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浪,王天姿,王俊铮
(1.黑河学院 远东研究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2.黑河学院 文化旅游学院,黑龙江 黑河164300;3.阿穆尔国立大学 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俄罗斯 布拉戈维申斯克117027)
鹰路是辽代由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林东镇)通往五国部的交通路线。鹰者,即深受辽代皇室贵族喜爱的海东青。因辽朝须经此交通路线至盛产海东青之五国部而得名。五国部即辽代生女真中较大的五个部落,其分布区域自依兰,顺松花江而下,东至今鄂霍次克海一带,归“黄龙府都部署司”管辖。其地山高林密,地形险峻,山林中有鹰名海东青,体矫健而性猛悍,能搏击天鹅、大雁,是契丹皇室最喜爱之猎禽。辽朝皇帝、贵族喜猎天鹅,其羽华丽,可作装饰品。然天鹅飞翔高远,非弓箭和一般鹰隼所及,非海东青不能捕捉。朝廷为追求这种珍禽,专门开辟了这条历史上有名的鹰路。至金代,这条交通线继续得以发展,并为元代的水达达路管辖军民万户府、站赤和狗站,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明清虾夷锦丝绸之路、黑貂之路等奠定了基础,可视作辽代鹰路交通的延续。故而,辽代鹰路对后世松花江、黑龙江的水陆交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较于契丹族崛起于东北地区南部的“松漠之间”,女真族则发迹于东北亚腹地的“白山黑水”。因此,女真族在复兴渤海城市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拓展,使东北地区腹地的经济文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继而完善和延伸了原有的交通网络体系。
《金史·太宗本纪》载金天会二年(1124)春正月丁丑,“始自京师至南京,每五十里置驿”。金太宗时期“京师”为金上京,“南京”则是今北京。这说明今北京至金上京之间继承了辽代交通城站,设置了新的驿路。北宋末年使臣许亢宗出使金朝,作《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记载了自河北“雄州”白沟拒马河起,经燕京、滦州、锦州、沈州、黄龙府,终至金上京的旅程,凡39 程,勾勒出一条贯通东北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这条交通线路也为历代所沿用,至金代终得以完全固定化和制度化。
金上京会宁府位于今哈尔滨阿城区南、阿什河左岸的白城子,是大金帝国第一座都城,亦是“金源文化”发源地。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于“皇帝寨”(金上京城东小城子古城)建国(1115)称帝起,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迁都到中都(今北京)止,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历时38 年。金上京规模浩大,是同时期东北亚最大的国际大都会。从上京城的建设过程来看,女真人在建国初期即迅速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城市建造融入了契丹文化与汉文化;从金上京的形制特点来看,金朝继承了辽上京南北城分立的布局特点,中设腰垣予以划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一改辽上京的南城为汉城,北城为皇城的特点,将皇城置于南城,北城则为官衙、汉民聚居区及手工业作坊区①刘冠缨:《金上京城历史沿革及形制特点》,《学问》,2016 年第5 期。。金上京随着海陵王南迁中都而一度荒废,金世宗即位后恢复了上京名号,“大定十三年七月庚子,复为上京”(《金史·世宗本纪》),并实行了“实内地”的政策。以金上京为核心的“金源内地”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开创了东北亚地区新的繁荣的城市文明。以金上京为中心的城市体系和交通网络也迅速形成了,向外辐射有数条水陆联运的交通大动脉,其中最重要的当为“金上京—蒲峪路—火鲁火疃谋克”一线。
