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中的书卷气

2019-07-22 02:47李怀宇
新民周刊 2019年27期
关键词:绘画史马远书卷气

李怀宇

中国书画向来讲究文化底蕴。丹青中深含书卷气,是许多画家毕生追求的境界。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这是江宏心折之说。江宏的新著《醉眼看丹青》研究绘画史上名家与流派,深具学术功底,笔下也富有诗意。

江宏数十年对绘画史上的名家进行研究,因此深深地理解前辈的艺术精华。他自己的画作也富有高古之境,从艺术的实践中得到的经验来印证前辈的心得,往往别有会心。

江宏作品《秋山图》。

在分析繪画史上的流派时,江宏常从历史的广度上思考:“用审美的眼光来看‘浙派,‘浙派无法同马远、夏圭匹敌。从绘画史的角度来看‘浙派,‘浙派画家没有开拓的雄风,却具守成和发展的姿色。‘浙派画家不及马远、夏圭的博大气质,但在精致巧密上的成就,补救了他们先辈草率的不足。也许‘浙派画家们看到了董源、巨然的力量,领略了‘元四家的风采,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文人画的长处,所以,明代的‘浙派在笔法的变化上更胜马远、夏圭一筹,构图也不限于一角半边,他们走出了南宋‘院体派狭窄的天地,表现造化更得心应手,表达自己的情感更加自由。”在论及晚明的文人画时,江宏说:“明代文人画的发祥地在苏州,这是沈周、文征明以及弟子们建立文人画的根据地。‘吴门画派在明代中叶盛行一时,是全国文人画的中心,但到晚明逐渐衰落。晚明的文人画,董其昌的影响最大,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派,就‘派的意义而言,远不及‘吴门派,也许是董其昌的影响力超过了‘派的界限,也许是因为‘派的力量再也束缚不住文人的闲情逸致。然而,晚明的文人画家没有一个能够摆脱以‘文人画为名目的‘派。”反观“文人画”泛滥的时代,江宏认为:“晚明的文人画,虽然没有那种博大精深的力量,也没有明中叶文人画那种醇厚旷达的魅力,却也楚楚动人,后世那些徒有文人画技巧而没有文人素养的所谓‘文人画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的。”

在反思“海上画派”时,江宏正视“绘画商品化”的问题:“‘海上画派的最大特点,就是毫无顾忌、名正言顺地把绘画作为一种社会需求而纳入商品范畴。名重一时,极有影响力的大画家,都是真正的职业画家。

江宏相信学习中国绘画史,观摩、分析存世的绘画作品,以获得第一手感性资料固然重要,而研读绘画史籍,从故纸堆里去认识、发掘绘画发展、演变的轨迹,也同样重要。因此,他多年对中国绘画史籍下过苦功,从史籍中汲取养分,不失为一种习艺方法。在《醉眼看丹青》中,江宏对十四部典籍的优劣短长皆有所论,是细读后的心得。

《醉眼看丹青》的后面收有江宏的三篇访谈录,颇见江宏的真性情。在“林泉高致”中,江宏的好友陈麦青说:“当年溥心畬收江兆申做弟子,每次跟他见面的时候就只是谈诗、谈学问,而不谈画。”江宏说:“溥心畬是个很懂画的人,且不说他画得怎样,但他真的懂画,这背后是学识。他和学生谈诗、谈学问,能从中了解学生的懂画程度,进而因材施教。如果对诗、对学问没有兴趣,对文化一无所知,我想溥心畬一定不会收这样的学生的。”朋友间的几句闲话,散发着丹青中的书卷气,读来如饮陈酒,余味无穷。

信息

“格古匠心”上海非遗精品联展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启幕

“格古匠心——上海非遗精品联展”近日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开幕。展览邀请到上海市收藏协会旗下海派紫砂、榫卯结构、古琴斫制、铜香炉制作、小叶紫檀雕刻、犀皮漆、海派根雕、鸟笼制作等多个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些非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与文化内涵,折射出我国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以及思维方式、想象力与创造力,充分展示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绘画史马远书卷气
现代汉语中“书卷气”一词语境拓展及语义增值
只有两类画家会在绘画史上留下痕迹
魏葵:画家应该直面的,是永不完结的绘画史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南宋绘画专题
丫环对对联
丫环对对联
丫环对对联
高居翰的中国绘画史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