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闇公
杨闇公
杨闇公,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者,四川党团组织主要创建人,大革命运动主要领导人。
1920年,杨闇公回到重庆,给弟弟妹妹们带去了许多进步书籍,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关心国家大事。后来,经过反复比较、思考,杨闇公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此后,杨闇公加入共产党。卓越的领导才干和勤勉的工作作风,让他迅速成为青年团重庆地委的领军人物。
1926年2月,经过杨闇公的努力,四川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正式形成。在他的领导下,中共重庆地委在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工作,四川地区出现了党组织坚强、国共合作巩固、群众运动高涨、武装斗争声势浩大的新局面。
1927年,“三·三一”惨案发生后,杨闇公成功脱险,但为处理善后工作,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回到市区内。4月4日凌晨,杨闇公被捕,两天后,壮烈牺牲于重庆浮图关。
赵世炎
赵世炎
赵世炎,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创建者之一、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1915年,赵世炎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17年,赵世炎结识了革命志士李大钊,在李大钊的影响下,踊跃投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爆发,赵世炎当选为附中学生会干事长。在他的领导下,同学们组织严密,参加游行的人数众多。
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0年5月,赵世炎到达法国巴黎,开始了勤工俭学的生活。1924年7月,由于国内革命斗争的需要,赵世炎应李大钊的要求回国,作为李大钊的主要助手,领导北方地区的党组织和工人运动。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同年7月,赵世炎不幸被捕,敌人用尽各种酷刑,也没能使他动摇。临刑前,他高呼:“共产党万岁!打倒新军阀蒋介石!工农兵联合起来!”牺牲时,赵世炎年仅26岁。
刘安恭
刘安恭
刘安恭,今永川区人,曾任红四军军委书记。朱德总司令称他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红军出色将领”。
1917年,刘安恭考入柏林大学电机工程专业。五四运动爆发,刘安恭深受共产主义思潮的影响,经常参加反对帝国主义的游行和集会。
1929年5月,国民党率重兵向活动在赣南地区的红四军发动进攻,企图围歼红四军的主力。红四军为避开敌人进攻的锋芒,决定挺进闽西。毛泽东、朱德、刘安恭一同制定了作战计划,顺利进军闽西,为闽西根据地的创建和鞏固奠定基础。
为发展闽西根据地,1929年9月21日,刘安恭指挥红四军进攻上杭城的战斗,经过一夜激战,歼敌两千多人。正在养病的毛泽东,听闻胜利,欣然提笔,写下了“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诗句。
1929年9月下旬,中央命令红四军到广东地区,支援并发展革命斗争。刘安恭率军随朱德一同前往,扫荡闽南的敌军。不料,红军屡次攻城失败,被迫撤军转移。10月21日,在转移途中遭遇强敌,刘安恭不幸牺牲。
谭祖尧
谭祖尧
谭祖尧,今江津区白沙镇人。
1922年,谭祖尧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门学校西画系。 受李大钊影响,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拯救中国,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的道路。
1924年,谭祖尧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他创办了《新军》杂志,在团结进步青年,宣传马列主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927年,北京地区的白色恐怖日益加剧,李大钊、谭祖尧等党的负责人坚持进行革命活动。4月6日,李大钊、谭祖尧等革命志士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反动军阀对他们进行开庭“审讯”:“你们自己的事情自己明白,在党的站左边,不在党的站右边。”谭祖尧毫不犹豫地站到了左边。在敌人各种严刑拷打下,他仍大义凛然地选择了革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谭祖尧牺牲时,年仅25岁。
万涛
万涛
万涛,今黔江区人,是洪湖革命根据地、湘鄂西苏区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红三军政委、前委书记。
1924年,万涛在重庆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革命生涯,先后辗转于重庆、上海、武汉、鄂西等地进行革命活动。
1928年6月,万涛任鄂西特委副书记。当时,国民党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勾结,在鄂西地区一带搞“清乡”运动,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危难时刻,万涛和特委书记周逸群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保护组织、保护同志创造了条件。万涛等人提出,争取群众力量,开展农村游击战争,发动农民普遍开展抗债抗捐活动,发动各县开展反“清乡”斗争,使鄂西地区低落的革命形势出现转机。这一系列举措受到了周恩来同志的高度赞许。
杨骅
杨骅
2018年7月9日,杨骅从忠县金鸡镇蜂水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调整到傅坝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晚上10点30分。
“儿子,在干啥,今天的会开得好吗?”