1988 年,哈尔滨市阿城区巨源乡、金上京附近小城子村村民在村西推土建房时发现了一座男女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石椁由10 块石板组成,石板间以白膏泥密封,内置木棺。木棺制作考究,边、角均用如意纹银片包饰,棺上有丝织品覆盖,棺盖正中置一阳文篆书“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事齐国王”银质铭牌。遂知该墓系金代齐国王完颜晏夫妇合葬墓。棺内男性身着8 层服装;女性头部及面部用黄色丝织品包裹,腰佩饰件,项戴玛瑙金丝链,身着9 层服装。丰富的丝织品遗物使该墓葬号称“北方马王堆”。齐国王墓出土丝织物主要是服饰,分为绵、夹、单类共计30 余件,有袍、衫、裙、腰带、鞋、袜、冠帽等。服饰原料有绢、绸、罗、锦、绫、纱等,经纬线排列细密,弹性、韧性良好。织工精湛,大量采用挖梭技术,织金品占有相当数量,有织金绸(绫)、织金绢、织金锦等。此外还采用印、绘、绣等技法,特别是绣法,针法灵巧多变,可分为辫绣、打籽绣、贴补绣、盘香绣、平针、接针、套针、钉线、铺线、圈金等10 余种。颜色有驼、绛、棕、烟、酱、绿、青等色。花纹图案有团龙、夔龙、云鹤、飞鸟、鸳鸯、朵梅、团花、卷草、璧桃、蝴蝶、卷云等纹。袍、衫多为盘领、开裾,具有浓厚的北方民族特点②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简报》,《文物》,1989 年第10 期;陈凤娟、杨旭:《十大镇馆之宝之二:金代齐国王墓丝织品服饰》,黑龙江省博物馆官网:http://www.hljmuseum.com/system/201510/101943.html.。齐国王墓丝织品遗物为研究宋金时期服饰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亦是我国金代考古最重大的发现之一。齐国王墓的发现了生动再现了金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的盛况,是这一时期丝路发展最重要的实物见证。
《金史·地理志》载:“(蒲峪路)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东南至胡里改一千四百里,北至边界火鲁火疃谋克三千里”。蒲峪又作“蒲与”,是金代上京所辖诸路之一,初置万户府,海陵王时设节度使,路之正式设置或在此时。该路管辖范围甚为辽阔,南邻上京会宁府辖地,西界嫩江与乌古迪烈部(后改东北路)相邻,向北三千里至火鲁火疃谋克之地。“火鲁火疃谋克”据考证在今外兴安岭南麓、结雅河上游①孙进己、冯永谦:《东北历史地理》(下卷),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年,第318 页。。蒲峪路是金代上京以北地区的最重要的军政重镇之一。学术界已基本达成一致,蒲峪路古城即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城址位于克东县城西北约十公里的金城乡古城村附近,地处小兴安岭以西的平原地带,地势辽阔低平;古城濒临乌裕尔河南岸,横卧于东、北、西三面沼泽草甸的环抱之中,城北和城的西部被乌裕尔河及其支汊环绕,地势低洼。蒲峪路故城平面略呈椭圆形,东宽西窄,城内地势为北高南低,周长2 850米。城墙为夯土板筑。城墙外附筑马面共40 个,间距60~70 米。城墙外10 米处有护城壕遗迹,大部分已淤平。全城辟设2 门,分别位于南、北墙中间;门外均筑瓮城,呈半圆形②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黑龙江克东县金代蒲峪路故城发掘》,《考古》,1987 年第2 期。。城内东北角高约1 米、长40 米、宽20 余米的土阜,经发掘认定是一座官衙廨署遗迹,现均已垦为耕地。历年来城内不时发现文物,调查和发掘时征集到的重要文物有铁锁、钺形刀、铁砧、铁马镫、鞍饰、铜押印、带銙长柄人物故事镜等。1956 年该城发现“蒲峪路印”铜印1 方,已佚,今仅存印模,印为正方形,每边各长7.8 厘米,汉字阳文篆书。翌年又发现“之印”1 方,正方形,边长7.3 厘米,篆书,据考证前两字当是契丹大字。由于该城曾出土“蒲峪路印”(见图1),为该城的断代及定名提供了重要根据。
图1 “蒲峪路印”印模(采自《黑龙江古代官印集》)
