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嘉荣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佛山 528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指人体肺部发生阻塞性变化,限制呼吸道气流,发生呼吸道感染、气道分泌物梗阻时,患者易发生呼吸衰竭,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时,保持呼吸道畅通为关键环节之一,再加以机械通气法辅助其呼吸,避免机体心血管、脑组织等发生缺氧缺血性病变[1]。以往治疗中,主要给予祛痰、平喘、抗痉挛等药物治疗,但见效速度缓慢,呼吸功能退化衰竭,虽气管插管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多并发症、损伤性大,疾病预后不良。此则为无创通气治疗提供了发展空间。且已有研究明确指出,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突出。为此,本研究共纳入我院以往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分组重点讨论此点。
1.1 一般资料 用随机数字法分组讨论我院以往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入选标准:①患者均满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2]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诊断标准;②患者与其家属均自愿接受此次治疗方案干预。排除标准:①呼吸心跳骤停者;②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③上呼吸道梗阻者;④中途脱落研究者。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2岁-81岁,平均为(65.3±1.1)岁,病程时间2年-14年,平均为(65.3±1.1)年;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51岁-80岁,平均为(65.5±1.2)岁,病程时间2年-15年,平均为(65.7±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较大差异(P>0.05)。
1.2 方法 入院后,开放患者静脉通道,纠正水电解质、平喘、祛痰、抗感染、解痉等治疗。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治疗。研究组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用鼻塞式通气或吸氧面罩治疗,用伟康BIPAP VISION无创呼吸机,按照其舒适度,确定鼻罩或面罩尺寸,并妥善固定,适当调整松紧度,避免漏气。呼吸机参数设置为:呼吸末正压5 cmH2O,吸入氧浓度为40%-60%,根据血气分析调整,控制呼吸末正压<8 cmH2O,机械通气治疗时,密切观察其体征指标,并将口腔和呼吸道中分泌物及时清除,佩戴假牙者,接受治疗时需摘除假牙,保持呼吸道畅通。
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个月。
1.3 指标判定 根据疾病诊断标准评估疗效,无效:与治疗前比较,无任何改善,或持续恶化;有效:呼吸功能指标逐步靠近正常值,无并发症,症状缓解程度>30%;显效: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喘息等症状全部恢复,呼吸功能指标正常,无并发症。
治疗前、治疗后3 d在安静状态下、室温下抽取患者股动脉血液3 mL,用罗氏血气分析仪测定其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气pH,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3 d时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肺功能指标,包含FEV1/FVC、FVC、FEV1,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数据,t检验比较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Mean±SD),χ2检验比较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5.00%高于对照组62.50%,数据差异较大(P<0.05)。见表1。
2.2 血气分析 比较血气指标,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pH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肺功能指标 比较肺功能指标,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FVC、FVC、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呼吸内科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情迁延难愈,病程时间长,临床特征表现为不可逆气流受限[3]。发病后,气道存在炎症反应,在炎症长时间刺激下,肺部持续侵蚀,损伤肺通气功能,加重病情,血氧异常,降低动脉血氧[4,5],引发呼吸衰竭,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所以,临床对此疾病的重视度较高。
目前,临床治疗慢阻肺疾病主要给予抗感染、祛痰、止咳等治疗,合并II型呼吸衰竭者,主要给予通气治疗[6]。因此疾病多在老年人群中发病,耐受性差,在给予辅助通气治疗时,尽量不使用有创机械通气,建议首选无创通气或经鼻低流量通气[7-10]。经鼻低流量通气具有无创性,缺乏氧流量时,短时间内无法提供足量氧气,纠正缺氧效果不太明显[11,12]。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气管插管治疗,其总疗效、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均不及接无创通气治疗的研究组,提示无创通气治疗更具治疗优势。无创通气治疗无需插管,无创,且可将大量氧气输送到体内,有效纠正患者缺氧状态[13-17]。此外,无创通气还可利用呼吸压力让肺部保持正压,对肺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缓解气道高反应性[18]。综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接受无创通气治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呼吸道损伤,恢复自主恢复能力,高效安全。
表1 疗效比较[n(%)]
表2 血气分析指标比较(Mean±SD,mmHg)
表3 比较肺功能指标(Mean±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