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彩梅,陈奋华,肖锡雄
(1.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慈云中医院儿科,广东揭阳 515200;2.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广东广州 510630;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慈云中医院麻醉科,广东揭阳 515200)
小儿腹痛是临床儿科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医学上尚无明确的研究说明[1]。目前来说,被普遍认可的引发因素有食物不耐受、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2]。小儿及其家长常以主诉腹痛就诊,但是由于患儿语言功能以及理解力发育尚未完善成熟,难以准确表达腹痛部位、腹痛持续时间及次数、腹痛性质等,从而加大医生的诊治难度。在治疗小儿腹痛临床用药中,山莨菪碱是有效的止痛药物,但是其引发的如口干、心悸等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3]。近年来,中医治疗小儿腹痛逐渐兴起[4-7],如中药止痛贴、中药乌梅调中颗粒等,中药作用温和,引发的不良反应少。另外,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小儿腹痛在临床上也有其优势所在,其作用迅速且吸收快,临床疗效显著的同时对患者用药更为安全,是一种融合经络、穴位、药物为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手段,临床常用于2个月以上婴幼儿及学前儿童,近年来成为广泛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的一种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对285例小儿腹痛患者进行阿托品脐贴敷治疗与常规组治疗进行对比,探讨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小儿腹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儿科以主诉腹痛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285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符合统一纳入标准的患儿279例作为常规组。观察组中男175例,女110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为(3.42±0.89)岁;病程1 d-6个月。常规组中男160例,女120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为(3.11±1.20)岁;病程1 d-5个月。纳入标准:①年龄2个月-6岁;②反复发作性腹痛且发作时间不定,未见明显诱因;③腹痛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表现;④家属对本次研究用药知情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对药物有严重过敏患者;②经是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为外科性腹痛患者;③年龄不符合患者;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等其他器官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纳入常规组279例患儿诊断后行中药腹痛止痛贴治疗,配方组成:酒军1 g、侧柏叶3 g、枳实3 g、木香6 g、乌药6 g、香附6 g、砂仁6 g、元胡9 g、桂枝15 g、白芍15 g;对纳入观察组285例患儿诊断后以阿托品脐贴敷治疗,敷前以75%酒精对患儿神阙穴普通消毒,将阿托品脐贴外敷。
1.3 检测指标 ①记录统计观察组与常规组临床治疗效果,并计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疗效判定:腹痛症状消失,且无复发,判定为显效;腹痛明显好转,且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判定为有效;治疗后腹痛无好转,且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异,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敷贴后疼痛缓解时间,(10 min内疼痛缓解例数、10 min-30 min内疼痛缓解例数、30 min-60 min内疼痛缓解例数、60 min以上疼痛缓解例数)。③比较观察组与常规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心跳加快、皮肤潮红、发热、呕吐、浮肿、血阿托品含量)发生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分析 记录收集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数据使用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组279例患儿治疗后显效例数为99例,有效例数为124例,总有效率79.9%(223/279);观察组285例患儿治疗后显效例数239例,有效例数41例,总有效率达98.2%(280/285),显著高于常规组,且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2,P=0.000)。见表1。
2.2 两组患者敷贴后腹痛缓解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敷贴后大部分腹痛得到缓解,观察组患儿敷贴后10 min内腹痛得到有效缓解120例,10 min-30 min内腹痛得到有效缓解114例,分别显著高于常规组的40例与72例,二者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患儿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共5例,发生率2.45%;常规组患儿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共9例,发生率3.23%,高于观察组,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P=0.740)。见表3。
小儿腹痛疼痛部位以脐部周围为多见,偶有发生于其他部位,临床表现为痉挛或绞痛,发作时常合并有呕吐、心悸、食欲不振、腹泻、出汗等现象[8]。内部因素如胃肠道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以及外部因素如饮食结构与习惯不科学、生活环境压抑等都有可能引发小儿腹痛[9]。在临床治疗上,由于患儿年龄小,诊断过程以及确诊后患儿服药在治疗中是一大难题。对腹痛患儿神阙穴行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其操作简单,随取随用;从中医角度看其作用机理:人体神阙穴系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源,冲脉循行之地、六气归藏之根,有振奋中阳、温补下元、温通散结之力。此处为腹壁最后闭合支出,屏障功能较弱,外皮与筋膜、腹膜相连,并分布有丰富的神经血管网。故而其对药物具有较强且迅速的吸收能力、感受能力以及传到能力,从而发挥治疗作用。从临床病例疗效来看,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佳,其可能与脐部屏障功能相关联。在用药过程中,与植物油或香油联合调至成膏,对药物的渗透吸收有积极影响,又能发挥润肠滑泻作用。如药糊上覆盖塑料薄膜,形成封闭式敷料,药膏在体温作用下产生蒸汽,且难以外散,从而通过脐部的腹内渗透发挥治疗效果。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小儿腹痛是以中医经络学说机理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应用现代科学新技术、新方法,更深层进行治疗作用机制与药物效应研究,探索出更好方法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表1 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分析[n(%)]
表2 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敷贴后腹痛缓解时间对比分析[n(%)]
表3 观察组与常规组患儿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分析[n(%)]
本文通过285例腹痛患儿行阿托品脐贴敷治疗与279例腹痛患儿行中药腹痛止痛贴治疗对比,结果显示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在提高临床疗效与及时缓解小儿腹痛的同时,不会引发剧烈的不良反应,提示阿托品脐贴敷治疗小儿腹痛更具疗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