蒲裕路地处金上京会宁府与火鲁火疃谋克之间,其三者大致呈南北一线。金上京所在的阿什河与松花江左岸支流通肯河注入松花江的河口相距甚近,两大支流与松花江主河道几乎形成了天然的大十字路口。这条交通大动脉自金上京出发,沿阿什河流域,越过松花江进入通肯河流域,继而到达乌裕尔河流域上游的蒲裕路。这一交通沿线不乏具有坐标意义的重要城邑,如位于蒲峪路古城北部的黑河北安市南山湾古城。古城附近曾出土金代“曷苏昆山谋克之印”,官印两侧的边款刻有“系蒲与猛安下”及“曷苏昆山谋克之印”等文字,背面右侧还嵌刻“大定十年七月”(1170),左侧刻有“少府监造”等字样(见图2)③北安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北安县志》,1994 年。。可知该城应系蒲裕路下辖曷苏昆山谋克城之所在。该印系黑河地区目前所见唯一一方明确表明行政建置名称的古代官印。位于黑河市的西沟古城亦是一座战略位置相当重要的军政重镇。该城历经数次考古调查,结合出土金代“经略使司之印”,可将其定为金代古城。西沟古城所在之公别拉河流域正处在以克东县、黑河北安市为中心的乌裕尔河流域及嫩江流域上游至俄罗斯结雅—布列亚平原的过渡交界区域和交通要道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看,老羌城显然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④王禹浪、谢春河、王俊铮:《黑龙江流域黑河地区古代民族筑城初步研究》,《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 年第12 期。。
图2 “曷苏昆山谋克”官印与印模
值得注意的是,与黑河地区隔黑龙江相对、以结雅河口为中心的俄罗斯远东阿穆尔州地区,分布着多座中世纪大型女真筑城,如陡崖古城、格罗杰科沃古城、帽子山古城等①История Аму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с древнейших времён до начала XX века // Под. ред. А.П.Деревянко, А.П.Забияко.Благовещенск, 2008.([俄]А.П.杰烈维扬科、А.П.扎比亚科主编:《从古代到20 世纪初的阿穆尔州历史》,布拉戈维申斯克,2008 年);[俄]С.П.涅斯捷罗夫等:《俄罗斯黑龙江中游左岸的帽子山古城》,《黑河学院学报》,2016 年第1 期。。
在结雅河与黑龙江汇流形成的以结雅河口为中心水路大“丁”字路口,中俄两国分布有密集的古代城邑,特别是俄罗斯阿穆尔州地区黑龙江、结雅河沿岸形成了规模很大的城邑与要塞堡集群。该地区亦是俄罗斯境内除滨海边疆区南部之外,又一片密集的中世纪古城群。
这说明了这一地区作为自金上京、蒲峪路至外兴安岭南麓火鲁火疃谋克的这一交通大动脉“地理枢纽”的重要地位,是黑龙江流域民族交错、融合与交往的重要地区,特别是沟通了黑龙江左右两岸,特别是松花江、嫩江流域与结雅河、谢列姆贾河流域的族群往来和文化传播。
在俄罗斯阿穆尔州阿尔哈拉区黑龙江左岸支流阿尔哈拉河右岸,蘑菇村上游48 公里、距阿尔哈拉河注入黑龙江口上游97 公里处,有一处极为重要的女真大字岩画题词。2003 年,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学与历史教研室主任А.П.扎比亚科与Р.А.科贝佐夫对岩画进行研究时发现了女真大字题词(见图3)。文字符号(字素)用黑色颜料(墨汁)书写。该字使用毛笔或芦杆笔书写(细芦苇或竹筷)。字素由3 竖行组成的整体线条内容(其面积大概是14×20 厘米)。右侧7 个字素,中间10 个字素,最左侧7 个字。А.П.扎比亚科教授认为文字字素系女真大字。根据爱新觉罗·乌拉熙春教授的译文,这一岩画题词由一名叫申忒邻的人所留,把题词崖体旁的河流称作“塔里安朵”。题词落款为“金太宗天会五年十月十九日”,即公元1127 年,也就是发明女真大字9 年之后②А.П.Забияко. Лингвисты Японии и Китая расшифровали наскальную надпись на Архаринской писанице // Амурская Правда, 10.02.2015(А.П.扎比亚科:《日本与中国语言学家解读阿尔哈拉岩刻题铭》,《阿穆尔真理报》,2015 年10 月2 日);А.П.扎比亚科:《阿尔哈拉河岩画》,“北方丝绸之路与东北亚民族学术研讨会”主题报告,黑河学院,黑河,2017 年9 月27日—10 月1 日。。岩画地点距离阿尔哈拉河与黑龙江汇合口近百公里,根据题词内容且伴有落款,推测这位名叫申忒邻的题词者很有可能是一位有一定文化素养的金代官员。虽然岩画透露出的信息十分有限,但可知岩画所在之阿尔哈拉河河段在金代称“塔里安朵”。同时,该题词的出现,表明金代该地区存在某行政机构的可能性。这一重要发现为黑龙江流域中游、特别是黑龙江左岸的金代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
