚应该有自己的验船机构。这个验船机构显然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构。它要对船舶实行技术监督,要对船舶执行技术检验,就需要这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就是验船师。于是通过中阿公司向中国船检局提出,利用增派中方工作人员作为特聘验船师,而不是直接派专门的验船师去阿尔巴尼亚工作。他们可以跟着这些专职的特聘验船师学验船。中国船检局同意了阿尔巴尼亚方面要求,并从船检局上海办事处和广州办事处选了两名验船师到北京做准备。但增派工作人员(实为专职验船师)的报告没有得到批准。一个原因,可能是已经开始文化大革命,在国外扩大业务,增派人员是否有必要没有定论。至于其他的原因,谁也说不清。

回过头来说培训验船师的事。

这次派出的验船师除了担负培训工作外,还作为中阿轮船公司中方员工承担着其他任务,彭垂游负责公司航务监督,庄惠杰负责公司机务监督,同时作为船检局驻都拉斯验船师,负责检验中阿轮船公司船舶、阿尔巴尼亚航运公司持船检局船级的船舶,以及停靠都拉斯港口需要检验的船舶。

当时由于形势所限,无法准备好培训大纲或培训的指导性文件资料等,再就是没有外国文字的验船规范。庄慧杰和彭垂游只好自己想办法克服各种困难,并依靠中阿轮船公司中方总经理单治中,阿方总经理切马里亚。经过一段时间准备,阿方调集了三名非专职学员,其中:卡里斯塔齐(中阿公司阿方工程师,曾留苏学造船专业)、阿居列(阿航运公司工程师)、阿克隆(阿航运公司船上轮机长)(见图1)。卡里斯塔齐和阿居列负责学习船体和安全设备检验和熟识各有关证书颁发,阿克隆负责学习轮机检验,图中左起第一人为阿居列,第二人为庄惠杰,第三人卡里斯塔齐,第四人为彭垂游,最后为阿克隆。

图3

图4

受阿尔巴尼亚条件限制,培训工作困难很多,如现场检验缺少修造船方面的实际操作,全阿尔巴尼亚仅有都拉斯一个航修站规模的小修理厂,既无船坞,又没有船台和船排。在语言交流方面也存在不少困难。除尽量利用营运中的船舶作为现场实际检验例子之外,不得不主要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对比较系统的项目,如船舶检验概念、基本知识、各种规范及规则等的介绍和学习,就得请中阿公司中文翻译宋启明同志帮忙。阿方学员都会俄语,卡里斯塔齐还稍懂英语,庄惠杰和彭垂游参加船检局组织的验船实习队时学了些俄文,虽然时隔十多年时间,但对交流也有所帮助,总之想办法或用画图方法弄明白为止。最有利的时候是阿航运公司船舶在都拉斯船厂航修时,双方一起现场检验,分析损坏或事故原因以及讨论修复办法等,尽量提供作为验船师的帮助。

一次,“国际”轮去意大利TERIESET船厂修理,对阿方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抵厂后,商谈修理项目、交验意见和要求时,该船厂主修工程师突然问庄惠杰是否有验船师背景。因为庄惠杰提出的要求,既严格又切合实际情况,不是验船师是不会提出来的。“国际”轮停靠意大利TERIESET船厂码头(见图2)。

1969年6月,李先念副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期间到我国驻阿尔巴尼亚使馆视察,听取工作汇报。中阿公司是中阿两国的合营公司,也是在阿尔巴尼亚唯一国家级的合营公司,使馆平时就极为重视公司的业务进展情况。李先念副总理到使馆,大使专门通知中阿公司中方总经理前去使馆,参加汇报。按照驻外使馆的习惯,都要在汇报结束后邀请李先念副总理接见使馆全体馆员。中阿公司的全体中方人员也特别安排一起参与接见及合影活动。合影留念(见图3)。

两年的艰难培训工作终于在1970年1月结束,阿方交通部副部长蓝比对中方的工作非常满意,并举行了阿方交通部代表和中阿公司双方总经理以及船检局验船师和阿方学院参加的结业会议并合影(见图4),图中后排左起第八人为庄惠杰,第七人为彭垂游,前排左起第六人为中阿轮船公司中方总经理单治中。

此后,阿尔巴尼亚交通部副部长还接见庄惠杰和彭垂游,表示感谢。

在艰难的环境中,中方经过努力,圆满完成了这次国际援助任务。

猜你喜欢
阿方阿尔巴尼亚中阿
阿尔巴尼亚:香蕉进口额大幅增长
我就看着不说话
路过人间的姑娘
中阿关系
阿尔巴尼亚申请加入欧盟
那段青春,我几近迷失
水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