“爸爸您好,我今天在傅坝村参加了村民大会,大会由陈书记主持。我今天第一次到傅坝村上任工作队队长,第一项由我做自我介绍并发言,村民们都很热情。”
杨骅的父亲杨志刚在杨骅到傅坝村上任的第一天便通过微信询问儿子的工作情况。而父子俩的微信内容大多关于扶贫工作,不管多晚,杨骅都会与父亲交流讨论。
“驻村工作是一门新课题,也是我人生中又一个新起点,我很热爱这份工作。”这是杨骅从县安监局派往金鸡镇蜂水村开展扶贫工作慢慢得出的感悟。
2017年3月20日,刚到蜂水村的杨骅看到村里有1000多亩笋竹基地,但当地的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杨骅就挨个拜访村民,分析竹笋产业优势,与村民一起挖沟施肥,鼓励村民通过竹笋产业脱贫致富。杨骅全身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完善乡村道路系统,引进能人回乡发展特色产业,带动贫困戶就业。
因为工作出色,杨骅被组织派到了傅坝村。
在杨骅最后的24小时里,他依然为贫困户的危房改造问题跑前跑后。
2018年8月21日7点47分,杨骅打电话召集大家到村委会办公室商讨扶贫事宜。但没过多久,杨骅便倒下了。杨骅还没来得及与家人道别,还没来得及看看贫困户新修好的房子……
马善祥
马善祥
2018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马善祥向总书记汇报了在基层宣讲十九大精神的体会。
总书记听后说,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像老马同志这样的基层干部,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老马工作室”负责人,担任人民调解员已有30余年。
1988年马善祥从部队转业,到观音桥街道成为了一名调解员。现已经年过六旬的马善祥,也成了群众口中“有事没事找老马聊聊”的老马。
担任调解员就是为群众解疙瘩,只有用心解、用情解,群众才会转忧为喜。老马30余年来一直恪守着“起立迎接,请坐倒水,倾听记录,交流引导,解决问题,出门相送”这六言规矩。在这“一起一送”中,前来咨询的群众感受到了老马的赤诚之心。
消防栓不出水、电梯出故障、夫妻闹离婚、农民工讨不到薪资……事无巨细,老马都会耐心倾听、理性分析。尽管有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但老马会尽最大努力让群众打开心结。
30余年来,老马成功调解矛盾纠纷2000多起,撰写了500多万字的工作笔记。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老马工作法”已经成为全国调解员的学习范本。而老马也带出了一群群“小马”,“老马、小马”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润色增亮。
2019年3月5日,走上全国两会代表通道的马善祥激动不已。面对记者关于“调解秘诀”的提问,马善祥从控制情绪、科学方法、理性指导与法情结合这四个方面侃侃而谈。
梅玫
梅玫
2004年,重庆大渡口检察院正式成立“莎姐”青少年维权岗。
最初,7名检察官组成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而梅玫正是第一代“莎姐”之一。
“莎”,据《说文解字》,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入药。“莎姐”如一味治病救人的药,帮助那些一时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迷途知返,虽苦却多益。“莎姐”也是许多涉罪未成年人对检察官王莎的尊称。如知心姐姐一般,“莎姐”喊出了那些误入迷途的青少年的信任之情,也表达了检察官们想要用爱帮助孩子们重获人生的初心。
38岁的梅玫与未成年人打了15年交道,她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也是孩子们的守护天使。
“惩罚一个孩子,很简单,但帮助一个孩子走出阴霾,却需要付出很多很多。”在梅玫心里,引导孩子走出人生低谷是一名检察官的责任。
“最好的呵护,不是失足后的挽救,而是事先预防、未雨绸缪。”对此,梅玫带领“莎姐”团队在大渡口区9所中学成立了“莎姐”法律社团,指导学生根据真实案例自编自导自演了法治情景剧《冲动的代价》。
如今,梅玫的普法对象也从未成年人扩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梅玫带头在社区设立“莎姐”工作室,带领“莎姐们”进学校、进监舍、进机关,赠送《莎姐讲故事》丛书,让法律知识真正地普及到各个角落。
2019年5月16日,历时三年拍摄制作、以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莎姐日记》正式公映。
(据相关资料综合摘编)