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民为民69年,这个派出所为什么“能”

2019-07-22 00:00郑友
当代党员 2019年13期
关键词:爱民派出所婆婆

从“爱民模范派出所”到“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210多项沉甸甸的荣誉,见证着渝中区公安分局大阳沟派出所不变的爱民为民情怀。

用大阳沟派出所教导员苑宜梅的话说,“爱民为民”精神69年历久弥新的奥秘,关键在于一代代民警日复一日地坚守初心,坚定执着地履行使命。

“逢年过节能见到你们,就是我内心最大的念想”

6月7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中午12点半,大阳沟派出所食堂,苑宜梅草草地咽下几口饭菜,便和户籍民警冯光银匆匆驾车出发,一起赶往北碚区天津路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们提着的大包小袋中,除了粽子、牛奶,还有香蕉等各式水果。

两位民警陪周婆婆过端午节 图/郑友

原来,养老服务中心有位名叫周天平的老人,自2013年下半年住进这里以后,传统佳节前去慰问,成为苑宜梅和冯光银雷打不动的习惯。平时,他们称呼她为“周婆婆”。

“吃的啥都有,你们来看望我就过意不去了,还带着这么多东西。”周婆婆边说着话,边打开了房门。尽管已84岁高龄,但老人特别爱干净,室内物件摆放齐整,连被子都被折叠成豆腐块形状。

“平时也抽不开身,这不过节嘛,我们特地过来看看您老人家。”苑宜梅话音未落,泪水已在周婆婆的眼中打转。

周婆婆称自己是个“苦命人”,而这一说法,还得从她年轻时谈起。

周婆婆的丈夫是原北碚歇马场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的职工,作为家属,周婆婆在单位的子弟学校教书。两口子的生活虽不富足,但却幸福。

可是27年前,随着丈夫患病去世,周婆婆从此变得形单影只。老人膝下又无子女,老无所依的问题就凸显出来。

无奈之下,周婆婆只得投靠生活在渝中区临江路1号的二姐周淑莲。

两姐妹居住的地方位于7楼,老式居民房虽然有电梯,但进出都要经过楼道,腿脚不便的她们只能尽可能地减少出行的次数。然而,二姐的离世,让周婆婆失去了最后的依靠。

平时鲜有人来探望,加上在养老服务中心住了多年,周婆婆渐渐变得少言寡语,但老人家的思维却特别清晰:“逢年过节能见到你们,就是我内心最大的念想。”

“比亲儿子还要亲”

冯光银清楚地记得,他和周婆婆结缘,始于2012年初夏的一天。

当天下午3点过,正在入户走访的冯光银来到周婆婆的暂住地。

“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20平方米大小的房间还是异形结构,里面摆放着两张床铺,其中一张床上堆满了药品。”冯光银至今记得他和周婆婆相识的那刻,“她精神状态很差,瘦骨嶙峋,穿着白色的碎花布衬衫,蜷缩在角落。”

得知周婆婆还没吃午饭,冯光银来到厨房。当他揭开盖子,看见仅有一根红薯和一根胡萝卜冰冷地躺在锅底,他的内心深处开始隐隐作痛。

从此,隔三岔五,冯光银都会买点小菜,去周婆婆的住处探望。不为别的,就是陪老人说说话。“一来二去,我把周婆婆当作家人,她也早已将我视为至亲,啥掏心窝子的话都会给我讲。”冯光银说。

每年春节,大阳沟派出所都会把辖区的孤寡老人、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接到派出所过年。考虑到周婆婆行动不便,每次,冯光银都会把备好的饭菜送到她的家中。

周婆婆不会用手机,也记不住电话号码。为此,每年元旦前,冯光银都会将一本崭新的挂历送过去,并在显要位置写上自己的电话号码。

那是2013年深秋的一个下午,身体不适的周婆婆,拨通了冯光银的电话。

“他当时正在成都出差,回到重庆后,顾不上回家便直接来看我。”周婆婆说,冯光银赶到时,时间已过午夜12点。

看着风尘仆仆赶来照顾自己的冯光银,周婆婆止不住地流泪。在她眼里,冯光银就是自己的亲儿子,甚至比亲儿子还要亲。

“日子再也不用过得紧巴巴的了”

