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干预前后该院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比分析

2019-07-23 09:05覃春英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合理性使用率药学

覃春英

(东莞市凤岗镇凤岗人民医院急诊6楼药库,广东东莞 523690)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特别是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是具有抑菌与杀菌活性的药物,是磺胺类、抗生素、喹诺酮、硝基咪唑类等化学合成药物,其是由放线菌、真菌、细菌等微物质培养而得到的某些产物,故其也是化学合成[1,2]。目前,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氟喹诺酮类、糖肽类、氯霉素等[3]。故在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感染性疾病进行合理选择[4]。但在临床实际用药过程中,抗菌药物存在严重的滥用现象,临床统计发现,每天约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或是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药物中,因此,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至关重要[5,6]。本次研究针对本院药学干预前后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取300例I类切口患者开展本次研究,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时段:2016年9月-2017年9月、2017年10月-2018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在研究时段内收治的300例行抗菌药物治疗的I类切口患者,根据不同的研究时段将前者纳为对照组(150例),后者纳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100例、50例,年龄在17岁-66岁之间,平均年龄(40.52±10.01)岁,住院时间6天-14天,平均住院时间(11.25±2.01)天。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101例、49例,年龄在16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41.50±10.11)岁,住院时间7天-14天,平均住院时间(11.05±2.00)天。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对比。本次研究本院伦理会已批准。参与研究者在检查前无其它感染症状、血象、体温均正常。且参与研究前患者均知情,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两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统计、分析,并制作成相应的调查表,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实验室检查、所用药物、用药方法、用药目的、手术情况、基本情况、诊断、治疗结果、费用、用药合理等信息,之后对所有病情中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实施针对性评价。基于此,对照组不实施药学干预。观察组实施药学干预,方法如下:(1)制定药学干预计划:快速组建药学干预小组,强化巡视工作,制定完善的查房与接班制度,制定科学的药学监护措施。主动对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与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药学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合理、科学的药学服务[7]。如发现患者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共同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2)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的用药情况,明确处方中的药物,如药品名称、用药剂量及方法,通过认真审核后再为患者配药。在发药前,再次对药物包装进行检查,明确是否有漏气、过期等情况;如此药物为限制性抗菌药物,应及时做好备案管理[8]。在发药过程中,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并讲解用药方式。用药后,药师应做好患者的临床反应记录,并对有药安全性进行教育,如药品名、服药方法、用量、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如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对于理解能力较差或是意识模糊的患者,应向其家属交代清楚用药方法,如在用药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为其提供指导[9]。此外,药师应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说明用药方式与注意事项,详细解答患者疑问,叮嘱其不可私下换药或是减药、停药等,鼓励患者坚持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制定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并对患者的手术情况、用药情况及效果做好记录。

1.3 分析指标 对比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即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用本院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即对用药剂量、用药时间、服用方法进行评价,每项10分,分数越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与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计数资料(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采用χ2检验,并用%表示,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表1 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n(%)]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比较 观察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比较 观察组:3例抗菌药物选药不当、2例联合用药不当、5例无用药指证;对照组:12例抗菌药物选药不当、9例联合用药不当、20例无用药指证,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观察组6.7%(10/150)低于对照组27.3%(41/150)(χ2=20.703,P=0.000)。

3 讨论

在I类切口手术治疗中,预防性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手术效果。近年来随着抗菌药物的持续性管理,取得了良好使用效果。但由于临床医师对于I类切口预防用药规定了解不够,并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了不佳,易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10]。因此,实施科学的药学干预非常有必要。目前,药学干预措施在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其可以有效改善临床抗菌药物合理性,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将其用于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对预防抗菌药物使用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根据I类切口患者实际情况与抗菌药物现状,制定科学的药学干预措施。即先成立专业的药学干预小组,制定科学的药学服务工作规范与标准,完善药学服务制度,提高干预质量,从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药师结合患者用药情况与相关规定,制定针对性的药学干预措施,主动向患者介绍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普及用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科学用药意识与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变抗菌药物使用率。本次研究示: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通过药学干预,积极规范I类切口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方法,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同时降低不合理用药率,进而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几率的同时促使切口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药学干预应用于I类切口患者中,对预防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规范患者用药方式,有效避免了联合有药的盲目性,提高用药安全性。

表2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评分比较(Mean±SD)

猜你喜欢
合理性使用率药学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奇遇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论合理性标准在诠释过程中的作用与限制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基于服务学习方法提高青少年安全带使用率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甘肃:放射卫生监督员配置的合理性
胃肠外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