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清华中学,贵州 贵阳 550025; 2.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竹鼠肉质鲜美,养殖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是1项短、平、快的致富项目[1]。 近年来,黔东南州三穗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力发展竹鼠养殖,使养殖户增收致富。笔者在农技服务工作中遇到竹鼠发生死亡的病例,现将诊断情况报道如下,并提出防控措施,为竹鼠的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三穗县某村养殖合作社饲养竹鼠1 000余只,2018年11月上旬,先后有100只发病,发病率10%,其中40只死亡,病死率40%。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腹泻、消瘦、脱水。使用青霉素、氧氟沙星、卡那霉素等治疗均无效果。
剖检病死竹鼠可见大量腹水(见图1);肠系膜胶样变(见图2);胃、小肠内食糜较少,肠黏膜出血(见图3);肝质地较硬,颜色变深,凹凸不平。
图1 腹腔积水 图2 肠系膜胶样变 图3 肠黏膜出血
解剖病死竹鼠,取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小肠,用4%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3]。肝脏可见肝细胞坏死,肝细胞索排列紊乱、断裂、坏死,中央静脉缺失,假小叶等硬化现象(见图4、图5),肠黏膜内可见出血现象(见图6)。心脏、肺脏、肾脏未见异常。
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竹鼠的心脏、肝脏、肺脏,在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划线[2],恒温箱中37 ℃培养24 h后观察,未见细菌生长,排除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检查饲喂竹鼠的饲料发现,竹子表面附有1层腐质物(见图7),饲用玉米严重发霉(见图8)。
图7 竹子表面附有腐质物 图8 霉变玉米
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未发现有细菌感染,检查饲喂竹子表面有腐质物,且饲用玉米严重发霉,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诊断竹鼠死因是饲料源性中毒。
立即建议养殖场更换新鲜竹子,并将发霉的玉米清除干净,以防霉菌孢子散播到饲料竹中。同时对全群竹鼠按照使用说明书给予黄芪多糖、蛇胆、牛磺酸、金银花粉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在每千克饮水中加入多维0.5 g,连用3~5天;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多维1 g,连用1周,增强免疫力、保肝。经采取上述措施,竹鼠发病死亡情况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