图3 阿尔哈拉河岩画全景及女真题词
东北亚丝绸之路自肃慎开辟以来至今,凡四千余年不绝如缕。事实上,在东北亚地区长期存在着两条较为稳定的交通廊道,一条自山东半岛北部横渡渤海海峡,登陆辽南后沿辽东半岛千山山脉西麓的近海平原进入辽河大平原;另一条则为多条辽西古廊道,随着傍海道的开发,其逐渐取代了穿越医巫闾山传统道路,朝阳地区始终为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王朝管控东北边疆的前沿军政重镇。上述两条路线于辽河平原汇合后继而向北进入松嫩大平原。松嫩平原广阔平坦,自此又长期存在两条分列并行、方向相反的交通孔道。一条大体沿松花江水道顺流而下转而向东北,经三江平原直入黑龙江。这条线路水陆联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最适宜人群移动,因此成为东北亚腹地丝路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一线路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全面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无论“亦失哈九巡北海”“海西东水陆城站”、清廷“贡貂赏乌绫”等,均是利用此路线。另一条则是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经洮儿河流域进入嫩江流域和乌裕尔河流域,一路北上至黑龙江中游和上游,室韦朝贡道、勿吉朝贡道均循此道。显然,自松花江水道经通肯河而上与朝贡道汇合亦是一条重要线路,“金上京—蒲裕路—火鲁火疃谋克”即是如此。除此之外,在东北地区东部还有一条重要的交通路线,自松花江上游翻越哈达岭、牡丹岭进入牡丹江流域,继而与松花江下游与黑龙江下游沟通。这条线路即渤海营州道。这显然取决于渤海国先后以图们江、牡丹江流域为统治中心的地理区位选择。但纵观东北亚古代历史,穿行于松嫩平原腹地的交通路线始终占据了最为重要的地位。
战国以后中原王朝开始在东北地区建立有效管辖,来自中原地区的农业技术、耕作文化、典章制度、政治理念、行政体系、城市文化、儒家思想、宗教信仰、丝织品文化、手工业科技、诗词歌赋、思想艺术等文化元素,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东北亚腹地乃至于黑龙江下游、库页岛等极边地区。东北亚丝绸之路这一复杂的交通网络体系在东北古代文明演进与社会发展、民族迁徙与融合、文化交往与碰撞、经贸互通与共生,特别是在中原王朝对东北边疆的管控与统辖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东北亚国际局势的变迁,东北亚丝绸之路则被赋予了更多现实内涵,其所带动的当代区域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中国东北第二次振兴、俄罗斯远东开发、蒙古国“草原之路”对外发展理念以及俄罗斯积极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而作为东北亚心脏地带的黑龙江流域与俄罗斯远东,“其优势的地缘性决定了其既可以作为欧亚经济联盟体的试验场,同时也能够充当东北亚丝绸之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交汇融通的战略节点”①王俊铮、马振祥:《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论坛综述》,《大连大学学报》,2016 年第5 期。。可见当代东北亚丝绸之路对东北亚区域政治交往与经贸文化合作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