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配豪
今年以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等政策密集出台。一时间,千亿级市场规模的“职业教育”成为2019年经济寒冬下少有的“新风口”。
这一边,各种利好政策不断释放,各行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如饥似渴,对职业培训机构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边,职教领域优质项目供给不足,细分赛道天花板明显,产业变化快速,课程研发漫长。
在当前的职业教育领域,机遇和困难同在。
迎来政策红利
2019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专门提到了“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提高办学质量。中央财政大幅增加对高职院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也要加强支持。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国联证券测算,至2020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从2015年的453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6000亿元以上。其中,学历职教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1976亿元,非学历职教市场规模明年将突破4000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2023年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20年,职业教育非学历教育规模将从3160亿元扩大至9859亿元,增幅达200%。近万亿元市场正蓄势待发。
大规模扩招显示出国家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既是顺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之举,也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之举,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符合时代需求的职业人才,正享受着最好的教育前景。
实际上,早在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对于职业教育摆在如此重要位置的原因,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提出应对新形势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成为六稳之首,而职业教育正是稳就业的最好抓手。
校企合作是最好方式
政策上的支持,首先会给职业教育企业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另一方面,政策环境会驱动舆论氛围,有利于职业教育企业推广、传播。同时,社会的关注热度也能促进资本层面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促进职业教育机构发展。
58同城CEO姚劲波指出:“我国高技能人才储备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匹配。根据人社部2018年的相關数据,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有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的重要瓶颈。”
职业教育关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满足产业需要,同时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姜大源介绍,2.87亿农民工中70%—80%只有初中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因为缺乏一技之长,收入水平很难提高。
职业教育的最终导向就是为了就业,对于国家倡导开展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从事农业植保无人机培训的极飞教育感受颇深。
极飞教育总经理张鹏表示,极飞教育一直在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而此番政策的推出,更加坚定了极飞教育的信心。在政策利好方面,其认为主要表现在两点,一是扫清了校企合作的政策障碍,企业方和学校沟通将会更加顺畅。另外,政策的推出从生源上对中职院校有所保障,中职院校的利好,对企业也会起到连带作用。
其表示,随着产业的升级,以往企业推出的内部短期培训班已难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而且从人才培养场景上来看,企业也并不是最好的人才培养场景。人才的培养需要完善的、系统的培养机制,且培养周期相对较长,这样的人才对产业的发展以及其自身的职业规划都是有好处的。
对于校企合作的办学方式,张鹏认为,相比于院校,企业方更清楚自身需求何种人才,以企业方的要求进行定向培养,才能使人才最契合行业需求。对院校而言,在培养新兴专业时也会面临师资不足、设备短缺、市场把握不准等情况,基于此,校企合作的模式才得以出现。
对于职业教育发展前景,张鹏认为职业教育是很大的板块,还有很多细分方面可以被挖掘,而对于缺乏相关人才和设备的学校而言,想要开展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仍是最好的方式,所以这一模式将会持续下去。
仍存在行业短板
从规模上看,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职教体系。职业教育是培养为社会直接创造价值的高素质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教育,职校毕业生成了支撑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生力军。
虽然很少有人否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职业教育却抱有一定偏见。产教融合的难以落地、就业质量不高等都一直是困扰职业教育发展的难题。要破解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源上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职业教育虽被高度重视,却鲜有职业学校成为人们追捧的深造首选。“上职校学不到真本领”,是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担忧。这样的担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困境。为了和中职拉开差距,不少高职教育把重点放在了“升本”或学生的理论教育上,反而没有更加注重“职”,以至于难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技能水平高职生。
“职业教育要走改革的路而不是走升格的路。”近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王继平发表了他的观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有些职业院校有较明显的“升格”和“升级”愿望,“如果不及时进行引导,很可能就走到了‘同质化道路上去了。”
要想让中国的职业教育“香起来”,不能再走老路,而要走改革之路。职业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课程教育的含金量,在专业设置、课程配套方面与实践深度结合。毕竟,不能给人一技之长的职业教育,难以得到社会的尊重。
从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看,仍存在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不力等方面短板。具体表现为:在没有具体可操作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前提下,联合培养学生并未成为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社会责任;有些企业投入了资金或设备,与学校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培养学生,但因学生平时实训不足,导致其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而企业的投入难以“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