6月8日,渝中区新华路273号附2号,重庆医药公司宿舍所在地。

一栋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楼房,与一路之隔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相比,显得落寞而孤单。8层楼中的79户住户,绝大多数都是租赁户。

“徐所长,今天不用照顾我哥,我回来看看,想和你们说说话,不晓得方便不?”上午9點过,大阳沟派出所副所长徐婷的电话响起,打来电话的人叫吴景岗,今年65岁。

听完电话,徐婷放下手中正在做的工作,和户籍民警马永鹏一起,朝重庆医药公司宿舍走去。

进入重庆医药公司宿舍,需要经过一条20多米的巷子。不但窄,巷子的石阶上还布满青苔。

吴景岗早已迎在路口,看到两位民警的身影,他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满脸的笑容像花儿一样。

“您老人家怎么舍得回来看看呢?”

“搬过去都两三年了,每次逢年过节都挂念你们的好,这次刚好有时间。”

一问一答,招呼简单明了。

“走,楼下去坐坐,有凉椅。”吴景岗热情地招呼着。

年老多病,吴景岗身体的右半边不停地抽搐,走路一瘸一拐,徐婷赶紧上前扶着他。

由于和妻子性格不合,吴景岗离异已有近30年,一直独居在重庆医药公司宿舍,直至3年前照顾生病的二哥,才最终搬离了此处。正是徐婷施以援手,才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年光景。

吴景岗清楚地记得,早在2010年,作为户籍民警的徐婷开始对他进行结对帮扶,当时自己每个月就靠低保金勉强地维持着生活,“一分钱当两分钱用,只买米和小菜,能填饱肚子就行”。

大阳沟派出所组织青年民警学习“爱民为民”精神 图/徐青青

得知吴景岗的不易后,徐婷主动和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协调,给他安排了重庆医药公司宿舍打水的工作,外加守楼护院。

“尽管更多是义务性质,但每个月多了两三百元收入,生活改善了不少,再也不用把日子過得紧巴巴的了。”对于徐婷的好,吴景岗牢记心底:“逢年过节,她都会给我送上米、油等慰问品。”

所以,只要回到重庆医药公司宿舍,吴景岗就会给徐婷打一个电话,尽管可能并没啥事,久而久之,习惯成了自然。

一代代民警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群众一事不便。”大阳沟派出所一代又一代民警将这句话视为座右铭,矢志不渝地坚持着。自然而然,像周天平、吴景岗这类暖心故事,大阳沟派出所可谓不胜枚举。

在大阳沟派出所3楼陈列室里,210多项沉甸甸的荣誉闪闪发光。然而,民警们却把一面绣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字样的锦旗视作最珍贵的宝贝。

原来,作为一名孤寡老人,马自力婆婆记不清民警多少次背她去医院、多少次送她柴米油盐、多少次帮她料理家务……1997年1月,马婆婆因住进养老院要离开五一路225号时,连夜手绣了这面用以表达感谢的锦旗,并亲自交到了大阳沟派出所指导员胡小华手中。

大阳沟派出所的爱民为民故事,从建立派出所那一天就开始了。1950年建所之初,部分居民还对民警敬而远之,第一代大阳沟民警用“爱民为民”的实际行动争取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1953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大阳沟派出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爱民模范派出所”称号,此后,又相继获得“人民满意派出所”“全国模范公安派出所”等荣誉,荣立公安部集体一等功。

作为全国公安系统的一面旗帜,大阳沟派出所不止一次地被人刨根问底:“你们执着前行的动力是什么?”

“把群众的需要当成我们奋斗的目标!”对此,渝中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大阳沟派出所原所长郑尚伦回答得很干脆。

69年光阴,相对于浩瀚的历史长河,犹如白驹过隙。坚守一种信念、践行一种精神,数十年如一日更非易事,也越发显得难能可贵。

在渝中半岛,在商贾云集的解放碑中央商务区,一代代民警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在“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红色旗帜下,传承着“爱民为民”精神,践行着他们的初心使命。

猜你喜欢
爱民派出所婆婆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触摸俄罗斯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别把婆婆当成妈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关于创建派出所文化圈的几点思考
Thirty-Six Stratagems三十六计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