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西北30公里处,从1661年(顺治十八年)首建顺治皇帝的孝陵开始,到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最后建成慈禧皇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为止,营建活动延续了247年。陵区南北长12.5公里、宽20公里的清东陵,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本文叙及的一些有关东陵的秘闻,摘自徐广源所著《清皇陵地宫亲探记》一书。
清东陵的孝陵,是清世祖顺治帝的陵寝,也是清朝入主中原后,仿照明陵规制营建的第一座皇家陵寝,在清朝皇陵中最具神秘色彩。
根据清朝陵制,皇帝陵地宫大部分为九券四门,石门上雕刻八大菩萨,孝陵地宫是否也是如此,不得而知。除此之外,孝陵地宫还存在着不少谜团,几百年来引起人们很多奇思妙想。
包括外围的陪葬墓在内,清东陵共有数十座陵寝,除了孝陵之外,它们都没有逃脱被盗掘的厄运。对此人们不免又生疑窦:既然妃嫔、保姆的墓都已被盗,为什么规模最大、堂堂入关第一帝的孝陵反倒能够幸免,岂非咄咄怪事!其中原因,概括起来不外有以下5种说法:
一是空穴说。数百年来,此说在民间特别是在东陵地区久传不衰。地宫内既然没有葬人,自然也就不会有随葬珍宝。火化是满族的原有丧葬习俗。根据清史专家们的多年研究,清朝入关后,这一习俗也被带入关内。顺治帝及孝康、孝献两位皇后崩逝后均为火化,孝陵地宫内有3个骨灰坛子的说法当属不假。
二是无宝说。在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上,明确镌刻着孝陵地宫内“不藏金玉宝器”。
三是神灵说。民间传说:1928年7月,当孙殿英指挥匪兵盗掘慈禧陵和裕陵时,另一些匪兵也曾试图乘黑夜盗掘孝陵。可是,他们刚刚进入孝陵,忽见天空神光一闪,继而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冰雹从天而下,匪兵们顿感天旋地转,不辨东西,只得抱头鼠窜,狼狈而逃。于是人们认为顺治帝是神仙下凡,天之骄子,如果凡夫俗子轻易触犯,必有血光之灾,杀身之祸。所以,很多人对孝陵唯恐避之不及,还怎敢去盗掘?
四是坚固说。当清东陵的所有陵寝几乎全被盗掘之后,那些盗墓贼贼心不死,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将魔爪也伸向了孝陵。但他们每刨一镐,地面上只留一道白痕,干了几个夜晚也只挖了一二米深,于是只得放弃。
五是民兵保护说。新中国成立前,东陵地区各村人民政权都已建立,成立了民兵组织,为保护清东陵昼夜巡逻。盗墓贼每次盗挖孝陵,都很快被民兵发现,只能狼狈逃走。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孝陵才免遭厄运,成为清东陵中唯一没有被盗掘成功的陵寝。
景陵始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二十年(1681年)基本竣工,地宫里面埋葬着康熙帝和他的4位皇后、1位皇贵妃。1945年年底,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第二次东陵大盗案,景陵首当其冲。
当地盛传当盗墓贼关某和田某打开康熙帝的棺盖时,棺内突然喷出了一团奇异的火焰,将二人的脸部烧伤,疼得他俩嗷嗷乱叫,立刻就将棺盖盖上了。当他们再次打开棺盖时,却没有再喷出火来。后来两个人的脸上都落下了伤疤,这件事当地人都知道,很多人还亲眼见过他们的伤疤。
棺内为什么会喷火?此火是当年为防盗而设,还是骸骨里生成的磷火?从康熙帝亡故到1945年,已历时223年,如果是人为设置,恐怕药物早已失效。况且每到雨季,地宫里的积水深达两米多,棺椁浸泡在水中,不仅药物会失效,而且骸骨也很难生出磷火。
喷火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至今仍旧无法解释。
1952年7月14日,景陵圣德神功碑亭在倾盆大雨中,因触雷击失火被焚毁。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第一个重大的文物古建损毁事件,立刻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为此,文化部文物局派著名的文物古建专家祁英涛、罗哲文,在河北省文化局干部李正、董增凯的陪同下,专门来到东陵调查。他们在调查的同时,曾顺便进入了惠陵、景陵的地宫查看。
1996年8月19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领导曾专门拜访了已退休在家的李正。李正回忆说,和他一起到景陵下面的,有遵化公安局的局长和东陵派出所的巩所长,其余的人在洞口外拽绳子。他们3人是从地宫的盗口钻进去的。洞口不大,里面仅有一块石料大的入口。第二道石门半开着,顶门石都是错位的,有一扇石门也错了位。第二个券里有水到膝盖。第三个券里水很深,有齐胸深,凉得可怕。再往里有一道圆券,圆券上面有石雕装饰。门上有个洞,顺洞往里看,券里全是水。最后的那道券未能进去,里面的棺椁也没有看到。整个地宫都是石券,石门上都有雕刻,刻的什么记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