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霞
看电影《一代宗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样一句台词:有灯就有人。
灯,在我童年的生活中,曾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那时,农村没有电,晚上家里用来照亮的是煤油灯。这种灯有一个玻璃灯罩,上面有一个蛤蟆嘴形状的灯头,灯头旁边还有一个可以调整灯芯的旋钮,可以控制灯的亮度。就是在这样一盏外表好像细腰大肚葫芦的煤油灯下,我们一家人说说笑笑吃晚饭。饭后,小饭桌被抹得干干净净,母亲把灯调得亮一些,我和姐姐坐在灯下写作业。屋子里静悄悄的,除了翻动书页的声音,还有母亲纳鞋底时针线发出的刺啦声。
我很喜欢煤油灯温暖的光,也很珍惜一天到晚忙碌的母亲此时坐在我身边的感觉。于是,常常在写完作业后,乖巧地坐在母亲身后为她捶背,等到姐姐也写完作业时,母亲就开始为我们讲那些嫦娥奔月之类的古老民间故事了。当然,讲故事时,为了节省煤油,母亲会把灯芯调小。
不知从哪天开始,邻居家的小豆子,也成了听母亲讲故事的忠实粉丝。事情还得从母亲的一次串门说起。有一天,母亲去邻居家,看到小豆子正趴在桌子上写作业,可她的头低得几乎要趴到本子上。因为她家的煤油灯是用一个墨水瓶做的,在瓶子里倒了煤油,再把一个布条放进去做灯芯。小豆子的父母为了节省煤油,不到天黑透绝不点灯,就算点着也把灯芯调到最小,小豆子每天就只能伴着这盏昏暗的灯写作业。
那個年头谁家都不富裕,但小豆子家孩子多,负担更重,母亲悄悄在心里叹着气,却不露声色地建议:“让小豆子去我家写作业吧,她学习好,还能教教我闺女。”小豆子的父母听了,自然是极为赞同的。于是,小豆子每天晚上都来,我们一起写完作业,还互相挑写生字、比赛读课文,然后才一起听母亲讲故事。这样的日子,一直延续到小学毕业,我们一起考入小镇的中学,开始在学校住宿才结束。
多年之后,我和姐姐、小豆子,都成了村子里较早走出来的一批人。现在,有时小豆子跟我聊天,还会提到童年的往事,说那时她的学习哪有比我好,只是有了母亲那句话,她不好意思不努力。那时,母亲还常常说“莫偷懒啊,灯常拨才明。”或许,正是因为有了那盏灯的陪伴,有了母亲殷切的督促,我们才能每一步都走得那么踏实。
时光流逝中,当年的煤油灯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记忆中有它相伴的每个夜晚,却那么温馨。有灯就有人,有灯就有希望,回首往事,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心中有灯,就算再泥泞的道路,也能走进期待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