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出路

2019-07-23 01:23左柳
祖国 2019年13期
关键词:精准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摘要: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五年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针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毫无疑问这将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在开展精准扶贫过程中仍存在一定困境。扶贫主体参与度不高,扶贫过程精准度不高等问题仍需重点关注。因此提高贫困主体的思想文化素质、提高扶贫的精准度将成为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精准扶贫   乡村振兴   主体参与度   精准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是一个追求共同富裕的时代,共同富裕就意味着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让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这就使得发展农村和振兴农村的思路愈发明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稳步推进,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提出农村振兴战略以及精准扶贫的目标。当今的中国,扶贫问题已成为各级党和国家领导干部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打赢扶贫攻坚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人口脱贫问题。相较于之前的扶贫工作多采用开放式扶贫,现在党和国家站在更高的角度提出了“精準扶贫”这一概念,理论和实践证明,它是振兴乡村的致胜武器和不二法门。目前学术界已经对精准扶贫的概念和实践进行了研究,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主要集中在对精准扶贫的内涵理解、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方式方面。纵论现有的研究文献,往往存在就事论事的问题,难以从更高的维度和视野进行考量,且关注重点存在重物质轻视社会精神文化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已有文献理论的基础上,阐述精准扶贫的理论基础,针对精准扶贫当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社会文化扶贫方面提出建议。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

2013 年 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精准扶贫”的概念萌芽。随着精准扶贫实践的不断深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了六个精准,对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运用等六个方面提出要求[1],六个精准是对精准扶贫内涵的集中阐释。与精准所对应的是粗放,过去采用的开发式、粗放式扶贫,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取得了规模成就,但缺乏对质量的关注。精准扶贫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的观点,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贫困状况,贯彻科学高效的思想,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准扶贫突破了传统的扶贫方式,是我们党探索全面小康道路上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

(二)乡村振兴的意义

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方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互为映衬,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加大了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力度,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三农问题将随着精准扶贫的进一步深入有效得到解决。我国目前的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其中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为显著。城市农村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是我们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上必须迈过的绊脚石,因此,只有振兴乡村,缩小城镇乡村的差距,才能走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稳步迈入共同富裕。

二、当前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精准扶贫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党和国家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的决心,也证明了精准扶贫是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举措。在肯定精准扶贫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一些困境与问题,对于修正偏差,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具有重要意义。

(一)扶贫主体参与度不高

随着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战略的开展,农村贫困人口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乡镇各级领导干部针对贫困人口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措施,但在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明显的主体参与度不高的情况,贫困主体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存在“躺在院子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心理。导致这种心理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农村贫困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心理上没有强烈的脱贫欲望。目前的扶贫工作重点集中在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关注度还不够高,这往往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在当前城乡流动性加大的背景下,贫困主体的自身的懈怠与懒惰也是造成贫困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年轻劳动力贫困的主要原因。社会为年轻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但是因自身懒惰懈怠而形成的贫困人口仍大量存在。最后,短视、重视眼前利益,看到政府对贫困群体的重视程度,从而衍生出侥幸心理,一心想依靠政府财政的帮助补贴实现脱贫,想通过政府资源的倾斜来改变生活现状。总的来说,扶贫主体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是由贫困群体的精神文化水平不高引起的。

(二)扶贫过程精准度不高

1.识别精准度不高

精准扶贫中的 “精准”二字体现的是对帮助对象的精准锁定。锁定对象,才能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实现脱贫的效率最大化。但在识别过程中往往受到现实不确定因素的挑战,首先,我国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不同地区的贫困状况不一,以单一的收入为标准在有些地区并不能真正识别贫困户,贫困户间的贫困程度也缺失进一步比较的标准。[2]其次,精确统计农户的收入是一件复杂性高、成本高的事情,通常只能由专业机构进行抽样,而基层政府往往缺失专业机构或与之相关的专业能力,也没有能力承担如此高昂的统计成本。汪三贵 、郭子豪通过研究总结出[3],基层政府往往采用民主评议会的方式进行识别,但由于各地情况的差异性,识别的结果很可能偏离国家拟定的收入标准。

2.帮扶和管理的精准度不高

精准扶贫在全国各地的实践中往往出现脱离“精准”二字的情况。帮扶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扶贫方式同质化的问题,只顾借鉴他人经验往往会忽略当地的实际情况。精准管理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脱贫返贫的现象,因病返贫是主要原因,就目前来看,治疗大病的保障措施依然不健全,贫困户依然要承担绝大部分医疗费用。此外,影响返贫现象发生的往往还有农户自身的占便宜心理和缺乏相应的动态退出机制和保障机制,如此种种都反映了当前精准管理有待完善的现状。

三、精准扶贫的举措建议

(一)提高贫困人口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农村的贫困问题,究其根本是观念和文化的缺失,最根本的则是教育问题[4]。实现贫困人口脱贫不仅是给予困难群众物质生活的保障,更要从精神上树立主体奋斗的脱贫意志。如果不从精神文明上进行精准帮扶,农民保守的观念依然会成为脱贫的阻碍。建议基层政府投入精力,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文化扶贫的策略。首先要着重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他们放弃以往单纯依靠政府兜底的观念和只看到短期利益的思维方式。加强贫困人口的德育,培育他們自主脱贫的意识[5]。其次要注意营造文化扶贫的社会氛围,可以借助当下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发展;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和文化基础设施;开展精神文明评比活动等等,总之在硬条件和软条件两方面双管齐下。

(二)创新精准识别方法,完善精准扶贫管理方式

首先,针对贫困分类现行标准单一化的特点,不妨采取在坚持收入为主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各地因地制宜灵活制定多元辅标准,报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或备案。如建立多维识别的体系,将农户的可支配能力、消费能力、致贫原因等因素纳入标准考量,对贫困户进行分类分层识别,并结合当地贫困县进行贫困程度的精确定位[6]。其次,在进行精准识别时避免绝对的客观主义原则,将人的主观能动性纳入识别范围。譬如,针对那些好吃懒做、作风不良或者脱贫意愿低的,不进行扶贫识别或者选择性进行识别,以做到真正的“精准”对接需要帮扶的困难群众。

针对当下精准扶贫管理与考核机制不完善的现状,建议引入动态的贫困人口数据管理体制,统计部门负责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进行多维度体系(如收入、消费、教育、健康等)的改善状况评估,及时剔除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对等新增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要及时纳入数据库平台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刘未. “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探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01).

[2]贺雪峰.贫困的根本与扶贫的欲速不达[J].决策探索,2016,(05).

[3]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4]段乐乐.农村精准扶贫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05).

[5]于晓彤.从精准扶贫看文化扶贫的路径[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

[6]裴文婷.精准扶贫视野下精准贫困分类及其创新方法研究[J].改革与开发,2017,(21).

(作者简介:左柳,单位: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精准度精准扶贫乡村振兴
BH66F5355 增強型24-bit A/D MCU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2017年IoT设备DDoS攻击更严重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